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后为何把东北归还清政府?

刘贤齐

呵呵,日本在日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一场灾难,说什么把东北归还中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日本打俄国本就是为了侵占东北,怎可能将东北还给清政府,如果日本能够如此好的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九一八事变,更不会有后来的七七事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呢?

狗咬狗一嘴毛,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俄国作为一个老牌的的帝国主义强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在中国的东北一家独大,而日本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早就对俄国在东北的地盘垂涎欲滴。1904年到1905年,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干了一场,而软弱无能的政府,做起了中立国,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祸害中国人民,却视而不见。

日俄战争,日本胜利,日俄就在东北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跟清政府没有半毛钱关系。在为期两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最后在美国的斡旋下,日俄双方就东北的利益进行了再分配。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权益,并且将自己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还有就是一些铁路、库页岛以及辽东半岛的一切权益给了日本,而俄国自己保留了中东铁路等一些权益。这场战争,日本可谓收获满满呀,而清政府到底得到了什么呢?

清政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有无尽的苦难。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两个强盗在中国的土地上厮杀,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只有无尽的苦难,日本何曾将东北归还给清政府,只是日本侵占东北的开始罢了!

总之,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之间为了争夺东北控制权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从此日本在东北一家独大,开启了它侵占整个东北以至于整个中国的序幕。


密探零零发

日俄战争期间,日俄各自投入的兵力达百余万,俄国花费了65亿卢布,伤亡达14万余人,日本花费19亿日元,阵亡8万多、伤14万余人。

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日本怎么还把东北归还清政府了呢?

一方面,列强不同意。

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沙俄独占东北,同样也不愿日本独占东北。拿作为和事佬的美国来说,其对华政策是门户开放,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前提下,获取商业上的机会均等。

1903年,当俄国拒不从东北撤兵时,美国为维护其在东北的利益就向俄国提出了抗议,并提议清政府在东北开放两个新口岸,俄国则极力反对。后来中美经过反复谈判,中方同意自行开放奉天和安东两地。

自行开放与依照条约开放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依照条约开放,利权受损不说,列强还要索划租界,排斥中国政府对租界的管理,而自行开放,中国则掌握着商埠的完全权利,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经济开发区。

日俄战争爆发后,中国答应美国增开新口岸的问题被暂时搁置了起来。

可见,美国一直有在东北获取更多利益的打算,它不愿意沙俄独占东北,同样也不可能允许日本独占东北。

另一方面,日本战前即宣布对中国领土没有野心,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它也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呀。何况你打俄国,是因为它拒不退出东北,现在你再不退出,你等着谁打你呢?咱就打这么一个比方吧,心理学上我自创的一个概念,被喝彩的坏孩子,或者,被期望的坏孩子。

日本当然不是好孩子。但是,它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坏孩子轨迹。至少在甲午战争中,它在中国东北是非常野蛮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它的被俘人员也野蛮对之了,当然还有就是与中国一样的传统,虐俘、杀俘,且战争本身就是以杀人来衡量的,而不是西方那种,以压制对方答应自己要求为目标。但是,清政府的野蛮,是国际上众所周知的。也就是说,清政府野蛮可以理解,你日本脱亚入欧,向文明社会迈进呢,你再野蛮,说不过去呀。特别是日本刚开始象欧美学习时,欧美世界还看不起它,认为它是沐猴而冠,猴样呢。

所以后来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中国,日本反而成了作战最勇敢、军纪最严密的,就是想争口气,改变一下之前的不良印象,这让西方世界眼睛一亮,哈,这资本主义阵营的小鲜肉也开始懂文明与规则了呀。日俄战争,日本当然要继续维持这个刚刚得来的所谓的文明形象了。这叫刚刚求上进,被表扬并瞩目的坏孩子心迹吧。

最后,还得说说清政府。清政府在谈判中坚守了保全“疆土国权”的底线。

日俄战争进行到1905年5月的时候,俄国败局已定,日本的人、财、物力也困顿不堪,双方都需要停下来了。

1905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调停。

1905 年8 月,日俄两国开始谈判。

1905年9月日俄两国缔结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其在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一切权利让给了日本。

1905年11月17日,中日双方在北京开谈。清政府的谈判代表为军机大臣兼总理外务大臣奕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大臣瞿鸿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庆亲王奕劻年老事冗,经常缺席,瞿鸿禨不谙外交,谈判实际由袁世凯与会办东三省事宜大臣的留美海归唐绍仪负主要责任。日方全权大臣为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和驻华公使内田康哉。

按照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不仅要清政府承认日本接管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且还要求清政府让出更多权益。小村寿太郎曾明确表示:“日俄之间已经谈好的满洲权利处理问题,支那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日本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日本的提案超出了俄国原有的权利,因此才有了与其商谈的必要。”可以想见谈判之难。

在会谈期间,针对日方提出的会商大纲十一条,袁世凯等谈判代表坚守“疆土国权”不能丢的底线,将要求中国布置行政机关、改变施政方针、非经日本应允不得将东北土地让与别国等有干涉中国内政之意的条款尽行删除,对要求妥行保全阵亡日本将士坟莹等条款予以应允,其余条款则提出了异议与修改,并提议增加包括日军撤兵日期在内的七项条款。

当然,日本刚战胜了俄国,气势汹汹,为将沙俄赶出东北确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简直可以说是火中取栗了,不给人家俩个栗子吃,人家不会同意,咱也不好意思不是?所以袁世凯等中方谈判代表,在极力保全“疆土国权”的同时,也不得不对日作出了一些让步,如允许日本在安东、沈阳、营口开辟 “租界”,在鸭绿江右岸采伐木材,对安奉铁路拥有十五年的经营权等。

对日本所要求的开放商埠,经谈判改为了中方自行开埠通商。清政府通过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等16处议定为“自开商埠”,以各国“共有”的方式,抵制了日本的独占。

总体来说,袁世凯等谈判代表还是为恢复中国政府在东北行使主权、限制和防止日本在东北权益的扩张,尽了最大的努力。正如台湾学者李恩涵先生所说:中国虽然并未达到限制日本依据日俄和约继承俄国在南满利权的原始目的,但日本除去获得续办安奉路15年的具体权利外,其原先计划大幅度扩张其在东北南部利益的目标,也并未达成。整个外交谈判的结果,就其收获与损失的各方面通盘予以衡量,尚可算是相当成功。


端木赐香

这个事情还得从甲午战争说起。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军力特别是海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实行“布国威于四方”的侵略扩张政策。先是向东侵犯夏威夷不成,被美国打了一记封门掌,这才转向西面的中国。

甲午战争日本虽然获胜,但却耗尽了国力,战后所得的辽东半岛和旅顺口因为美、俄、英三国干涉被迫交还中国。虽然占领台湾,但是由于美西战争中美国获胜、占领了菲律宾,封死了日本下南洋的道路。这样一来,日本的一只脚在南面被美国夹在南亚的门槛上,北面沙俄帝国虎视眈眈。数年之后,沙俄帝国趁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占据了中国东北,舰队驶入旅顺、大连,甚至游弋于日本本土近海,威胁到日本本土。

日本在亚太夹在美俄之间,又背着台湾这个包袱,战略态势极为不利。两害相权取其轻,惹不起美国只好北上对俄开战。同时沙俄帝国也威胁到英国等欧洲诸国在亚太的利益,因此欧洲国家也积极怂恿、支援日本对俄动武。

日本最终靠着尸山血海的代价打赢了日俄战争,沙俄在亚太的权益损失惨重。这时美国人和英国人跳出来了,为双方搞调停。如果沙俄退出太平洋,日本极有可能独霸中国,从而破坏亚太平衡。于是一纸《朴茨茅斯条约》,承认中国对中国东北有不可争议的领土主权,日本租借南满铁路、旅顺港并接管沙俄经营的一些企业,但所有权依然归沙俄所有。

美英这种拉偏架的行为让日本通过战争获得的利润大打折扣,更进一步限制了日本的发展。20世纪日本与欧美国家的梁子就在这里结下。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海军开始以美国为假想敌进行改革,从而埋下了太平洋战争的祸根。

战后,日本与沙俄帝国签订了四次密约,划分好各自在亚太的势力范围。日本控制朝鲜全境和中国东北的部分租借地,沙俄则从远东转向蒙古。

这样,中国东北三省就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尔虞我诈的行径中意外得到保存。


世纪战争大揭秘

日本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发动日俄战争,企图把占据东北的俄国赶出去,但是俄国比虚弱的大清强悍多了,所以日本为此付出了8万人的生命代价,才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下日本高兴了,梦寐以求的东北终于可以吞下嘴了。

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于是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俄罗斯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

一是俄罗斯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统治。

二是俄罗斯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罗斯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

三是俄罗斯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日本本来有能力完全占领东北,为何只是获得俄罗斯原来的租借旅顺、大连等相关权益呢?

原来由于战争消耗太大,日本当时的国力有限,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才同意和谈。日本当时也没想到这次战争造成如此大的伤亡,日本参战兵力40万人,死亡8.2万人,受伤15.3万人,伤亡合计达到总参战兵力的一半还多,所以日本元气大伤。

所以,最终日本鉴于战争的巨大伤亡,没有能力完全占领东北,而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助日驱俄,所以日本并未让清政府割让东北地区,实际上东北主权还在清政府手里。但是对于问题所说,日本将东北还给清政府有些不妥,实际上租借地区都是日本占领地区,日本占领地区清政府根本无权干涉。


铭苏先生


就日俄战争来说,长期以来让人诟病的就是两个侵略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了一场战争,完了一本正经的商量着分中国的东西。

题干说清朝末期,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后把东北还给了清政府,就这事来说,也对也不对,只说对了一半。

1905年的日俄战争能打起来,的确有清政府1在背后鼓捣的因素,因为正是清政府答应了日本的出兵请求,才有了日本军队顺利进入东北的通道,要不然,就凭沙俄政府在日本的苦心经营,日本想找个孔钻进去,它就是金刚钻,也得掂量掂量。

因此,日俄战争并不是日俄双方任性为之,战争的背后是多方的利益争夺,在清政府来说就是不能让沙俄在东北站稳脚跟,因为从1900年沙俄占领东北以来,到1905年,当时的沙俄企图在东北建立“关东州”,把统治合法化。


清政府自个打不过沙俄,日本这时候有心介入,便向清政府提出申请,没想到一下就得到了回应,日本人就借着清政府提供的便利,在沙俄尚未察觉的情况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不但如此,清政府甚至都出兵帮着打俄国人。

战争的结果不需要多说,但战争的影响却是有利有弊,一方面清政府赶走了对东北虎视眈眈马上构成实质性统治的沙俄;再一方面就是负面因素了,日本人当然不白出兵,死那么多人办好事,日本人可不傻。

他们继承了沙俄在东北的路权以及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即使这样,清政府都觉得自己赚大了。

因此说日本人打赢了日俄战争,却把东北归还给了清政府也不错,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归还,是要打个折扣的,清政府还是有部分利权出让,为日本1以后继续扩大侵略埋下了隐患!


历史三日谈

因为日本攻打沙俄是得到清政府同意的。当初东北被沙俄以“保护关东铁路”为借口占据长达五年之久,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争夺在东北亚的霸权而发生了著名的“日俄战争”。

清朝老家,统治名存实亡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沙俄却不肯撤兵,在霸占外东北之后,又把口水流到了内东北,以保护关东铁路为由派出军队占领东北。当时的东北名义上仍旧是清朝领土,然而已经是名存实亡。

日本占据朝鲜以后,沙俄却凭借朝鲜国内亲俄势力不断渗透,让日本很不爽。所以日本与清朝商量之后,决定出兵东北,而代价就是让清朝割让部分的利益。

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东北已经不在自己手中,看到有人出头何乐而不为。至于事后出卖部分的利益而得回东北,也“无伤大雅”。


第二,日俄开战,两败俱伤。

最终,日本倾尽全力出兵东北,清朝派人帮助日本打击沙俄,最终,庞大的沙俄帝国被小小的日本给打残,被迫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将沙俄在东北、朝鲜得到的众多利益都让给了日本,同时割让库页岛南部,以及俄国远东海域的捕鱼权。

经过日俄战争,日本虽然胜利,但是也是元气大伤,根本没有更多的力量去继续占领东北。否则以倭人的性格,必然强行赖在东北。

也因为这样,日本将辛苦从沙俄手中抢来的东北归还了清王朝。而清王朝则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将旅顺大连割让给了日本,同时将南满铁路的经营权,沿线的矿产、森林等都一起让给日本,并且允许日本驻军。

可以说,当时的日本是因为伤了元气,暂时没有能力继续占领东北而已。


澹奕



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因为分赃不均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当时的东北被俄国占领,清政府自己无力收回,就和日本达成协议,借日本之手收回东北。而东北一直是小日本觊觎已久的,他绝不甘心让沙俄占领。处于这种原因,日本和清政府达成协议帮助清廷收回东北。



最终,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但参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特别是战争发生在中国的领土上,无数无辜的中国百姓惨遭杀戮,充当了炮灰。战胜后的日本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占领东北,只能顺水推舟把东北归还给清政府。



吾爱文史

因为日本当时的核心利益就是满蒙,也就是东北地区,日本早就发现这是让日本崛起的唯一选择,所以不能坐视不管。而清政府无力反击沙俄,面对日本的请战要求当然欢喜,日本当时提出了战胜以后把东北归还清政府,但有三个要求,这比东北被沙俄霸占去要强万倍,所以清政府暗中帮助日本打击沙俄,出钱出人,提供情报,最后日本惨胜,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来看清政府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否则东北地区现在早就是沙俄的国土了


飞扬天下49333442

甲午战争的时候,其实是清政府的一个分水岭,甲午战争以前中国人还在幻想着重新构建一个天朝上国,甲午战争之后,这个梦被彻底粉碎。

最后李鸿章在威逼利诱之下,选择了答应。

这条铁路就是东北身陷泥潭之路,是李鸿章这一辈子办的最错的一件事,在八国联军侵华之时,俄国出兵最多,并且直接出兵占领了东北,对泡菜也虎视眈眈,当时泡菜已经是日本的囊中之物了,因此,在中国交涉俄国不通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和俄国交涉,最终日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动了日俄战争。

这场战役其实关系着东北的存亡,无能的清政府竟然选择了中立(当然,后来背地里支持日本)。

清政府为什么选择中立?因为一旦俄国取得胜利,东北就成了沙俄的领土,如果日本胜利,则东北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情了,然而幸运的是,日本以极大的伤亡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个胜利是局部性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俄国打不过日本,而是俄国在远东战场选择了妥协,这样,在战后,谁也没有能力吞并东北。

这时,英美从中调停,日俄承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南满铁路归日本,北满铁路归俄国,双方达成和解。

并不是日本想要帮助中国抗击俄国,也并不是日本不想占领东北,更不是日本愿意归还东北给清政府,而是日本没有实力和机遇完全占领东北!


史论纵横

因为东北原本就是中国领土,不存在归还不归还的问题,是日俄在中国领土上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