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龍品詩:觀滄海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

艾龍品詩:觀滄海

艾龍讀詩:這首詩是曹操大破東北方大患烏桓班師回朝時,途經碣石山時所作。詩人曹操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本詩描寫大海,形象單純飽滿,同時賦予其性格。句句是景,卻句句抒情。大海深沉廣博,卻又動盪不安。詩人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大海即詩人自己。詩的高潮在末尾,“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感情奔放,思想卻含蓄。曹操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裡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蒼涼慷慨,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個“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頓然意境開闊,氣勢雄渾。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

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海納百川的胸襟、宏大的抱負。

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曹操終其一生都展現了一代政治家、軍事家的雄才大略。同時也是一個極富才情的大詩人,詩風雄渾霸氣。曹氏父子開創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