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谢小楼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最经典的五言绝句之一,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出了他那种孤高绝世的孤独。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年过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来到宣城,他独自一人步登上敬亭山,独坐许久,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群鸟高飞渐渐消失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飘荡。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彼此之间两不相厌。

看过很多鉴赏这首诗的文章,都是这么写的,诗人李白独坐在敬亭山上,鸟飞尽了,云自去了,仿佛世间一却都厌弃自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与诗人两不相厌,聊慰李白内心的孤独。这鸟云,自然是影射世人的。

不过我总觉得这样来读这首诗太过凄凉了,而李白的孤独不是凄凉的孤独,而是浩瀚的孤独,是一种自我精神异常强大的孤独,唯此,李白的孤独才能称得上是旷世的。

这样的解读,着眼于一个厌字,重心变成了诗的前两句,认为诗人是用只有敬亭山不厌弃自己来反衬自己被世人厌弃的凄凉。但是诗的重心显然应该是后两句,虽然用诗中用了“厌”字,用了“不”字,但依然能感受到诗人与敬亭山的脉脉情怀。这样的解释恰恰相反,诗人李白是用世人都厌弃自己来反衬敬亭山不相厌的难能可贵,世人的厌弃李白会在乎吗?对他而言,有一敬亭山相知足矣。

其实,上述两种解释都太过于看重李白写这首诗时凄凉的背景,诗人写诗的背景自然会对诗的内容有一点的影响,但是文学作品是有很强的独立性的。

如果只关注这首诗本身的内容,而不是将诗的内容附会诗人写诗的背景,我们会发现,也许李白这首诗的主题根本就不是写世人厌不厌弃他,就只是写他在敬亭山独坐的内心体验,这在题目中已经点明。诗人的人生经历只是这首诗里的远山淡影,只是这幅独坐图里的一些隐约的背景。

众鸟高飞尽,山中的声音多是鸟发出的,没有了鸟,山由躁而静,孤云独去闲,在山中,能大幅运动的,也只有鸟与云,云也自去,山由动而静。

当耳中听不到声音,眼里看到不运动,再也没有外物来分散人的注意力,人的内心就会渐渐静下来,于是,诗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面前的敬亭山上,他眼中只有山,山面前也只有他。

相看两不厌,厌在古汉语中,还有满足的意思,这里应该就是指诗人李白与敬亭山相互看不够,他在独坐中,已经与敬亭山物我交融,此时敬亭山即是李白外化的自我,而他自己,也已经与敬亭山融为一体。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敬亭山,就是诗人李白内心自我的外化。山沉静如此,任鸟自飞,云自去,李白钟情敬亭山,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他才不会去在乎世人是不是厌弃自己,他就像这敬亭山一样,沉静,绝世独立。

李白是孤独的,但他的孤独是强大的。

伟大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像李白这种有时想上天摘星,有时想下海捞月的人,尤其孤独,因为他的内心太过于浩瀚了,一般人难以理解。

《唐诗别裁》云:传“独坐”之神。《唐诗训解》云:描写独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看过众多解读,唯此二语得我心。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对李白的五绝名篇《独坐敬亭山》给予了“传‘独坐’之神”的美誉,唐诗五绝众多,仅是李白所作就有数十首之多,为何单是这首诗获得了如此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唐宋诗词的“超级迷”我将作以下解析,欢迎众师友不吝赐教!


独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整首诗于静寂恬淡中,透露出一份格外清丽动人的美。诗中所指敬亭山位于唐时宣州(今安徽宣城),是六朝以来的江南名郡。著名的大诗人谢灵运、谢朓都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诗作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此时距李白遭遇尴尬的“赐金放还”已有十年之久。十年里李白四处漂泊,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故地重游时,再次独坐山中静思,便有了以下感慨:


众鸟皆弃我而去,消失在天际的尽头。就连一片漂泊无依的白云,来去间也是那么的悠闲无恋。与我静守,纵使相处时间再久,相看时间再长,都不会感到厌弃的,便独独只有这座敬亭山了。

生性豪爽豁达不羁的李白何以发出此番感慨?要想更透彻地领略这首五绝别于他作的独特之美,我们需要先来了解诗人李白和两位人物的深远渊源。第一位便是上文提到的宣城太守谢朓。

谢朓是南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李白与谢朓虽相隔二百年之久,但仍阻挡不了李拜谢为偶像的事实。狂放的李白之所以对谢公“情有独钟”皆因他们之间有着众多的相似点:同为少年成名;两人在政治生涯上有着相同的遭遇,两人虽不同朝代却都曾获当朝皇帝的赏识,最后皆因奸佞小人谗言诽谤,一个被下狱处死,一个被赐金放还,而谢朓去世后便被葬在敬亭山;两人都喜欢游历山水,创作的山水名篇都有着类似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两人有着相同的政治观点,都希望以自己的过人才华“济苍生、安社稷”却同时又都厌恶官场的黑暗,鄙弃朝政的腐败……众多的相似点让李白视谢朓如隔代故交般亲切,所以当遭遇政治失意、人生不顺时他总要到宣城的敬亭山来会会自己的“隔代知音”。李白的众多诗篇中都曾留下了谢公的影子,除了这首《 独坐敬亭山》,《谢公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诗作都力证了两人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白作这首诗还源自于另一位人物: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李白一生好道,与同为修道之人的玉真公主一见倾心。后经玉真引荐,李白才得于有亲受皇上赏识的机会,但最终终因李白的狂放不羁而被玄宗评价为“不适合在朝为官”,而这才被赐金放还。得知此消息后,玉真公主非常生气,不惜与自己的皇帝哥哥闹翻了,甚至为此放弃了万贯家财和公主的身份。晚年的玉真公主为了李白隐居敬亭山,在敬亭山等候浪子一样的李白达七年之久,最后未及等来李白而抑郁而终,最终也葬身于敬亭山,即今天的敬亭山“公主坟”是也。

政治的失意让李白要找知音倾述,他要到敬亭山;为追怀故人表达无以复加的悔愧与心痛同样要到敬亭山,因为此渊源李白何以觉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有了以上两位人物作铺垫,我们再来解析这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在写景,实则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众亲皆离的凄凉失落之情;末尾两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所言的,使李白唯觉不厌不弃的恐怕不只是敬亭山,更有一位自己引为知音的谢公和一位至死都在痴心盼着自己的深情之人吧!想想,这首篇幅短小的五言绝句,既饱含了作者对神交知己的倾慕,又隐含了诗人一段极具传奇与浪漫色彩的动人故事,能不令古今读者深念一份凄美情韵而爱不释手吗?


风西夜昨

最近天天掰扯李大爷的我露出了迷之笑容。实话说我并不喜欢好在哪里这种问法,喜欢是一种感觉,美好也是一种感觉。就好像见到美人,你说她美在哪里?那是不可形容的,你偏要说她的眼睛多好看,她的鼻子多好看,她的嘴巴多好看,岂不是俗了。

她的美,是一种感觉。

曹植说:仿佛兮如轻云之闭月,飘摇兮如流风之回雪。

大约如此了。

李大爷是个奇人,每每想起他,脑海里便是白衣醉酒四个字。世人都知他潇洒飘逸,却不知他背后也有意志消沉,说不尽的一肚子苦水。

我读《李太白全集》,觉得李大爷满腹牢骚,是忧是愁,是不甘是不愿,和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一样壮志难酬。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小学就学了这首诗,那会还专门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山腰浮着两朵瘦弱的云,左一朵右一朵,一朵在上,一朵在下。没有画人,因为不好意思把李大爷化成火柴人。

这首诗读起来就给人一种很淡然的感觉,像极简主义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他就坐在那里,说他看到飞鸟,看到浮云,他望着山,山也望着他。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李大爷见敬亭山很孤高,料敬亭山见李大爷应如是。

整首诗想表达的意思不在诗里,在题目里:独坐。

独是飞鸟散尽,云影飘忽。坐是与山相看。

李大爷是山,就是这座敬亭山。

聒噪的飞鸟来过又飞走,闲适的白云飘来又飘去。他就在这里,看尽时移世易,看尽人间变换。

当他坐在那里,他就和山融为一体,山就是他,他就是山。又怎么会厌烦呢?

很多人说李大爷独坐在敬亭山是孤独的,说这种话的人大约没有好好爬过山。

当你走在山中,看着飞鸟,看着白云,看着巍峨树木,看着千峰万壑,那时候你想到的一定不是孤独,那时候的你一定是安静的,悠然的,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和空旷,哪怕这世间只剩下你一个人。

世上很多事都是没有理由的,好便是好,非要我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让你发现他的好,那还能叫好吗?

好本就该是:你一目十行,一口气读完,屏息凝神,一掌拍在桌子上,由衷赞了一声:“好!”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众鸟、孤云都是移动的,而相对的敬亭山却是静止的。众鸟飞尽,孤云去闲,连最后一朵云也飘走了,而诗人并未离去,他不想去追随高飞的众鸟,也不因孤云离去而选择回家。诗人只是静静地坐着,独自一人。此刻,他面对着的是敬亭山,他心中也唯有敬亭山,诗人与敬亭山已融为一体。

看惯了多少秋月春风,来了多少飞鸟,飘去了多少白云,然而,这一切与敬亭山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切,与李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敬亭山还是敬亭山,李白还是李白,哪怕他垂垂老矣,哪怕他驾鹤西去,他都在宣告世人:我就是我,我就是李白,我自有境界,历数千年,无人能及,无人能解……




HolmesGL

‘’众鸟高飞尽‘’,重点‘’众‘’、‘’尽‘’两字。言宿鸟于飞,呼朋引伴,相与扶摇天空,尽离敬亭舍我而去矣。

‘’孤云独去闲‘’,重点是‘’孤‘’、‘’闲‘’两字。言虽是孤(与上‘’众‘’字对)云一片,无与徘徊(独),然亦无心怜我,悠哉游哉而出岫矣。

‘’相看两不厌‘’,言众鸟高飞,孤云独去,似于我无情,故厌我而舍我,彼既无情于我,我亦厌之而不惜也。

‘’唯有敬亭山‘’,言唯有此山,不飞不去,留而待我,似爱似怜,我亦有情,守之不去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