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東遇到馬太效應

當山東遇到馬太效應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

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強者恆強

弱者愈弱

這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馬太效應

古今中外如是

宏觀到國家、行業如是

微觀到地方、個人也如是

在這個層面上

山東的新舊改革

不應僅僅是動能革命

還需一場分配轉變

宏觀馬太加劇,大省需要大改革

最近,身在山東,大家都在熱議這樣幾個話題:山東的產業轉型遇到危機,南方來的省委書記在痛陳積弊,接二連三的本土企業家投訴地方營商環境太差。

很多輿論在說,全國各省在拼發展速度,拼產業迭代的週期,拼科技實力,龍頭企業規模,拼新商業模式,甚至拼二胎生育率,拼城市綠化面積,拼文明城市排名,拼道路擁堵名單。

山東走到今天,宏觀經濟層面的“馬太效應”在加劇,山東在全國多項榜單的排名都在下滑。

你看,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山東只有兩家,排名還在60名開外;

你看,全國164家獨角獸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京滬粵蘇浙,山東一家沒有;

你看,2018年離開北上廣深的求職者,有35.5%的人選擇了杭州、武漢、成都、鄭州、西安五個城市;

你看,山東19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剛剛突破2萬億,還抵不上騰訊一家企業;

你看,山東私募基金的規模基金規模僅佔全國的1.4%,相當於浙江的1/5、江蘇的1/3;

……

網絡上把這叫做優勢行業和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本質上仍然是“馬太效應”的體現。

互聯網時代,宏觀經濟層面的馬太效益尤其明顯,先行的區域和城市吸血能力在不斷加強,資金、人才、產業……,無一可免。

只有趁著血還沒有被吸完,在這場20年一遇的產業轉換大潮中放手一搏,山東,才可能擺脫這種宏觀層面的馬太效應。

這正是山東搞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的根源。

當山東遇到馬太效應

微觀馬太也加劇,小民的幸福誰來管?

但是具體到微觀層面,山東要領全國之先、進行的區域發展示範戰略,與山東1個億的百姓個體而言,有什麼關係?

換句話說,今天我們集體焦慮宏觀層面的“馬太效應”,那麼微觀層面,經濟社會中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拉大的“馬太效應”,又由誰來解決?

其實,在微觀層面,山東自身的馬太效應導致的資源錯配,正是錯失互聯網機遇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山東的國企太強,民營企業就弱;

比如,山東的民企之中大企業太強,中小企業就弱;

比如,山東的重化工產業強,高新技術產業就弱;

再比如,山東GPD高居全國第三,人均收入卻剛剛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只有浙江的64%;

……

這些問題不解決,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能夠成功嗎?

房價上漲、物價上漲,社會固化,優質社會資源稀缺,教育、醫療、養老需求得不到滿足,普通家庭債務危機加重... ...

今天,不論是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京津、廣深,還是落後的其他區域,誰也無法迴避的是社會階層分化加劇、社會微觀層面的馬太效應持續擴大。

而我們更著急的是,以經濟社會的宏觀議題,掩蓋突出的社會分配矛盾。

作為普通百姓,當我們關注完一波改革發展的新行情以後,聚焦點應該在每個人最容易生長的地方,最容易綻放和最輕鬆的地方,也是最不怕失敗的地方,談得失,而不是被一場改革風暴裹挾著,喊著口號,卻迷失了方向。

當山東遇到馬太效應

破除馬太效應,山東更需新舊分配轉換

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本質應是變革生產關係來釋放生產力。

經濟學家常修澤告訴我,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其實真正解放的是人的生產力,是國家把生產與獲益權益讓渡給普通人,這才能促進社會的大發展。如果山東的新舊動能改革,不碰制度、不碰權益,那這場改革運動只能在上層掀起大浪,而無法到觸及每個人。

這個時候,有人一定會說,當下的問題要靠發展解決,山東就是在謀篇佈局,讓蛋糕做得更大,並在2020年時,對國家產業發展有一個交代,社會矛盾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沒錯,經濟學家萊斯特曾說,在經濟停滯期間,社會各階層需要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避免社會破壞性爭奪。

然而,今天的中國卻早已走過了這個階段。

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12億中國人當中,將有3億人進入到中產階層,更甚者,這10年間,我國可投資產超過1000萬的人數達到了187萬!中國0.2%的人口,擁有30%的財富!經濟、教育、醫療、養老等不少社會生活領域已成為大富翁贏者通吃似的“壟斷”遊戲。

如果這時不談分配,不談社會階層矛盾的解決,更待何時?

馬太效應說得好,“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簡而言之,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社會學家羅伯特·K.莫頓補充道,如果社會發展到了這一階層,或許或出現各個階層都會增加財富的情況,但富裕階層的增福速度一定會超過普通階層,而有限的社會資源將被越來越多地吸引到少數階層手中,屆時社會固化、貧富加劇將會對社會穩定帶來持續破壞。

因此,今天當經濟指標仍處於全國前列的山東高舉產業轉型,繼續發展的大旗時,作為普通山東人的我們,是否還要呼籲一下,關注社會分配?

總結起來說,當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時,政府有責任對社會分配問題做出調整,山東是否也可以先全國之先,在社會分配領域,進行一場新舊分配轉換?

比如,在社會二次分配階段,提高政府在醫療、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能一味拉低政府在公共服務層面的保障水平,更不能將公共服務定位為最低保障。

比如,在增稅與減稅方面,能否在增稅時,增加財產持有稅的比重,降低交易稅的比重,讓“人頭稅”少一點,讓富裕階層承擔更多的公共義務。在減稅時,能否照顧日益上漲的物價與工資水平,提高個稅徵收門檻,在房產稅等方面為弱勢群體、老年人、殘疾人,丁克家庭減稅,為生育二胎的家庭減稅,等等。

當山東遇到馬太效應

結語

被改革聲浪裹挾,並不是一件壞事。壞的是隨波逐流,迷失自我。為改革而改革不提倡,為經濟指標改革也不提倡,只有將改革與百姓生活掛起鉤來,才要全民提倡。

相信在劉家義書記的刺骨告白後,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工程中,在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革命大潮中,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