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岳飛真的是完人嗎?

總監大大的歷史課

真實的岳飛和現在的形象,可以說出入非常巨大。先說說“百戰百勝,從無敗績”,真實的岳飛對金打的戰三十場都不到。小商河楊再興,王蘭,吳興等六將連同三百騎兵,被金將韓常全殲。算不算敗戰?

“收復建康”1129年,金兀朮搜山檢海,岳飛跟著都統陳淬,防守馬家渡,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主帥陳淬戰死,金兵長驅直入。金兀朮一路追高宗追到福建,高宗逃入大海幾個月,金兀朮沒有大船,沒辦法撤軍回國,途中遇韓世忠的黃天蕩伏擊,韓世忠先勝後敗損失慘重。岳飛從始至終沒有發過一兵一卒,去保護高宗或者幫助韓世忠,而是躲在宜興當土皇帝。等金兵退走了,才去“收復建康”岳飛當時就一個下級軍官,手裡就兩千多人,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和金國硬剛,更不可能打的金兵喊“爺爺”。實際上金兵喊爺爺的是,老英雄宗澤“宗爺爺”。

在來看看“朱仙鎮大捷”,岳家軍7月18日,還在臨潁和金兵打戰,7月20日就撤軍,岳飛無論如何不可能,一天之內跑到三百多里之外的朱仙鎮,“五百破十萬”又跑回來撤軍。高宗皇帝得到“臨潁大捷”的消息,最早也要7月25日以後。更是不可能發出“十二道金牌”讓岳飛撤軍。(宋代沒有中國移動,沒有飛機,高鐵。堰城離朝廷上千里路,中間還要渡江,最快都需要六七天,而且,調動軍隊的命令,不可能讓一個騎馬的小卒來傳達)。實際情況是,1140年5月,金國主力進攻南宋順昌,守衛順昌的劉錡不足兩萬人馬,順昌一破,金兵就可以長驅直入到南宋心腹地區,高宗命令岳飛支援順昌劉錡,岳飛兵最多又有南宋唯一的三萬騎兵部隊。結果岳飛遲遲不發兵,反而在這關鍵時刻,要求面見高宗“商議立儲”。在高宗近乎哀求的詔書下,岳飛才派一支幾千人的隊伍去支援順昌。等劉錡6月12日擊敗金主力,也沒有等來岳家軍一兵一卒(岳飛死罪第一條,就是不援友軍)。在金國主力圍攻順昌之時,岳飛置國家存亡不顧,友軍生死不理,避開金主力跑中原地區“連戰連捷”“收復失地”。等劉錡擊敗金主力以後,岳家軍6月20日,才“趕到”堰城“收復失地”。岳飛所取得的戰果是靠避開金主力,和金主力讓劉錡擊敗敗退時的趁火打劫。由於“收復失地”太多。岳家軍過早分散兵力,讓金兀朮手下韓常看到戰機,先進攻堰城不下,一萬五千就大搖大擺駐紮在,堰城和穎昌之間的臨潁,把岳家軍切成兩段。為打通堰城和穎昌之間的聯繫,楊再興,王蘭,吳興等六將和三百騎兵被全殲,7月13日張憲親自去打,也沒有打贏,岳飛迫不得已厚著臉皮向劉錡求救,劉錡不計前嫌,發兵到金兵側後,金兵才跑了。

都說是高宗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飛撤軍,真的嗎?其實是意淫出來的,前面講過,7月18日岳飛“臨潁大捷”7月20日岳飛撤軍“軍皆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高宗本紀》《中興小紀》等南宋史料都有記載)高宗根本就沒時間,岳飛7月23日已經逃到順昌,高宗知道消息都7月25日以後了。

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真的嗎?結果令人失望。“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前提是岳飛“朱仙鎮大捷”“五百破十萬”,朱仙鎮大捷都偽造的,這句話就是徹頭徹尾的意淫。連腦子正常的金人,都不會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金兀朮更不可能。

所以什麼岳家軍打的金兵連連後退 ,消滅金國主力,進軍朱仙鎮都是無恥的謊言。實際情況是高宗讓岳飛就地防守,拖住金兵,高宗派張俊,韓世忠,甚至中央禁軍楊存中都派出去,準備和金國決一死戰。沒想到口口聲聲“直搗黃龍”的岳飛,突然逃跑了,金國兵不血刃佔領河南全境。高宗氣的大哭。

回到朝廷,岳飛居然向高宗討要封賞,高宗不予理睬,只象徵性的給十萬貫錢。結果,1141年正月,金國又攻打南宋淮西地區,高宗親自指揮,讓張俊,劉錡正面對敵,韓世忠側擊(受到影響,韓世忠初期按兵不動),唯一有騎兵的岳飛斷金退路,結果,岳飛抗旨不前,高宗連下十五道詔書,岳飛才勉強進軍三十里,等同時接詔的楊存中都拼完部隊,岳飛離前線四百多里。本來一場圍殲金主力的好戲,因為某些人的一意孤行肆意妄為,變成宋軍損失六萬的慘敗,高宗清楚意識到了,靠這幾個軍費無論如何打不過金國,所以才收回兵權,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裡,萬般無奈才想議和。

收兵權的結果,張俊主動上交兵權,韓世忠悶悶不樂,岳飛反應激烈,居然用存功未立的兒子岳雲,替換朝廷指派的接班人王貴。

1141年4月樞密使張俊,建議加強淮西地區的戰備,樞密副使岳飛居然忘言“楚不可守(淮西不可以守)”動搖軍心。讓高宗降職為節度使。7月因為御史中丞何鑄等人的彈劾,何鑄,万俟卨等人光明正大的把彈劾奏摺,抄錄一份給岳飛,讓岳飛準備申辯,岳飛提出辭職,朝庭這一次馬上就批准了,本來岳飛身上還有兩個拿錢不管事的閒職,必須每月到朝廷報道,岳飛不管不顧直接帶兒子岳雲回了老家。8月岳家軍統制實名舉報岳家軍都統張憲,準備“舉兵襄陽”逼高宗還岳飛兵權,高宗大怒,命令楊存中抓捕岳飛,岳雲,張憲交大理寺審理,結果,岳家軍牛皋,李興,王貴,姚政,董先,傅選等十多名將領揭發作證,同案,於鵬,孫革等六名人犯招供,經過兩個半月的審理,刑部合議定罪,高宗親自下旨,岳飛賜死,張憲,岳雲腰斬,家屬發配。同案六名人犯刑罰。


曉風2016

品格高尚,文武全才,但最大的缺陷是不懂政治!!!

1142年1月27日,在這個漫天飛雪的夜晚,一代名將岳飛在南宋大理寺獄中,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時年39歲。而在他的供狀上,僅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岳飛的死,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千古奇冤。我們在惋惜這位民族英雄的悲慘遭遇時,也對秦檜的奸佞、高宗的昏庸深惡痛絕! 首先,岳飛北伐中原、收復河山,其民族氣節和功勳,是值得我們後世敬仰,這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當我們拋開個人功績,從當時客觀環境和政局來分析,岳飛的死,不僅是因為趙構的昏庸和秦檜的奸險,更在於他個人的政治錯誤。上天賜予了他軍事和文學的極高造詣,卻唯獨沒賜給他相應的政治素養,這才是他悲劇的重要成因!


一、干涉立儲,君臣嫌隙

首先,自靖康之變後,岳飛統領軍隊,不斷挫敗南下的金軍,年僅三十,便加檢校少保,進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從這些一連串的晉升可以看出,那時的岳飛至少是深受高宗的信任和支持的。然而,他的官是越做越大,權力也越來越大,但政治水平卻止步不前,並犯下許多低級錯誤。

1137年(紹興七年)二月,因為擔心金國放歸欽宗太子,岳飛便向高宗提議立其養子趙瑗(宋孝宗)為皇儲。

岳飛這也許真的是出於好意,為國家、為朝廷分憂。但趙構可不這麼看!宋高宗雖然親兒子掛了,自己又被嚇成了不育,但人家那時還堅持吃藥,還想再生個兒啊。結果岳飛一上來,就讓他立養子為儲,那是想說他以後也沒機會生了麼?這多尷尬啊!

再說,立儲本來就是皇上的家事,岳飛這麼幹真的說不過去,有與養子趙瑗勾結的嫌疑。儘管岳飛這建議的出發點是好,但卻沒顧及高宗的感受。


除了提出立儲,岳飛還犯了一個更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張口閉口就一句“直搗黃龍迎二帝”。站在軍人的角度,這是捍衛國家,誓雪國恥的豪邁,但在高宗看來,這不就是存心找茬嗎?

都不想想,要不是當年高宗老爸和老哥都被金國給擄了,輪得上他當皇帝麼。如果真讓岳飛把兩位太上皇搬回來,這又是一個尷尬的場景。南宋不就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帝了麼,到時候這大宋究竟該聽誰的?幾百年後的明朝,英宗和代宗就是因為這樣的尷尬局面,最後還鬧出個奪門之變,弄得政局不穩。可以想象,如果真讓岳飛迎回二帝,這奪門之變,估計提前幾百年就發生了。


也正因為岳飛的這些做法,才讓高宗逐漸對他失去了信任,甚至開始反感和厭惡起來!

二、手握重兵,功高難封

岳飛北伐的功績,除了其個人的軍事才華外,也離不開他手上的岳家軍。岳飛通過不斷的收編官軍和義軍,逐漸將軍隊規模擴展達不下十萬人,這估計相當於南宋三分之一的戰力。


如此龐大的戰力,對於一貫重文輕武的宋朝來說,既是一個保障,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回顧歷史,過去東晉的北伐名將桓溫、劉裕,都因為手握重兵而給東晉政權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而劉裕乾脆直接結束了東晉的統治。從這方面來看,高宗後來想要收回岳飛、韓世忠、張俊等將的軍權,於己於國,那都是較為穩妥的做法。

結果呢,其他幾位大佬都乖乖的交出兵權,回家享受了。就岳飛遲遲不交,還繼續要求北伐。這樣一對比,誰做皇帝不會對岳飛起疑心呢?再說,岳家軍是南宋戰力最強的軍團,萬一岳飛真反了,可就沒人能擋得住他。所以,岳飛這麼幹,明擺著逼皇上幹掉自己。

再說,古代將帥戰場立功,那都是要加官進爵的。而岳飛已經立了太多的功了,那時爵位都封到太尉了,再高就沒得封啦(總不能封他個王吧)。而且那時的他還在堅持北伐,不斷的繼續立功。這樣一來,人家老百姓都覺得,江山是岳飛打的,皇上就成打醬油的了,功高蓋主啊!


這樣一來二往,高宗對岳飛不僅是厭惡了,還真的動了殺心。以至於後來實在找不到岳飛的茬,隨便按個“莫須有”的罪名,就把人給殺了。

三、宋金和談,雙方得益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的是宋金議和的事情。很多史書或評書,都認為談和讓北伐半途而廢;認為秦檜是漢奸,是賣國賊;認為高宗無能、膽小。 然而,事實也許並不是這樣。

要知道,金軍當時的戰力是很強的。人家幾萬人起家,一下子就幹掉宋遼兩個老牌大國,軍事實力在當時,絕對是天下第一。而岳飛的勝利,只能說是擋住了金軍南下的步伐,卻並沒有對其造成沉重的打擊。而且過去的勝仗,絕大多數都發生在江淮地區(其實也就欺負人家是旱鴨子)。


而岳飛要是繼續北上到中原,甚至真的要“直搗黃龍迎二帝”,那麼缺乏戰馬的宋軍,將直接在平原地區對陣強悍的金國鐵騎,再加上更長的戰線和補給線,勝算也就更低了。即短時間內能收復中原,也是很難守得住的。

加上當時的議和,事實上是符合宋金雙方的利益!金國知道滅不了南宋,再打下去是沒意義的。而且一下子幹掉宋遼兩位大佬,佔了這麼多地盤,也是需要時間來消化的。

再看看南宋,大家都是剛從北方逃到南方,氣都沒喘過來,也沒來得及點算一下剩下多少家底,就接連和金國、偽齊幹仗,國內其實也是一團亂。大批的難民需要安置,南方的稅賦需要確定,政權也需要時間來穩定……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不了,繼續打下去,最後不僅南宋朝廷吃不消,老百姓也只會更受罪。


因此,大家都想讓戰爭先停下來。所以,秦檜的主和政策,其實也算是符合當時的國情和民意的。 收復河山,驅除外敵是沒錯,但是也是需要考慮環境,也是需要時間的。在當時的情況下,繼續北伐,其實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是巨大的壓力。

然而,岳飛只單純的從軍人的角度去想問題,一根筋的想著找金國決戰,以雪國恥,卻沒有用政治的思維去判斷時局。 最終,在雙方都想停止戰爭的呼聲日益高漲之下,岳飛顯然成了宋廷促和的犧牲品。為了促成和談,宋高宗選擇犧牲岳飛的性命。

所以從上面的幾點分析下來,岳飛的冤屈,其實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政治錯誤所造成的。不過,話雖如此,岳飛是民族英雄,是忠臣義士,這都不可質疑的。他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我們中華兒女去學習和敬仰的!只不過,對於岳飛的死,與其說是冤屈,還不如說是一種無奈和不幸……


這些歷史要讀

在聖人的眼裡,什麼樣的人才是完人呢?在論語憲問第十四中有一段對話,“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按這個標準,民族英雄岳飛可謂當之無愧!

《宋史》記載:(岳飛)“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願與交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卻不受,玠益敬服。”

“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 。

“少豪飲,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遂絕不飲。帝初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 這些記載證明岳飛以天下為公並且與貪慾絕緣。戰友贈他美女他不要,有“公卓之不欲”。親自為病母嘗藥,是大孝之人。戒酒之行有令行禁止之信,高宗為他造豪宅他不要,真正的“見利思義”。愛護百姓愛護士卒,無欲則剛,心懷博愛令人可敬!


《宋史》上記載:“ 襄陽之役,詔光世為援,六郡既復,光世始至,飛奏先賞光世軍”。岳飛這種先人後己 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這種做法能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好賢禮士,覽經史,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這說明岳飛不僅有“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 而且從不貪功。

對自己的親骨肉,岳飛不僅不袒護,而且在讓他帶頭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的同時似乎不盡人情的隱藏其功。《宋史》載:“雲,飛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呼曰“贏官人”。飛征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飛輒隱之。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攻下隨州,又攻破鄧州,襄漢平,功在第一,飛不言。逾年,銓曹辯之,始遷武翼郎、楊麼平,功亦第一,又不上。張浚廉得其實,曰:“嶽侯避寵榮,廉則廉矣,未得為公也。”奏乞推異數,飛力辭不受。嘗以特旨遷三資,飛辭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升一級,男雲遽躐崇資,何以服眾?’累表不受。潁昌大戰,無慮十數,出入行陣,體被百餘創,甲裳為赤。以功遷忠州防禦使,飛又辭;命帶御器械,飛又力辭之。” 如此禮讓,這種近乎苛刻不因親情而實行裙帶關係的做法古今官員有幾個能做到? 當代也少有吧? 這樣的表率作用將士們能不為國用命嗎?



說到“見危受命”,岳飛更是當仁不讓! 簡單舉幾個例子:

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2記載:“(建炎四年四月)時金軍欲以健康為江南立足之地,而統帥張俊畏敵怯戰,故僅有岳飛一軍前往健康。”

二、 建炎四年夏 ,金軍統帥撻懶(完顏昌)率大軍圍攻淮河和大運河交匯處的戰略要地楚州(今江蘇淮安),形勢十分危急!在宋高宗君臣看來,韓世忠軍新敗,元氣尚未恢復,而劉光世與張俊關係不和,故出兵救楚州只能是非此即彼。而張俊畏懼而百般推辭,劉光世 故意繞道避開金兵的兵鋒,不久就找藉口渡江南下,無功而返。在其他一些宋將或臨陣退縮或不戰而逃的情況下,岳飛卻不畏艱難險阻,率領剛組建不久的岳家軍一支孤軍渡江北上救援楚州,接連與金兵交戰,擊敗金軍。



三、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下旬,金軍由左副元帥完顏訛裡朵、右副元帥完顏撻懶和元帥左都監完顏兀朮三大將統率,渡淮攻宋,情況十分危急。朝廷遣張俊拒敵,張俊以『墜馬傷臂』為藉口,拒不出兵渡江與敵對抗。緊關急要時刻, 岳飛以一半兵力部署襄漢一帶的防務,命令徐慶和牛皋帶二千多騎兵為先鋒,自己和李山等部將率大軍為後繼,馳援淮西。接著,岳家軍將士在廬州擊敗金國和偽齊聯軍的騎兵部隊,擊破了金、齊聯軍的最後一次攻勢。此類臨危受命的事例在岳飛身上不勝枚舉。

說到岳飛之仁,《宋史》記載: “初,以隆祐震驚之故,密旨令飛屠虔城。飛請誅首惡而赦脅從,不許;請至三四,帝乃曲赦。人感其德,繪像祠之。”高宗在岳飛攻下虔城後,命令岳飛屠殺城內的百姓,岳飛不忍,再三請求高宗寬赦百姓,虔城百姓在深受感動之餘為岳飛立祠堂。

岳飛以仁義之師受到中原百姓的愛戴,百姓自覺自願的為岳家軍提供糧草。《宋史》 記載:“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悲憫之心青天可鑑!

雖然有“人無完人” 一說,但是不得不承認岳飛在踐行“仁、義、禮、智、信、勇 、廉、恥、忠、孝、謙” 方面都屬上乘,特別是他所具備的“家國情懷”和赤子之心,更讓世人景仰!


岳飛智勇雙全, 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最可圈可點的是岳飛經常身先士卒。《宋史》記載:“ ……與敵相持於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猝至,飛麾其徒曰:‘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 “飛引兵益北,戰於太行山,擒金將拓跋耶烏。居數日,復遇敵,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三年,賊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眾五十萬,薄南薰門。飛所部僅八百,眾懼不敵,飛曰:“吾為諸君破之。”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賊亂,大敗之。”

總之岳飛之勇不勝枚舉, 高宗贊曰:“岳飛精忠許國,沉毅冠軍,身先百戰之鋒,氣蓋萬夫之敵。” 岳飛和關羽同被歷朝歷代尊為武聖不是沒有來由的。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文學書法功底了得,他的遺作《滿江紅》被傳唱千古。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嶽武穆遺文》,又名《嶽忠武王文集》。



林則徐在去新疆的路上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的名句。元滅南宋後,文天祥寧死不降。死後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了一首遺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孔曰成仁,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就是說,志士仁人是勇於犧牲來成全仁德的”。 孟曰取義,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歡的,義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兩者不能並有,便犧牲生命,而選擇義”。正是這種思想造就了許多“臨大節而不可奪”的仁人志士! 正是有這種理念,岳飛和文天祥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脊樑!



而人世間為完人 所制定的標準,岳飛無不具備!除非磚家和公知們重新用厚黑學的原理重新為“完人”制訂一個新標準,把秦檜粉飾一下,“不懂政治”的岳飛就沒有什麼事了!其結果就是價值體系的崩塌!因此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無異於行屍走肉,岳飛的家國情懷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他給後來的中國人留下了一筆精神遺產。


萌萌媽媽E



真實歷史上的岳飛肯定不是完人,因為人類歷史上就沒有一個完人,連萬世一統的孔聖人都不知道太陽離地球早上近還是晚上近呢,何況岳飛?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人,那麼為什麼要如此糾結於岳飛是不是完人呢?難道我們覺得現在的人類不太完美,所以要以岳飛為模板,克隆出完美的人類來嗎?

剛見一個悟空問答,問的是為什麼一說岳飛事就多?果然如此,只要一說岳飛,那事兒果然很多:除了當年秦檜沒事找事,將岳飛屈殺於風波亭外,如今秦檜的孝子賢孫還不罷休,還在天天為秦檜的膝蓋骨喊冤叫屈;然後不知哪個公知給岳飛戴了一個不懂政治的帽子,好了,這一下子就成了無聊者的有聊話題,大家天天圍著岳飛,非要在嶽元帥的身上找出幾億政治細胞出來。找不著不是嗎?然後大家就相視一笑,為彼此的聰慧睿智所傾倒和陶醉……

我也是醉了!在我眼裡,如果嶽元帥身上有什麼汙點,那也是這些天天圍著岳飛說三道四的蒼蠅們拉的蒼蠅屎——不知誰能借我一個網絡蒼蠅拍,好讓我這麼一揮,然後“啪啪啪”一陣響亮,整個世界就都清淨了……


蛙眼看天下

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討論這個問題本來就很無聊。從岳飛之後到今天,人們之所以紀念岳飛、唾棄秦檜,是中華民族從骨子裡就有的家國情懷。岳飛的精忠報國、為國盡忠就足以流傳千古;秦檜的奸佞妄為、謀害忠良更是遺臭萬年,弘揚的是岳飛身上的報國愛民精神,唾棄的是秦檜的媚骨小人作為。至於今天,岳飛後人也罷,秦檜後人也罷,到底是不是二人之後暫且不提,只要是中華民族子孫,做到認同中華文化,做一個符合社會公序良俗的普通人就行,如果能耐大一點,從軍能保家衛國,從政能造福百姓,就都是值得廣大民眾尊重的。沒有必要糾結先祖問題,也沒有人會問你祖上是誰。今天討論岳飛沒有政治細胞,只能說明有些媒體和官員三觀嚴重扭曲,沒有了信仰,只有仕途。這種言論之人當官絕對圓滑世故,不會為民做主造福社會,一旦關乎自己利益,絕對賣主求榮;假如有外敵入侵,也是漢奸一個。


解mama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那句老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話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岳飛是英雄,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有缺點。他的缺點是愚忠愚孝。當然,忠孝是美德,但過度的忠孝只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災難,英雄最後的悲劇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岳飛心心念念想雪靖康之恥,迎回二聖。在他心裡,那是他的忠。可是在當時的皇帝眼裡,那是他的不識時務。於是善於見風使舵的秦檜在風波亭設了個死局,而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英雄末路,何其悲涼!

當母親在他背上刻上“精忠報國”四個字時,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心上。母親的教導是成功的,岳飛是個孝子。他從不懷疑母親的話,這也使得後來他不懂反抗皇帝的催命符。

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我們讚頌岳飛的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忠孝節義,但也要認清悲劇的根源。


微笑牧歌行

答案肯定不是,岳飛一生剛正,滿腹愛國情懷,情商有餘,智商低!善於軍事,不善政治。

岳飛沒有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與同潦的關係。據史料,岳飛曾參與立太子之事,激怒皇帝。

作為人父,害的長子喪命,連累兒女發配不毛之地。作為人夫,讓妻子青年守寡,獨撐整個家庭。

話又說回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些事不是岳飛主觀能左右的!但這絲毫不能動搖岳飛在人們心中大英雄的地位!

以上皆鄙人的個人看法,不足之處,望多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