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重大“股改”,第一撥大機會,來了!

由農業部牽頭,中農辦、國家林業局等多部門聯合推進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正式啟動,並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

據瞭解,本次確定的試點共有29個縣(市、區),試點的期限是2017年底,最主要的做法是將農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讓農民成為村集體的“股東”。

農村重大“股改”,第一撥大機會,來了!

為何要改?

“蛋糕”看得見摸不著、產權歸屬不清晰等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少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斷增加,成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由於農村集體資產歸屬不清等問題,無論是農民還是經營主體,都發展受限。

怎麼改?

做實做大集體經濟“蛋糕”,讓農民和經營主體共享紅利。

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註定無法有更大發展,無論是經營主體還是農戶本身,都無法有更多盈利空間。那麼,就要打破這個局面。首先,就是讓農民以股份形式持有集體資產,變為集體股東,然後經營主體確定適合的經營管理方式,做實做大集體經濟“蛋糕”,一方面讓村民股東分享增值紅利,另一方面經營主體將有更大盈利空間。

改革能帶來什麼?

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加速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後,會形成兩個分化:

一是將有一批人被淘汰:

普通小、散、弱的經營者將會被從土地上逐漸“淘汰”,很多人會發現種的地越多,賠的越多。

二是有一批人爆發式增長:

掌握農業發展規律的人,用老闆心態去做農業的人,他們在這場產業升級中,一方面能從產業中獲得盈利或者盈虧平衡,另一方面能獲得補貼等先機,從而壯大發展。

有哪些機會?

未來農業,會經營者得天下。

第一個,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的機會。

農業一直競爭力不強,根本原因在於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效率低、成本高。解決的辦法就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將農業作為一種產業化的手段去經營,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農資等成本,進而提高綜合產出率,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第二, 品質和品牌的利潤越來越高。

1000塊錢一斤的日本大米在中國都有人買,這說明我國農產品的升值空間還很大。那為什麼很多產品卻不賺錢?因為沒有形成溢價。

要形成溢價,就要從品質和品牌兩個方面入手。未來,品質和品牌將越來越成為重要競爭力,而其背後的利潤空間巨大是當前普通經營者難以想象的。

第三,國家政策將成為重要推動因素。

農業是政策性行業,政策是農業發展的風向標。在這個背景下,誰能更符合政策發展方向,誰更能綜合發展經營,誰就能更有機會得到政策的扶持,打開盈利局面。

怎麼賺錢?

考驗的是經營主體的兩個能力!

第一個是政策信息獲得能力。尤其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什麼最重要?就是信息。誰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誰就有機會把控更大的局面。

第二個是經營能力。一個產品賣不賣得出去,賣多少錢?一個項目做得好不好,年盈利多少?說到底都是經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