为什么海尔的市值比美的、格力差那么远?

辰昊

从数据上看,海尔、美的和格力都是市值千亿以上的企业。截至2018年1月18日,美的市值最高为4068亿元,格力为3290亿元,海尔在A股和港股分拆上市,市值合计1949亿元。这样看来,这三家千亿级的企业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的。

那么同样是家电企业的巨头,海尔的市值为什么就比美的和格力差了这么多呢?美的集团的股本是66亿股,格力的总股本是60亿股,海尔的总股本是89亿股,在股本上,海尔并不输与美的和格力。那么再看股价,2016年美的和格力的美股收益在2元以上,而海尔的每股收益只有0.82元,连前两者的一半都不到。从这个指标,不难看出为何海尔的市值和美的、格力会有差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行业发展周期以及公司所处的生命阶段,决定了企业的市值。美的、格力、海尔三者都处于家电行业,而家电行业的净利润都比较低。其中格力和美的却实现了平滑和上涨,海尔却在近几年出现滞涨,净利润率出现下滑。另外,三家公司的成本也不同,总的顺序是格力>美的>海尔,三者的差距也比较明显。格力和美的的财务指标远远优秀于海尔。这突出地表现在股东投入产出比上,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格力电器净利润154亿元,海尔的净利润仅50亿元。也就是说,两家公司的股东投入了相同的资本,但是前者的利润产出是后者的3倍。这也就难怪海尔的市值不及美的和格力了。


大猫财经

电视、冰箱、空调、小家电进入你家(各个家庭)的时间顺序大致为

1.电视;2、冰箱;3、空调;4、小家电

给明星企业打标签

长虹印象:电视!

海尔印象,冰箱!

格力印象:空调!

美的印象:空调和小家电。

因此,明星企业产生的顺序,长虹First,海尔Second,格力(third),美的(last).

也就是说家庭消费的选择决定明星企业。成为明星企业的条件:行业营收占GDP比重快速增加,譬如阿里营收相对GDP。想想20年前,一台电视机占家庭开支的比重,而现在呢?所以,长虹跌落到尘埃里。


高金波

一直挺关注中国的家电行业信息的,从创业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家电三巨头” 海尔、美的、格力,用了30年的时间,形成了如今对家电行业的统治地位。三者的情况各有不同,海尔具有行业中最悠久的发展历程,品牌知名度最高,以冰箱为代表产品,多种产品共同发展;美的在小家电方面实力最强;格力则专注在最具盈利能力的空调领域。家电行业,尤其是白电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升而增长,从奢侈品变成了每家每户的必备用品,品类、功能上不断推陈出新。家电是家庭消费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种,代表了社会消费商品的发展风向,其高昂的利润,也吸引了成千上万企业与投资者的蜂拥而至,一度让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降至冰点。但最终笑到最后,获取了市场集中度提升红利的,还是海尔、美的、格力。而随着互联网迅猛兴起,这三大家电巨头也有了不同的发展侧重:格力专业化,美的多元化,海尔智能创新化。即便格力近几年也涉足手机、小家电领域,但霸气侧漏的董明珠董小姐不止一次强调格力走的仍然是专业化道路。昔日的格力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空调小厂,成长为行业巨擘,其中最核心的要义,就是在一个市场池子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空调领域做大做强。以往将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时过境迁,如今空调的篮子已经开始晃动。这意味着格力面临着比海尔、美的有着更加严峻的转型需求。

美的更为看重多元和营销发展,虽然在净利润方面,美的每年都有出色的增长,但受限于行业的发展状况,大幅度的营业创收自2014年以来一直并不乐观,这也是企业成长性下降的一个强烈信号。为了扭转这一情况,掌门人方洪波一次又一次积极探索了与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希望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探索出电器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可惜事与愿违,智能家居的发展始终不及预期,双方业务层面的合作也无疾而终。好在前不久高价收购库卡,即便备受行业人士争议,但也算在近期获得了新的收入增长点。而海尔走的一直是多元化创新发展,互联网转型之路也更加清晰:打造开放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大规模定制;小微公司、创客、优家,打造海尔独有的生态圈;收购国际巨头,与国内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白电业务经营得有声有色,步步为营,稳步转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家电行业需要变革,也正在变革。企业变革中的业绩下滑现象并不少见,重要的是企业未来的长期受益。下大力气重视自己的产品品质,与时俱进深研创新之路,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重中之重。我一直相信,中国的家电行业在未来一定能够打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很有可能就是海尔。


伤悲呀

1.从收入和净利润上来对比

(1)营业收入

从美的、格力和海尔的营业收入来看,美的一直保持领先,海尔和格力的差距并不大,根据券商一致预测的2017年预期收入来看,2017年度,美的17年度的营收预计在2380亿元,海尔的营收预计在1587亿元,而格力的营收预计在1467亿元。

虽然营收方向,美的领先,格力和海尔差距不大,但是在净利润方面,三者之间差距还是不小的。

(2)净利润

从净利润上来看,海尔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格力虽然营收规模不及美的和海尔,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却反超美的和海尔,不得不说,其中国好制造的印象确实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较大。

据券商一致预测,美的17年净利约在173.83亿元;格力约在213.69亿元;海尔约在50.37亿元。

2.找寻盈利差距的可能来源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发现了美的、格力、海尔在收入和净利上的对比,我们不妨寻找下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个人想从盈利能力和主营业务构成上进行对比。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主要对比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一下三者在成本、费用以及收入等配比上的优劣势。

首先是毛利率对比。

从毛利率上来看,格力的毛利最高,可见格力的售价可能要比相应水平下的海尔、美的都要高,至于售价为什么高,更可能的情况是格力多年来在空调产品的深耕,造就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在营业利润率上:

格力仍然是最高的,同样的美的在毛利率水平略低于海尔的前提下,营业利润率却高于海尔,可见海尔的多元化业务对其费用的消耗还是比较明显的。

(2)从营业构成上来看

首先,是海尔的营业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海尔的业务是比较繁杂,电冰箱、空调、热水器,几乎多元化业务,可见产品线多,产业链复杂,确实消耗不少的费用开支。

然后,是格力电器的情况

格力就比较简单了,空调收入是其主要业务收入,管理相对简单。

再看,美的集团

美的的业务就处于两者之间了,同样产品线多,对于费用的消耗也多,当然17年还没有体现美的的机器人业务收入。

3.对比市值和市盈率

如果我们用市盈率来表示资本市场对于三者的预期的话,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于格力电器的市盈率却是最低的,而对于美的和海尔的预期都比格力要高。格力的市盈率约在14.6倍,美的的市盈率21.3倍,海尔17.1倍,个人认为这与美的在高端制造和物联网的布局是分不开的。


而市值方面,由于格力的盈利能力较强,格力高于海尔,但由于资本市场对于美的的预期较高,相对而言,美的的市值最高,当然跟格力相比,其市值并高不了太多,由于海尔的盈利能力不足,其市值水平与格力和美的仍有较大差距。

无论从收入、净利、盈利能力、业务、资本预期上来看,海尔都有较大差距,所以青岛海尔的市值较低,也是有道理的。


sesameYang

海尔美的格力,他们市值的差异,几乎就是一部家电的进化史。

海尔在80年代,就功成名就,尤其是引入冰箱的技术之后,海尔甚至成为海尔联想作为中国工厂管理先进的代表和代言人,而如今呢?海尔和联想,在渠道和产品以及创新方面要说还能保持80年代的那个地位,估计谁也不服不信-------他们剩下的除了收购的大手笔,估计现在很难找到他们的优势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

而美的和格力的竞争优势的交替变化,则很有意思。

格力专一空调产业,他们有过很短暂的多元化试探,但是很快失败后回归专注的格局,而美的则在多元化道理上,有过起伏如今则越有越远,渡过了初期多元化带来的不利局面。

对比海尔和格力,格力专注,获得了高毛利和空调的领导地位和定价权,尤其是空调产业在08年后的地产持续爆发最好的爆发时代里,占尽了需求增速的刚性和需求持续性相对确定的优势。而海尔大而全却缺乏核心产品(冰箱算是核心产品,但是需求的波动曲线显然完败给空调),竞争力上却没有核心产品定位和规划定位(顺便说一下,不是我黑海尔,海尔的笔记本,热水器,冰箱,我都用过,但是给我的质量和服务感受实在不能用好来形容,只能说中等算是客气了)

而对比海尔和美的,则在体制上,美的的私营企业风格对比海尔的国营体制出现巨大的反差和优越性,尤其是在美的整体上市之后美的在股东利益上,更好地满足了投资者的诉求,目前,美的在空调上超越海尔,在小家电上已打开格局,在厨电上布局开始收获而海尔只有在国际市场上略有优势,事实是,全球家电增量市场最大的是中国市场,那么,战略和格局上,美的海尔胜负已分。

还有一个景景点的变化,就是美的和格力在渠道上的演变,格力很早就发展,渠道上受制于卖场和网络,很早就发力建设自己的渠道到自有渠道和卖场渠道共存,他的渠道控制力的优势就在产品定价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未必就这一单一因素决定了格力的产品价格拉开了和其他家电的差距优势但是肯定是重要的因素。

总之,海尔美的格力的三国杀还会持续下去,而三者的地位是否会变化,估计还是取决于产品,很难想象,国际市场优势领先的海尔,在市场的增量上有国内市场占比较大的格力和美的的增长持续性来的确定,而在具体产品上卡萨帝的高端定位是相对成功的,之后是否会成为海尔反超的利器,现在做出判断估计还早。


龙哥fei0598

从数据看,三家同属于千亿级以上企业:

美的市值最高达4068亿,格力电器目前3290亿市值,不过市盈率比美的低,如果同样是20倍PE的话格力的市值是4138亿,和美的相当。海尔在A股和港股都上市了,所以总市值要合并算1948.8亿(人民币)。

按照估值公式:P=EPS*PE,同样PE的情况下,海尔市值(P)确实要比格力和美的低一半,那么很明显差距在EPS上,也就是收益上面的差异。

从2016年年报看,海尔的EPS是0.82元,而格力和美的都是2元以上,盈利差了2倍左右。所以,海尔和另两家的差距主要在盈利能力上,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宏观环境、行业特点,生命周期,产品毛利,公司战略等,具体差距在哪,还要从财务报表中去分析。这里不具体分析了。


海森投资CIIA

海尔缺乏进攻性,没有看出海尔强烈的斗志,冰洗可能被美的超越,小天鹅势如破竹,海尔需要升级,不是收购,不是多元化,而是加大研发投入,做出超越小天鹅的洗衣机,做出其它对手比不上的冰箱,什么收购互联网智能化都不是重点。因为海尔的拳头产品看起来要被打败,所以,海尔股票不如格力美的那么被人看好,而且市值差巨大。我看海尔像是一个在养老的人,而不是一个斗志激昂的少年人。美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格力霸气十足经营空调这块自留地,海尔呢?有时候像个花花公子,搞点时尚的东西要一下,比如无人车间什么的,这种可以搞,但不是核心的,核心的是做出更卓越的产品,远超竞争对手,这样才能被市场看好,否则,不被看好。最后再讲利润,海尔利润不到格力美的一半。盈利质量也比较逊色。一旦海尔洗衣机被小天鹅超越,海尔市值将会大幅缩水,现在看,已经有这个趋势。到时候没有挽救的余地,要看市场被别人占去,自己一步步退缩。


西格玛的化学


润熙4

海尔的产品的质量意识是比较差的。最明显就是当时超薄滚筒洗衣机,技术没有成熟推出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其次冰箱也有问题比如门关不紧,造成结冰。我觉得海尔最好的产品是电热水器,很耐用。早期窗式空调也不错。


袍哥耕海

看了很多回答,大部分不靠谱!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1、海尔是部分上市,美的格力是整体上市

2、格力的盈利能力的确是这三个里面最强的,美的营业收入是最高的,海尔两项都居中,具体可查上市公司季报年报

3、海尔前几年收购美国通用电气,花费很大,但收益需要时间和过程,从2017年第三季度才慢慢体现出收益利润

以上,目前从三巨头来看,海尔是国际化布局最成功的,另外在国内消费升级中,海尔走在了前面,高端品牌卡萨帝占领了国内高端消费者,利润增长迅速,在物联网领域发展领先,很有可能在下一战中实现弯道超车,试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