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沃爾沃高增背後的真相

沃爾沃,曾經福特都玩不轉的品牌,雖然目前依靠中國市場讓其起死回生並實現了盈利。根據沃爾沃汽車集團發佈的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全球銷量超過57萬輛,比上一年增長7%,創歷史紀錄。其中,中國作為沃爾沃汽車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5.8%,年度銷量達到11.44萬輛。

然而,在除在中國市場首次破10萬大關的沃爾沃,在其他區域市場的增長率都是個位數,其中美國市場甚至還是負增長。即便是在國內有了大漲25.8%,沃爾沃去年在中國的銷量也只是位居豪華品牌第七,甚至與全進口的雷克薩斯都有著近2萬輛的銷量差距,只能與林肯、英菲尼迪和謳歌等三線豪華品牌一拼高下。

並且,高管的紛紛出走、人為的數據造假、產品的安全隱患等等問題無限爆發的背後,不能不讓大家思考,這個為了追逐一個數字,寧願放棄一切的品牌,未來能否保持持久的競爭力?會不會徹底與“豪華”無緣了??

你一定不知道沃爾沃高增背後的真相

如此高的增幅,似乎都很值得慶賀。但是,沃爾沃銷量的提升不但遭到業內人士“以價換量” “人為數據造假”等質疑,更有“是公司高層想要銷量數據好看一些”的來自經銷商們說法。這些,不由得會讓大家覺得,這樣的增長只不過是靠著大量壓庫虛報銷量製造的假象而已。

2017年6月,當沃爾沃公佈當月及上半年在華銷量業績後,就有某些自媒體及資深汽車分析師對如此的高增長認為是存在“作弊”的嫌疑。根據沃爾沃官方消息顯示,2017年上半年,沃爾沃在華銷量為51,914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7.6%。其中,6月份單月銷量為10,113輛,增幅達30.9%。

你一定不知道沃爾沃高增背後的真相

2017年前6月沃爾沃的銷量分別為:1月8,362輛;2月5,878輛;3月9,095輛;4月8,687輛;5月9,779輛;6月10,113輛,這樣漸增的模式表面上來看似乎沒有多大的問題。

“沃爾沃6月開啟了瘋狂壓庫模式,經銷商庫存與5月相比幾乎翻倍,沃爾沃中國區管理層也清楚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銷量目標,只能把車塞進經銷商庫裡面。這樣的銷售管理層要他何用?” 汽車行業分析師桑之未發朋友圈評論稱,併發布了一張圖來說明這樣的情況。

這張圖顯示了上半年沃爾沃品牌2017年的全國銷量庫存深度和超報系數。根據國際同行業通行的慣例,庫存係數在0.8~1.2之間,反映庫存處在合理範圍;庫存係數> 1.5,反映庫存達到警戒水平,需要關注;庫存係數>2.5,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你一定不知道沃爾沃高增背後的真相

數據顯示,上半年的2月份、3月份、6月份三個月,沃爾沃品牌庫存深度均超過了警戒線,其中2月和6月的庫存深度均超過了2,這也就意味著,當月經銷商庫存車的數量,相當於兩個月的銷量。雖然,桑之未也特別表示:“這個數據僅代表了調研的經銷商數據,不代表廠家數據。”,但是,有些數據還是逃不過這位汽車行業分析師的法眼。

事實上,沃爾沃向經銷商大量壓庫在業內已不是秘密,這也讓在一線戰鬥的經銷商們已經苦不堪言。據某重點區域市場經銷商反映,由於頂不住庫存壓力,該店主動放棄了一些廠家的獎勵,當時選擇跟進的經銷商日子是很難過的,庫存深度超過2個月的比比皆是。

而沃爾沃相關人士也透露,去年的半年銷量中,沃爾沃至少虛報了5000臺的終端零售銷量,也就是說,這5000臺車假裝已經被賣了出去,但實際上還在4S店手上。據相關人士透露的數據顯示,我們也可以驗證當時經銷商平均庫存真是是“已經接近兩個月”。

你一定不知道沃爾沃高增背後的真相

隨著沃爾沃xc60是隔了9年之後的換代,在2018款去年12月正式上市時,經銷商們已經坐不住了,開始狂甩,為了實現不留庫存,有自媒體爆料“5折處理”或“全部優惠20萬”的消息。

不但如此,去年成都車展推出的新款S90,到去年年底時的優惠力度就達到了10萬元左右,如果說,老款XC60以大優惠而清庫存是必要的手段,那麼新款S90在上市兩三個月後便急忙降價。為了進“10萬俱樂部”沃爾沃也是不惜一切代價了呀!!!

不可否認,壓庫存很容易把成績單做得漂亮,但當經銷商庫存指數達到一定的數值時,過度的優惠政策也會必然隨之而現。事實上,壓庫除了可以讓銷量數據看上去很美之外,別無他用。而對於品牌及合作伙伴而言,則均是非常大的損傷。

你一定不知道沃爾沃高增背後的真相

然而,這種危機已經在沃爾沃身上顯現了,截止至2018年2月累計銷量達到15991輛,其中,2月份沃爾沃整體銷量為6129輛,環比下降38%。已經上市有3個月被寄予厚望的XC60為1825輛,在終端上遲遲不見動靜,價格上在與競爭對手沒有太大優勢情況下,故而很難撬動目前的銷量。看來,在價格、換代速度、終端上以及受到來自競品的壓力,沃爾沃在華面臨的挑戰不算小。

當然,為了清掉庫存沃爾沃“揮淚甩賣”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大的折扣不盡讓人猜想,這是積壓了多少啊?!再往下想想,產品為什麼有如此大的積壓?會不會是有致命的質量問題??(為什麼?敬請期待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