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上沒有空調,飛行員萬米高空如何保暖?

biubiuBO

早期沒有,全靠飛行員自己穿厚厚的飛行員皮夾克來保暖。到二戰的時候,有所改善,少數給戰鬥機飛行員配發電熱飛行服,原理就是電熱毯。

黑色的是插頭,在飛行員座艙旁邊安裝個插座,使用的時候插上去。


最早在戰鬥機上面安裝空調的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1944年開始研發的P-80流星戰鬥機,採用簡單式的空氣循環冷卻系統,利用風扇產生的抽風或引射作用冷卻熱交換器的冷邊,將氣源來的高溫、高壓空氣預冷後,通過渦輪膨脹做功降溫,供給座艙或電子設備艙。洛克希德·馬丁的P-80

而現代戰鬥機則要更高級的多,其全稱為“座艙環境控制系統”,不僅可以調整溫度,而且還可以調整溼度以及氣壓,不僅是用來改善飛行員的作戰環境,更重要的是給座艙電子設備降溫。

單座戰鬥機一般每小時給座艙供氣量在300公斤以上,保持座艙舒適度,其運行的能量由發動機電機或者輔助動力產生。座艙環境控制系統的出風口一般在座艙玻璃內側,所以一般看不到,作用是可以除霧……

F-22戰鬥機的環境控制系統,製冷能力可以達到60KW,其熱交換途徑是製冷劑-冷卻液-燃油循環,具體的工作原理和方式是:

  • 空襲循環利用高壓和低壓兩級分水的升壓開始空氣循環冷卻系統,次級換熱器用冷卻液作為熱交換。


  • 蒸發循環模式使用兩級蒸汽壓縮技術。製冷劑通過蒸發器吸收電子雷達設備冷卻液循環系統中的冷卻液熱量後,再冷凝器迴路中與冷卻液進行熱沉。

  • 冷卻液有兩路獨立的循環系統,一路作為次級熱交換器和製冷劑冷凝器熱沉,另一個路冷卻雷達電子設備。

  • 燃油循環系統中的燃油作為熱沉吸收冷卻液、液壓油和發動機循潤滑油的熱量後,一部分去發動機,另一部分經衝壓空氣散熱後回到油箱。


五嶽掩赤城

乘坐過客機的人都知道,客機上面是有空調系統的,舒適度還是蠻不錯的!像一些大型的運輸機,上面也是有空調系統的。那戰鬥機有沒有空調系統呢?答案是否定的,戰鬥機沒有空調系統。

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戰鬥機不設置空調系統呢?其實這和戰鬥機本身是有直接關係的!戰鬥機的個頭相比客機運輸機要小的多,對於戰鬥機而言,追求的是儘可能的減輕機身重量,以換取更大的載彈量和機動能力,而一套空調系統,勢必會增加不少的重量,這對於戰鬥機而言是不允許的!飛行員在萬米高空的寒冷環境中取暖主要靠身上穿的飛行服。



早期的飛行服保暖就靠材料,選取保暖效果好的材料,並且越厚越暖和。而現代飛行員穿的飛行服,要求是不能太厚的,太厚了容易影響飛行操作。現代的飛行服我們都稱為飛行夾克,外表看就像一件夾克衫,但裡面卻大有門道。現代飛行服裡面都有一套恆溫恆壓系統,橫壓是為了保持壓力平衡,保證飛行員血液流通,恆溫就是為飛行員儘可能的創造一個舒適的溫度。所以說,飛行服可不單單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套技術含量很高的系統,並且造價不菲!


沐浴青春

誰說戰鬥機上沒有空調,戰鬥機上沒有“空調”這個詞,它叫環境控制系統,不僅僅是調節機艙內溫度,還有溼度、氣壓等指標的控制。

我們都知道,隨著空間高度的升高,氣溫和氣壓都會下降,根據有關測試,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8℃左右,在萬米高空,如果地面溫度為20℃,萬米高空的溫度則在-40℃左右,氣壓為地面的0.2左右,空氣非常稀薄,氧氣含量很低,不能滿足人體正常需要。這時戰鬥機的環控系統將機艙外空氣進行增壓吸入機艙,以保證機艙內空氣氣溫、氣壓等與地面差別不大,使飛行員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



也許有人會質疑,為什麼飛行員還要穿著飛行皮服呢?飛行員穿皮服是在冬天,剛上飛機和飛機返航回到地面時,還是比較冷的。夏天飛行員也會和我們地面官兵一樣穿著單薄,雖然萬米高空也是在-30℃左右。戰鬥機是用來作戰的,試想坐在機艙內的飛行員很不舒服,或者說手腳都凍僵了,他們還能自如地駕駛飛機、還能衝擊敵機或執行襲擊任務嗎?常人擔心的問題,專家們在設計戰機時早就想到了。


民說


嚮往埃及

戰機沒有空調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只是戰機上的空調叫做環境控制管理系統 比我們所見的空調包括中央空調的檔次高多了 也貴多了 另外你似乎忘記了飛行員是要穿抗荷服的 它和飛機上的環控系統是既獨立又一體的 而且這個玩意也不是擺設好看的 如果飛行員跳傘落在海上 要有生存三天的最低要求 如果不能保暖怎能達到這個硬性規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