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80后女性画家,生于湖南永州。2014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进安,现任怀化

其实,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很多面,黄煦然创作时表现出的孤僻恰恰是她对美术的尊重,就像信仰、像供奉的神明,不容许被亵渎。

优秀成为习惯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的父亲是水利工程师,画图向来严谨,闲时喜欢画素描,画的还不赖。

“小时候没怎么管,丢一支铅笔就让我到一边去画画,开始就画杯子这种简单的物品。”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开始练习画画。

她起先对声乐很有兴趣,以为会成为音乐特长生,偶然一次机会,陪朋友去美术培训班,认为老师的范画自己也能画,捡起一张有脚印的纸画了起来,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鼓励,从此就“弃乐从画”了。

“基因真的很强大,感谢我的爹妈,哈哈。”说起往事,她眉眼带笑,十分好看。

她大学专业课每次考第一名,白天上课晚上画画。她说:“感觉高中基础练得不够,所以在大学得认真努力地学习。”

她扎扎实实地把专业技能知识掌握了个遍,以至于北京来的《美术观察》主编看到了黄煦然的作品,惊讶地表示:

“一个大学本科生就能独立创作系列作品,你这样的才华应该去北京发展而不是待在这个小地方。”

当时被夸赞的作品是“卧室系列”。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卧室系列”部分作品

师恩铭记于心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大学毕业后,爱闯爱拼搏的她,决定继续北上求学,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

整个北漂过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境的磨砺,给自己的成长给予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刚去北京的时候,没有什么很大的感觉。“也许是自己在小城市生活心境太安逸了,开始意识不到什么叫苦,只觉得空虚。”

后来随着考研计划的跟进,压力渐渐大了起来。为了学习,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要花2小时倒2趟公交车,往返于学校和一间月租金300元,只能放下一张小床的地下室。

考研需要找导师,黄煦然抱着厚厚一沓本科创作作品拜访了当时首都师范大学美院院长刘进安。

之所以特地找刘进安老师做导师,是因为她觉得刘老师的作品既超前又用笔老辣,现代感强烈,又有视觉冲击力,很“高级”!

煦然微微眯起眼睛:“高级指的是和其他人比都高人一级,所以说高级。”

看了她的画之后,老师说了这样的话:“你有很好的创作力,你是一个才子,应该考我的研究生。”

导师的支持给了煦然莫大的鼓励,为了方便考研复习,她从三元桥搬到了海淀首都师范家属区的半地下室。她说,这也算条件改善了,毕竟从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上升到了有半个窗户的住处,且面积大了一半,当然也贵了一倍。

在这居住的一年里,老师偶尔会关心她复习的情况。有一次,估计是看她复习太认真了,很久没有出门,老师特地提醒她:“别忘记报名啦!”

之后每每感到孤寂与困难,黄煦然耳边就响起老师的告诫,“如果忍受不了孤独,你将一事无成!”

直到今天,她还把这句话一直铭记于心,不断接受人生的考验。

创作追求极致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创作中的黄煦然

第一次考研没考上,她哭得很难受,她说当时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英语拖了后腿,于是08年从北京回来后,去了怀化学院工作。

倔强如她,煦然09年开始第二次准备考研,10年考上了,11年入学,14年研究生毕业。

学成归来,煦然陆陆续续地出了一系列作品,后又重返母校举办个人展览,作为对母校3年来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汇报。

作品“出走.桃花源”系列,均为14-15年出品,大概30余幅;苗女“簪花旧梦”系列,从14年创作至今,画幅很大,比人高,制作麻烦故而耗时较长;还有最近两年创作的“生肖系列”一直有不断新作出品。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以上两张为“生肖系列”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桃花源”作品之一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簪花旧梦”作品之一

当被问到作画所耗时长,黄煦然说自己画“簪花旧梦”系列,一张6尺整张的创作时长加在一起至少要20个白昼黑夜,狼毫笔就得用秃五六只。

“借用不同的材质媒介,表达也会更多元。”

她说,人分男性与女性,但是男性中有女性的特征,女人也有男人的性格,人性中有隐藏的动物性,所以才有属相与人性的多重相似。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瓷绘绘画作品“十二生肖”部分作品

陶瓷作画与纸本作画相比,纸本是平面的,陶瓷是立体的,容易产生用笔不畅,也少了纸本的渲染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做东西就应该做极致,比如陶瓷绘画。”

从最初的卧室系列,到后面的桃花源、簪花旧梦,乃至现在的生肖和陶瓷绘画,能感受到她的画,写意越发流畅,画面逐渐精简,但寥寥数笔蕴含的深意却越长。

她的作品,脱离我们的传统印象,却在某个地方,戳中心里隐秘的角落,引起共鸣。

这些作品,也是她一步步进步,艺术渐渐成熟起来的见证。

灵魂时刻在路上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黄煦然:一位女画家的艺术人生

朋友们都尊重地称呼她为“黄老师”,但是煦然并没把自己当艺术家、画家来看待,她说自己只是一个“艺术工作者”,不过职业是老师而已。

寻求创作的自我突破时,她也会钻牛角尖,在转换、反复的过程中感到步履艰难。但是一旦想通了,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

“过去了就疏通了,功力也大大增加,这个可能需要靠天赋,天赋很重要,才华也很重要,但是勤奋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对黄煦然而言,习惯先思考后创作,因为思考“既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东西”。

比如说达芬奇,一位伟大的画家,他为了掌握人像的画法,解剖尸体研究人体结构。如果没有理性的严谨,他也无法将感性的美表达于伟大的画作中。

煦然现在长沙布置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创作空间,即便是好友也不能随便进来打扰。原因是“创作时,希望整个空间都是属于我的磁场。”

目前尚未在感情上开花结果,她说:

“女人是感性动物,情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人不能沉溺在过去,应该继续往前走过好现在的生活。也不必刻意规划人生,顺其自然,该来的总会来。”

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很多面,黄煦然创作时表现出的孤僻恰恰是她对艺术的尊重,就像信仰、像供奉的神明,不容许被亵渎。

偶然一篇文章看到她的师兄老轩评价她,善于思考,艺术感觉好,归纳地简单明了。

她喜欢思考,喜欢创作,并把思想融进她的创作中,她的灵魂时刻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