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传媒大眼导读

现在日本的电影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漫改电影,另一种就是是枝裕和拍出的这种小成本生活类电影,其实这种趋势在近几年比较风靡的日剧中同样有所体现。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第71届戛纳电影节成功落幕,万众期待的各项大奖也纷纷出炉。其中最重量级的奖项——金棕榈奖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摘得。对于这个名字,大多数中国观众或许还有些陌生,有所了解的也大多数都是些资深文艺青年和电影爱好者。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这位日本导演第一次被正式的介绍给中国的观众们,还是2017年11月份的事情。当时正值日本电影周开幕活动期间,是枝裕和带着他的8部电影亲临中国电影资料馆,算得上是他与中国观众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而实际上,这位导演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票房号召力也很强。

至于为何是枝裕和会摘得金棕榈,而中国导演及其作品又频频陪跑戛纳,想必才是众多影迷更想知道的问题。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一个将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少壮派

对全世界的文艺片爱好者而言,是枝裕和或许就是那个最典型的文艺片导演。但了解日本票房现状的人都知道,是枝裕和是少有的能够将电影的文艺性与商业属性完美结合的人。

只不过,他在中国的知名度确实还不够高,所以在其作品《第三度嫌疑人》登陆国内院线时,票房确实只能用“惨淡”二字来形容。对比不足400万元的中国票房成绩,该片在日本的票房却高达10亿日元。

更重要的是,是枝裕和的每部电影在本土的票房成绩都可以保持在几十亿日元左右,其票房号召力相当于我国一线导演的水准,相当具有大师气度。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而此次戛纳折桂的《小偷家族》,走的依然是他最擅长的家庭伦理片路线,并被誉为是他继《无人知晓》后最好的作品。

在日本,是枝裕和可谓是首屈一指的家庭伦理片导演。在《无人知晓》里探讨子女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如父如子》里探讨亲子血缘关系和抚养关系,在《步履不停》里探讨父子关系,在《比海更深》里探讨母子关系。

对于《小偷家族》这部电影,演员张震是这样评价的:“它是一个悲情的故事,题材很特别。爱与犯罪是双重的纠葛,现实却又那样残酷。”

该片前半部分是大篇幅的温情戏,却在故事的结尾处笔锋一转,结局出人意料之外,更是展现出影片主题的多层次感,温情、黑暗和残酷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还掺杂了对亲情的思索与探讨。如此层次丰富且剧情饱满的作品,获得金棕榈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日本电影深受三大国际A类电影节青睐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日本电影作为东亚电影的代表之一,在各大国际A类电影节上始终有着上佳表现。以戛纳为例,日本电影已先后五次摘得戛纳桂冠,其中仅荣获过金棕榈大奖的日本影片就包括:

1953,衣笠贞之助《地狱门》;

1980,黑泽明《影子武士》;

1983,今村昌平《楢山节考》;

1997,今村昌平《鳗鱼》;

2018,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至于日本电影为何能够在欧美电影作为主力军的戛纳电影节上屡屡拔得头筹,自然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首先就是日本电影的高水准艺术质量,而金棕榈奖的评选标准一直以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而欧洲近年来的这些小众文艺片,表现得都比较平庸。

在这些获奖导演中,最为中国影迷们所熟知的日本导演,大概就是黑泽明、金村昌平等这些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著名导演了。

随着新浪潮运动在世界影坛的兴起,东亚地区尤其是日本国内,陆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及作品,而日本电影也一跃成为整个亚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电影导演又开始受到侯孝贤等台湾导演的影响,是枝裕和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这一时期的日本电影,也更注重对于家庭生活元素的展现,有着浓郁的东方美学色彩。

至于日本电影为何能够以绝对优势频频在国际上获奖,也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日本国内的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发展相对萎靡,这就造成了日本导演很难在有限的市场和资本现状下去拍摄一些类似于《复仇者联盟》这样大制作的纯商业片,所以只能另辟蹊径,专注于提升剧本和电影的艺术质量,以求在一众以剧本见长的小成本电影中脱颖而出。

华语片为何频频沦为戛纳的专业陪跑?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华语片又一次沦为不幸的陪跑者。回顾华语电影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不难发现,最早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的只有陈凯歌和他的《霸王别姬》,此后就再也无缘金棕榈。

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小城二月》曾在2017年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短片金棕榈奖。倒是在评委会大奖上还算多少有一些成绩,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都曾获奖。但评委会大奖的评选条件与金棕榈奖并不一样,它更侧重于导演的个人特色,而非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其实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华语电影的参赛作品并不少,且实力很强。其中既有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还包括魏书均的短片《延边少年》,以及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关于毕赣,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他的那部《路边野餐》。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正是凭借这部作品,让他成为世界艺术电影爱好者们最期待的一位中国青年导演。对于贾樟柯和毕赣这类知名导演而言,其实资金已经不是问题,如何更用心去打磨个人的电影美学和叙事技巧,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才是核心问题。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但金棕榈奖的评选标准,向来都是要求作品必须集艺术价值、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三者于一身。对比这一严苛要求,想在当下国内电影创作的大环境下完成这样一部作品,显然难上加难。

《霸王别姬》其实也涉及到了敏感话题,所以那些之前在戛纳获奖的国产片,比如《活着》《鬼子来了》这两部作品,都没有拿到国内的公映许可证。鉴于国内的创作大环境对电影作品形成的某些限制,总是会多多少少为创作者带来不便。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而大多数导演也是要吃饭要生活的,不可能仅仅为了获奖去拍一个很难甚至注定无法公映的作品。优质剧本的稀缺,再加上诸多无形的创作瓶颈,敢不敢拍是一回事,能不能拍是另一回事。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从近年来国际电影节的政治趋势来看,女性和种族问题正在成为热点,ME TOO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华语电影中,关注这两点的作品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没能蹭到热点,这也无形中为华语片的获奖增加了难度。

是枝裕和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折桂戛纳,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