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學英語是家長教?還是上培訓班?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學英語是家長教?還是上培訓班?

這是一個習得的時代,但到底什麼是“習得”?我們先來給大家po出一位著名的美國語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其畢生致力於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贏得了世界性聲譽。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習得”和我們若干年來總說的“學得”有什麼區別?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將“習得”與“學得”相結合等一系列問題。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學英語是家長教?還是上培訓班?

"習得"直接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

著名的克拉申理論的出發點和核心是他對"習得"和 "學得"的區分,以及對它們各自在習得者第二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認識。

"習得"是潛意識過程,是注意意義的自然交際的結果,兒童習得母語便是這樣的過程。習得的語言系統處於大腦左半球語言區,是自發語言運用的根本。

與之相對的是"學得",這是個有意識的過程,即通過課堂教師講授並輔之以有意識的練習、記憶等活動,達到對所學語言的瞭解和對其語法概念的"掌握"。

"學得"的系統雖然在大腦左半球,但不一定在語言區。克拉申認為,只有"習得"才能直接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才是人們運用語言時的生產機制;而對語言結構有意的瞭解作為"學得"的結果,只能在語言運用中起監控作用,而不能視為語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學英語是家長教?還是上培訓班?

低齡幼兒在家,完成“習得”!

低齡兒童學外語非常適合“沉浸法”,簡單來說就是為兒童創設語言環境,讓兒童在其中浸泡,通過內隱式學習,無意識地學習,來“習得”外語。

  • 家長創造學習英語的環境。如家長引導孩子看英文動畫片、聽英文童謠、唱英文歌、做英語遊戲、聽英文故事、讀原版書等等。

  • 啟蒙階段,家長通過“名詞指著說”、“動詞TPR(用身體互動)”來對孩子說英語。

  • 然後過度到說詞組和句子,然後讀分級讀物,讀完了可以給孩子報外教班。

  • 在家大量聽有聲書,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 貫徹自由自願讀、持續地讀,讓孩子自己選書泛讀。

給孩子讀繪本時,最好不要問諸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這個詞怎麼翻譯啊?”,“你今天學到什麼啦?”這樣的問題,語言自然習得是一個內隱學習的過程,孩子是很難在意識層面用漢語說出來的,這種問題只會給孩子添加壓力,導致焦慮。

如果你真的想問,可以這樣問:“寶貝,這個故事說的什麼啊,媽媽聽不懂,給媽媽講講好不好?”,讓孩子給媽媽當老師,以此來考察孩子對整體意義的掌握程度,而且這樣也會提高孩子的信心。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學英語是家長教?還是上培訓班?

那麼,英語啟蒙用繪本還是分級讀物?

“繪本”

的原文是picture book,適合3-6歲國外孩子的原版繪本通常是硬殼書,其功能是親子閱讀,即爸爸媽媽讀給孩子聽。

“分級讀物”的原文是graded reader或leveled reader,是國外孩子上小學後學認字,學獨立閱讀的讀物,適合5-7歲兒童。

繪本的用詞隨意性強,經常出現低頻詞彙。好的分級讀物,從每頁一個字、兩個字編起,再到每頁一句話、兩句話,適合學外語的孩子循序漸進的讀下去。

繪本是單本賣的,每一本和每一本沒有交集,不容易判斷難易程度。而分級讀物都是n多本的套系,用顏色,數字等方式把難度級別劃分得清清楚楚,使家長在買書時省了不少鑽研的力氣,使用起來也順利地一級一級進階。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學英語是家長教?還是上培訓班?

之後逐漸通過培訓,完成“學得”!

家庭是“習得”的主力,然而如今大多數研究英語的老師也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孩子報課外班,通過“學得”學習英語,也是必要的。

1. 學習聽懂外國人講英文。

學任何語言的第一步是聽力。小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個能力是聽懂周圍人的講話。他們置身於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大人們都用正常語速講話。 小孩上幼兒園和小學都能聽懂老師上課,但是表達能力相對於聽力來講是落後的。比如說,幼兒園的孩子回家時,家長問孩子在學校做了什麼?孩子基本上很難完整的描述一天的生活。孩子的表達能力是隨著聽的次數和內容的豐富而提高的。

2. 學習正確的語音和語調。

口語交流的發音很重要,如果發音不準,別人很難聽懂或者誤會講話人的意思。語調也很重要,不同的語調錶達的意思也不同。外國人學中文就要跟中國人學普通話,學外語也應跟外國人學標準的發音和語調。

3. 學生的錯誤及時糾正。

口語是不可以自學的。練習口語需要兩個人以上進行交流。就像我們從小學自己的母語,父母問,小孩答。小孩子說的音不準,父母不斷糾正。小孩子說錯的句子,大人會教他正確的方式。特別是一對一外的口語課,孩子肯定是要開口說英語的,當學生的表達出了什麼問題,外教會很快糾正,這樣也很高效。

4.幫助學生建立學英語的自信。

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受挫敗,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學英文的能力。學生常問“為什麼學了這麼久的英語,看見外國人還不知怎麼開口?”由於長期的考試製度,教育的目的圍繞考試,而沒有真正學習語言的聽說最基礎的部分。而這一部分通過外教可以彌補,同時外國老師喜歡鼓勵和讚揚學生,他們相信學生的自信是在稱讚中建立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