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所以“小別離”

本文大概

3400

讀完共需

10

分鐘

2016年,一部圍繞三個中學生家庭出國留學而展開的電視劇《小別離》刷爆了社交網絡,很多人認為這部劇爆紅的原因是其展現了中國中產階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焦慮和困境:讓孩子在國內讀書,面對的是繁重的課業壓力、激烈的考試競爭和相對單一的考核標準,而選擇出國留學又不得不面對骨肉離別、沉重的財政負擔和不能陪伴督促孩子的擔心。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佈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顯示,與2012年相比,2015年在國內讀完高中再出國讀大學的學生比例從61%下降到44%,出國讀高中的學生比例則從17%上升到了27%,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計劃出國讀高中或預科及語言學校。低齡化留學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同和追捧。

在貴族莊園度過少女時代

來自北京的李一萌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如今定居東京的她也曾是小小留學生的一員:因為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嚮往,當時不到16歲她就隻身來到英國留學。

從高中到研究生畢業,一萌在英國度過了自己的少女時代。她坦言在英國讀高中的那兩年是她人生最奇妙的經歷。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圖說:時隔多年回訪母校的李一萌 圖片由本人提供

跟一般孩子尋求中介幫助不同,當時還在唸初三的一萌根據一本介紹英國中學的書籍的介紹,自己在網上申請寄宿學校,卻率先獲得了皇家沃福漢普頓中學(The Royal School Wolverhampton)“Introduction course”(入學之前的語言班)的錄取。

不過Introduction course只是過渡課程,於是來英國後不久,她穿著西服套裝開始東奔西跑,希望能找到一所接收她的中學。在面試了兩所女校和一所男女混校並拿到全部錄取後,一萌決定選擇斯托學校(Stowe School)入讀,期間糊糊塗塗還跳級了一年。按她的話說就是:“我初三沒畢業就來了英國,直接就跳去讀了A-level。”

雖然已經過去十幾年,但當時趕去斯托學校面試的場景對一萌來說還恍如昨日。“小徑的周圍是看不到邊際的草地,精雕細琢的石橋倒映在寧靜的湖泊中,茂密樹林的遠處有希臘式神殿、哥特式教堂和羊群。應接不暇的美景不停在眼前閃過,突然遠處出現了一座宏偉的宮殿。”

“下了車在草地上行走,芳草的清香撲鼻而來,草原上的涼風沁入身體每一個細胞,一群西裝革履的男生夾著書走上通往宮殿入口的臺階,其中一位金髮碧眼的男孩發現了我們,回頭友善一笑。” 一萌的眼睛亮了一下,“那一刻我就沉醉了,盡洪荒之力考上這所學校。”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圖說:斯托學校曾於2013年被The Week雜誌在多個項目中評為“傑出”,知名校友包括維珍集團的老闆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圖片來自學校官網

作為當時學校裡唯一的一名中國學生,一萌很感激學校在學業和生活上對她的一對一關懷。其中最貼心的幫助是學校為一萌安排了一位畢業於牛津的化學教師作為她的私人導師(personal tutor)。一萌每週都會去找他聊一聊學習和生活的感受,導師也會提供A-Level選課、大學和專業選擇方面的專業意見。同時這位導師會根據每學期的綜合報告(成績、運動和社交等)對她進行指導和監督。

小留學生出國,語言是個坎兒。因此學校還為她配備了語言導師(ESL tutor),根據個人水平提供每週兩個課時的私教英語課。

此外由於學校沒有開設一萌選擇的A-Level科目中文課程,校方還專門聯繫了牛津的一名中國教師對她進行輔導。而在A-Level考試過後,學校也提供大學面試指導。“校友和老師組成了3個人的評審團,對學生進行大學入學模擬面試並錄像。之後我們一起看視頻,老師再進行建議和指導。”可以說從入學到畢業,來自學校的學術指導從不曾停歇。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李一萌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 圖片由本人提供

除了學業上的支持,寄宿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既嚴苛又溫馨。一萌表示宿舍沒有鎖,寫作業時舍監可以隨時進來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上碰到任何困難也可以找舍監幫忙。其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學生導師(Student mentor),他們是同一宿舍裡比自己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會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關心自己,並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和建議。

在學習過程中,她發現成績好並不是萬能的。“體育出色、藝術卓越和會社交的人才更受歡迎,”她表示很喜歡英國教育中強調閱讀、討論和思考的學習方式,因此她的孩子如今也就讀於東京的國際學校,唸的是英式體系的課程。

2016年夏天,一萌再次回到了母校。闊別了十餘年,車剛駛入門口的小路,她的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她動情說道:“彷彿又看到那個懷揣夢想的少女,在教堂做禮拜時唱聖歌,在劇院中看同學唱音樂劇。彷彿又聞到了宿舍裡下午茶時烤麵包的香味,還看到舞會前女孩子一起化妝打扮的身影。畢業時的旋轉木馬、綻放的煙花和游泳接力賽奪冠的歡呼,夜深人靜燈下解的那些數學題現在仍然歷歷在目。”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跟著媽媽來英國”

今年是趙一帆來英國的第十個年頭。十年前,他跟著讀博士的媽媽來到英國念10年級(相當於國內的初三),後來成功考入劍橋大學計算機系,現在已成為一家英國IT創業公司Improbable的技術負責人。

雖然身為“IT男”,但一帆卻經常是朋友聚會的組織者,說出的段子經常讓所有人捧腹。在英國這麼多年,一帆無論中文還是英文語速都非常快,但他坦言自己大腦運轉時還是英文思維居多。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圖說:在咖啡館的趙一帆

在趙一帆12歲那年,他的母親考取了志奮領獎學金,來到利茲大學攻讀碩士,於是一帆也跟著母親來到英國。剛到英國沒多久,就有專門幫助大齡學生(Mature student)的公益組織幫他聯繫好了學校,進入家附近的公里一所公立學校就讀。因為年紀小加上中國人少,一帆坦言那一年過得比較“混沌”,不過一年的時間大概讓他弄清楚了英國中學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母親很喜歡英國,所以一年後再次申請獎學金來英國讀博。於是一帆再次回到利茲,去了聲譽更佳的黑柯孟德外卡文法學校(Heckmondwike Grammar School)。然而由於一帆所住的利茲位於北英格蘭,但這所學校位於南部地區。因此才15歲的他就開始了“通勤生活”,每天要花3小時在路上。雖然現在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一帆表示:“當時媽媽在身邊,有家的感覺。所以和媽媽在一起能夠打敗各種現實困難。”

如今不少聲音都認為與中國基礎教育相比,英國的中學內容十分簡單。但成績名列前茅的一帆卻不這麼認為。他舉例說A-level階段可以選擇數學、進階數學、廣泛進階數學等模塊,他說數學科目可能比較基礎,中國初中學的知識完全可以應付。但到了進階數學階段就會加入更復雜的代數、幾何、三角和微積分函數,以及引入複數、矩陣、雙曲線函數和極座標等內容。

“你想學什麼都有,難度可以無限高。這樣就可以根據你學習的興趣和潛質來選擇科目,避免好學生學不夠,後進生跟不上的情況。”一帆說道。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圖說:路上的趙一帆 圖片由本人提供

以他自己為例,一般學生會在第一年選擇A-level的四門科目,然後根據興趣,第二年保留三門參加A-level考試。但趙一帆想要更多探索自己的潛質,所以他第一年選了五門A-level科目,分別是數學、進階數學、計算機、物理和化學,並且第二年全部堅持學了下來。他希望多方面探索了自己在理科方面的潛質,去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一帆表示對這幾門科目都很喜歡,在考慮到實際應用後他決定於大學階段選擇了計算機系。

在英國申請高校只需要提供三門A-Level成績,而趙一帆考了五門,除了沒有準備的A-level中文是A以外,其他四門都是A*。趙一帆表示優秀的A-level成績只是劍橋的敲門磚,真正重要的是準備劍橋的面試。為此他的學校也特意安排老師為他們一遍遍地修改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並且為他們的面試提供指導。

趙一帆表示,名校面試並不是要考你的知識儲備,因為面試題一般都是你不熟悉的內容。這時候你只要想辦法用已有知識解決未知問題,向老師清楚展示你的邏輯過程並表現自己的學術熱情即可。

對比中英教育的孰是孰非,他覺得英國基礎教育更適合自覺自律的學生。因為每天除了上課外還有大量的自由時間,自覺的孩子可以去嘗試不同的社團活動或者深入發掘自己的學術潛力。

不過對於不自覺的孩子來說,學校給你探索自己和世界的大量時間可能就變成了打遊戲和睡覺的時間。“這樣的孩子可能需要老師更加嚴厲的督促。”趙一帆說道。

為何早早送孩子出國讀書?

非營利性機構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The Independent School Council)代表了英國超過1200所私立學校。來自該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已連續第二年成為排名第一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其中在私校就讀的7303名中國大陸學生中有6280名學生的父母不在英國。與5年前相比,在私校就讀而遠離父母的大陸學生數量增長了70%。

因为爱,所以“小别离”

英國私立學校非英國籍學生人數 數據來自英國獨立學校委員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早早把孩子送出國?《小別離》原作者魯引弓的一句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向這種在社會轉型期的壓力告別。”

中國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國家之一,早早送孩子出國讀書除了避開競爭、開拓眼界外,也讓孩子“進退皆有路”。

如果孩子特別聰明能幹,通曉國際規則後再回到遍地是機會的中國,更能成就一番事業。如果孩子老實淳樸,那麼努力留在國外當一個普通人也能過得健康又快樂。孩子的幸福是父母內心最樸實和真摯的期望。

有句話說的好,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所以不管是留下還是出國,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