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底需不需要早教?

鎏鈤

近年來,媽媽可選擇的早教機構越來越多,那麼寶寶要不要上課呢?早教有什麼好處?如果不去寶寶會不會在早期智力開發上落後於其他寶寶?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媽媽要明確,凡事都有兩面性,早教機構有可取之處,但媽媽也要擺正看待早教的心態。

早教機構對9-10個月的寶寶大多開設有音樂課和基礎課,音樂課旨在培養寶寶的節奏感和樂感,基礎課大多是指導爸爸媽媽如何陪寶寶玩,並鍛鍊寶寶的大運動及精細運動技能。上課的環境大多是4-8個月齡相近的寶寶,每位寶寶會有一位家長陪伴,這便形成了一個有效溝通的遊戲組。老師會指導寶寶們一起做遊戲。寶寶能夠多跟同齡寶寶一起交流對其成長和社會化發展是有幫助的,但除了上課之外,帶寶寶在社區或公園中與其他寶寶交流也能起到一樣的效果。

寶寶接受的早教不應該是機械的、被動的、不情願的,而應該是活躍的、積極的、心情愉悅的。如今許多早教機構都有試聽的機會,媽媽不妨先帶寶寶去試聽,觀察寶寶能夠接受並享受上課的過程,再決定是否報名參加,早教的課程雖然對寶寶的成長有幫助,但費用也相對高昂,媽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崔玉濤育學園

早教其實就是早期教育。它其實包含三個方面,一個是社會教育,一個是家庭教育,一個是學校教育。我們知道對於零到三歲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其實是首位的。所以我們經常說的狹義一點的早教就是學校教育,應該是為家庭教育去服務的。那早教中心的課程,其實也是源於小朋友的吃喝拉撒睡醒中的規律性特點,同時也是源於科學的研究而去開發出來的。最終,其實教育的對象有兩個,一個就是小朋友,另外一個呢是家長。家長在參加早教課程的過程中,能夠去學習到很多小朋友們的階段性的特點,還有老師科學的去幹預孩子的方式,從而去反哺他的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成為小朋友在早期中最重要的教育渠道。對於小朋友來說,早教中心對小朋友的教育,更多的是以體能發展為基礎,綜合的發展小朋友社交和語言,同時會鍛鍊到他的情感,他的認知等等各個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說小朋友來到早教中心,他可以最大化的他的社交體驗,能夠在這個環境中去交朋友。鍛鍊到他跟同齡人社交的技巧,解決問題解決社交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形成社會、家庭、還有學校三方面的合力,為小朋友在早期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早教,其實就是兒童早期的教育,也就是0-6歲孩子的啟蒙教育。成為父母,我們就難免會聽到、接觸到這個詞,但其實早教真的不僅僅是給孩子選擇一個早教課程班,不僅僅是我們花費金錢、時間陪伴,也不僅僅是去看到優秀的榜樣,我們模仿學習的過程。我們既然要做好父母,代養好自己的寶貝,首先要有一個系統的意識,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學習提升過程。

每位家長肯定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考慮是否給孩子報一個早教課程,我也看到很多父母非常用心,帶孩子戶外活動,讀繪本,在家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父母,無論您是否報名還是沒報早教課程,都能把孩子帶的很好。

而現在面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早教課程,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帶孩子去上呢?

其實是個挺個人的事情,因為你會覺得報的早教課程值得,會是它滿足了你自己提出的假設,而每個家長的假設非常不一樣。有的家長期待孩子能融入集體環境,有的家長則想更早學說話,在教育行業,這一點很重要,每位家長都需要思考和有清晰的認知,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孩子目前狀況的評估,對自己育兒狀態的評估和發展的可能性。這樣的不斷的思考能減少我們育兒的盲目性,

但不管我們的孩子去不去早教,我們也要重視起寶寶0-6歲的啟蒙教育。


積木育兒


科壇春秋精選

寶寶學習潛力最大的時期是在出生後的0~3歲,所以“教育要趁早”成為了許多父母堅信不疑的教育理念。早教的方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花哨,都有效嗎?

早教課回來,寶寶沒什麼進步怎麼辦?

家長的心態一定要平和,等待寶寶的成長很多父母抱著功利的態度面對這些課程或者這些機構。這樣的話無形當中用一個標準來考察這個課程好或不好——看寶寶學到什麼東西,有了可見的進步,就會覺得不錯、有收穫。反之,如果課後效果滯後或者看不到效果,有些父母就會變得比較焦慮,無形中就會給寶寶施加壓力。寶寶有壓力的時候接收信息的能力就會比較弱,會對早教課程有所排斥,效果就更差了。

其實有時寶寶不見得會把某堂課掌握的東西在這堂課結束後立馬呈現出來。實際上,有的寶寶可能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為某一個特定的環境,或者活動,觸發了他的記憶,他才會把曾經學的東西釋放出來。比如有父母反饋,3歲左右的女兒在上課的時候感覺完全沒有參與,但在回家後就把家裡所有的大人都召集起來,給他們“上課”。父母驚訝地發現,幾乎那堂課的內容全部都再現啦!所以家長應該用比較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寶寶“無進步”的情況,耐心等待寶寶的厚積薄發。

一定要去上早教班嗎?在家要怎麼給寶寶進行早教呢?

早教是父母的職責,並非早教機構的責任早教機構提供的只是一個家庭無法提供的環境和專業的老師,或者是專業的器具和玩具。這些能給寶寶一些好處,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父母自己早教。因為最瞭解寶寶的就是父母,與寶寶接觸最多的也是父母。寶寶在變化、在成長,父母就需要跟著寶寶的變化來進行早教。

很多父母的誤區在於總思考“寶寶可以學到點什麼”,卻忽視了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都可以營造早教的氛圍。繪畫、唱歌都是些比較狹隘的概念。一句話不同的說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早教十分有必要的,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錯過了就沒有了。

當然,這裡說的早教是指對寶寶早期教育,至於是上早教班還是自己多花點精力教,那就看各位寶媽們的實際情況了。


早教機構指的是全日制托幼機構,針對寶寶的不同月齡,給寶寶實施提高智力、情感和社會交往活動能力的系統連貫的早教計劃

從課程方面看,目前市場上的早教機構,適合0~3歲寶寶的分為以下幾個課程,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不同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寶寶的早教課程。

親子課程。親子課程是讓家長參與寶寶的早教課程,在科學的指導下和寶寶一起活動,幫家長建立正確的親子關係和新的教育觀念,和寶寶在遊戲中達成和諧的親子關係。並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和秩序感,比如讓寶寶懂得等待,為日後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

感覺統合教育。感覺統合教育簡稱為感統教育,是根據幼兒生理發育特點,為了抓住寶寶的敏感期,給寶寶制定同步的訓練計劃。

讓寶寶在觸覺、情緒、體能等感統訓練中,開發大腦,增強智力和感官敏銳度,提升寶寶的身心素質,以及行為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等

蒙臺梭利課程。蒙臺梭利的教育內容很寬廣,主要是重視兒童自主學習的理念,讓寶寶通過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文化教育、藝術教育,來形成健全的人格。蒙臺梭利教育課程的目的除了讓寶寶擁有知識外,更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人對己

奧爾夫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是注重原本性的音樂教育。也就是說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且是接近自然的,隨意性較強的,需要讓寶寶積極參與進來的音樂。通過聽力、節奏、律動等訓練,喚起寶寶對音樂的興趣和情感。

大概就這麼一些吧,如果沒有太多精力教寶寶,是可以找一家好的早教機構代勞的。


早教好幫手

早教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早已不再陌生,很多家長認為,上早教去早教中心,其實不然,若我們每天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在家就可以給孩子上早教課。


我每天都會在家給寶寶上早教課,帶寶寶科學的玩耍,這種玩耍發展了寶寶的認知,語言,運動,情緒,社交等能力。


現在,我就分享一下我給寶寶做的有趣的早教遊戲。


學兒歌


遊戲提示

選擇押韻的兒歌

遊戲作用

讓寶寶積累更多的詞彙,鍛鍊寶寶的語言模仿能力。

遊戲感受

我給寶寶讀的是《啟蒙大卡-兒歌》,寶寶還小,還是喜歡聽朗朗上口,比較押韻的詞語。


我每次都大聲的給寶寶朗讀,據說大聲的朗讀,是有效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唯一且重要的好方法。所以,從現在就要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大聲不可少。

我還刻意選擇一些不斷重複的詞彙的書,比如書裡會一直出現“媽媽”的詞,我會反覆來讀,畢竟,對寶寶來說,重複就是學習了。


學兒歌的好處


鍛鍊寶寶語言發展

我家寶寶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朗朗上口的兒歌可以滿足他喜歡模仿說話的特點,激發學習語言的興趣。寶寶跟著粑粑麻麻一起唱兒歌,他們顯然不認為這是在“學習”,而是在進行一項有趣的遊戲,有時候,我家寶寶讀到一些好玩的兒歌還會哈哈大笑~


啟迪寶寶心智

寶寶的思維還相對比較具象,那些接近他們生活經驗的兒歌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大量的寶寶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識作題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幫助寶寶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開發他們的智力,啟迪引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親子互動

我和寶寶一起學習兒歌也是親子互動的過程,我邊念邊加一些動作,帶動寶寶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享受快樂的親子時光。


內容來源——孩子王育兒達人七VV麻麻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目前很多家長送孩子去早教中心,分這麼幾種情況:

一種是孩子的父母親比較忙,孩子平時由老人帶。那麼報早教班,就有一種方式可以使孩子跟自己的父母親有單獨的相處玩耍的時間。這樣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這個早教班就有必要報。家長通過給早教班付費,把跟孩子的親子陪伴又“自律”轉化為“他律”,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景形成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陪伴模式,對孩子和父母親之間的親子關係是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一些家庭,可能由於家裡本身居住條件的限制,孩子在家裡敞開了活動的機會不是特別多。家裡可能比較擁擠、傢俱比較多,這樣的情況下,去早教中心最起碼在活動安全這個問題上是不用擔心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報一個早教班是可取的。

但是,排除上述兩種情況,如果送孩子去早教班,依舊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陪著,父母仍是缺席,那就建議不要花這份冤枉錢了。因為報早教班的初衷是為了多陪陪孩子,如果父母從家庭環境的缺席到早教環境的缺席,這樣的早教班就沒有什麼意義。

其實,有趣的家長是最好的早教

孩子只要不與世隔絕,智力身體都會自然發育的很正常,根本不需要特殊訓練學習。報名之前建議家長想想早教是孩子真需要還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內疚而採取的一項措施。

孩子在沒會說話之前,還是由爸爸媽媽多和孩子交流,做一些簡單的遊戲。玩耍這件事本身沒有固定模式。去早教中心是為了遊戲玩耍,在去的途中孩子撿樹葉、踩影子也是玩耍。只不過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比較乏味,非得把遊戲限定在特定的環境和儀式裡。其實在孩子眼裡,日常生活中很不起眼的事情都是遊戲,不要用大人的乏味無聊去幹擾孩子發現樂趣的自我動力。

對於三四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玩耍的場地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皆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進行早期鍛鍊。比如一歲之前的爬行,家長可以把家裡收拾的整潔一些,安全一些,這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對於自然界的一些細節的認知,如陽光、影子、樹葉、蟲子這些東西,在小區裡就能完成。

建議:抽時間多跟孩子一起玩,就是讓孩子幫父母做做飯,打掃打掃衛生。這樣的日常生活陪伴要比把孩子放到早教中心並仍然由老人去帶更有實際意義。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因人而異,看家庭經濟情況而定吧,還有就是有些父母不喜歡早教。但是,我覺得要是家裡經濟條件允許,應該考慮讓孩子接受早教。


圖片來自網絡

接受早教有以下這些好處:

一般認為孩子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早教中心提供了家庭無法提供的專業教育資源,和專業老師,孩子在早教中心可能一時半刻不會學到很多東西,但是那種學習的氛圍會影響著孩子,引起好奇心而促使孩子去學習。回到家父母再花些時間進行反覆複習,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增加記憶力,學會更多知識。

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孩子其實學東西是挺快的。唱歌,跳舞,背詩,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只要肯花時間,花精力進行培養,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圖片來自網絡


另外,對於孩子接受早教,做父母的也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對待,不能太急功近利,馬上就要孩子學會很多東西,這也不現實。

孩子在早教中心,不僅可以學習,啟明心智,而且能跟小朋友一起玩耍,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有助於培養孩子開朗活潑的性格。另外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與別人之間的友誼,怎麼樣跟別人相處,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與人分享快樂。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對於孩子,快樂的成長最重要。快樂的童年只有一次,知識也重要,但不必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所以讓孩子歡樂著童年,歡樂著成長,歡樂著學習。



寶爸說育兒

大部分家長對於早教存在過多過少的誤區,總結一下。

之一:目標定得太高。60%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到早教機構裡面,要求機構對自己孩子定下了過高的目標。家長們的心中,都給孩子設計了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們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要是認了幾天字,少學了幾個單詞是天

大的失誤。更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現在並不出色,以後也不會有“大出息”其實人生的起跑線不止一條,人生隨時都有不同的起跑點。

之二:盼孩子是“神童”70%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入“天價”早教機構就可以讓孩子成為天才了,這是極其錯誤的。早教只是對孩子進行是與不是的初期培養,以及一些基本的明事理的指導等作用,不存在培養天才這一說法。

之三:過分地強調知識灌輸。家長一

般要求孩子多看書,增長知識,而對於玩這一方面不加註視。而早教機構的具體做法無從可知,但是好的早教機構應該雙管齊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