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統釣的一些方法與技巧,老釣手十竿九中的祕密

淺談傳統釣的一些方法與技巧,老釣手十竿九中的秘密

傳統釣歷史悠久,一般在自然水域施釣,操作簡易好學。下面總結一下傳統釣的一些方法與技巧。

一、天氣變化,要果斷決策

一般持續穩定的氣溫是最適合出釣的,因為魚兒已經適應了同等條件下的水溫,已經習慣於比較活躍地覓食了。有人認為只要是晴天就利於出釣,其實有些晴天出釣是釣不到魚的,比如氣溫陡升或陡降的晴天,就不利於出釣,但降溫之前的一到兩天是很適合出釣的;寒潮過後第一天晴天,雖然開始慢慢升溫,但第一天升溫是及不明顯的,魚兒還習慣於藏在深水處,也不利於垂釣活動。冬季午後氣溫稍高,有時甚至延續到傍晚,都還有魚口,所以可以接著釣。還有一種令釣者尷尬的天氣,就是風雨天,此時水體溶氧量迅速增大,風雨將很多天然食物捲進水域,魚兒會近乎瘋狂地進食,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釣者需要經得住風雨的考驗。

氣壓也與天氣緊密相關,一天之中早晚的氣壓相對高而中午相對低,一年之中,春季氣溫逐步回升,氣壓變化大,能釣有所獲是因為魚兒經過了冬日的煎熬,需要補充大量的能量。但過了五月,氣溫依然升高到比較穩定的狀態,能達到二十多度,但釣效卻較差,為什麼,因為氣溫高,氣壓變低了,水體溶氧量不高了。所以一般的規律是:氣壓高,水體溶氧量高,魚兒活躍;氣壓低,水體溶氧量低,魚兒缺氧而厭食。

氣壓會導致風向的變化,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刮南風時,是暖溼氣流入境,氣溫攀升,氣壓下降;刮北風時是冷幹氣流橫掃,氣溫下降,氣壓升高。一般刮東風或東北風時是釣效最好的。而我國大部分地區北風或偏北風在冬季比較盛行,如果由南風轉向開始刮北風,剛開始的一兩天適合出釣,幾天後釣效就不佳了,因為水溫的下降,魚兒需要時間調整,來適應水溫了。

不管是氣溫還是氣壓與風向,都是天氣變化的表現形式,傳統釣正是適應了天氣變化的規律,而找到了一套適合自己的一套垂釣經驗。

淺談傳統釣的一些方法與技巧,老釣手十竿九中的秘密

二、傳統釣,如何釣深、釣淺

影響釣效首先是天氣,其次就是釣深與釣淺的問題了。我們不能人為地控制天氣的變化,但可以決定釣深還是釣淺。釣深釣淺視實情而定,但也有一般的規律性,就是在水位深處找淺而釣,在水位淺處找深而釣;再就是是找深淺交界之處施釣。特別是夏冬兩季,在深淺交界處施釣,釣效是相當地好,往往能釣獲個體較大的鯽鯉。

釣深釣淺雖然有其一般的規律,但筆者偏向於釣淺,或許是因為筆者所處的區域多是些小水面,水深都在三米以下。淺水區靠岸近,魚兒的天然餌料較多,所以釣得比較順利。釣淺有遠近兩種情況,早春時節適合釣遠灘,近岸水較渾也可釣近,釣遠灘就需要使用長竿了,只要水體較為渾濁,有沒有水草都無所謂。能找到草洞或者草區的縫隙下鉤,當然是最好的了。到了魚兒的繁殖期,就大可不必釣遠了,只需在近岸水草處施釣即可。

淺談傳統釣的一些方法與技巧,老釣手十竿九中的秘密

三、釣草的延伸

為什麼要釣草,因為水草區食物豐富,隱蔽性能好。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將釣草的概念進行延伸,只要水下的其它雜物一樣有隱蔽效果,一樣事物豐富,是不是也可垂釣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釣點又樹樁佇立,亂石堆積,或者有枯樹倒在水中,都會形成像草區一樣的效果,所以按照這樣的思維進行延伸,是完全可以的。

釣草也不要過於釣深釣遠,水草長勢旺盛的地方還是在近岸處,所以打窩離岸邊四到五米的範圍內就足夠了,除了冬季釣淺較為不宜之外,其它季節都可在草區釣淺,水深一般在2米以下的範圍。

四、傳統釣的慣常三招

一是及時提竿,拋鉤入水後就不管了,是不對的。應該將提竿頻率加大一點,水下的魚兒需要動態的餌,才能吸引它們的注意。這種提竿不是中魚之後的提竿,而是一種逗引之術,使不動的餌變成活餌一般,誘魚效果要好一點。二是輪番施釣,釣點選好後,不要只打一個窩點,不妨同時多打幾個。誘魚進窩後逐一試釣,摸索出規律來,發現其中一兩個好釣的窩點,就不要放過機會。但要注意續窩留魚,續窩的時候可轉到另一個窩點施釣。三是釣餌要鮮活,魚兒喜歡自然的活餌,當釣鉤上的餌料被水泡過之後難免色香味俱損,需要及時換上新的釣餌,確保釣效。

看圖猜成語,看哪位大神能猜出答案,不會也沒關係,評論區打出666!

淺談傳統釣的一些方法與技巧,老釣手十竿九中的秘密

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與人的友善,少一些心靈的冷漠麻木;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樂,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憊;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奮進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紅塵。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再次動動手指,點點關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