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传——代地和邯郸的分裂

赵武灵王传——代地和邯郸的分裂

赵武灵王传——第二十一章 分国之争

赵国目前拥有的一切——辽阔的疆土,尚武的国民,强大的军队,显赫的声名,可以说都是赵雍挣来的。当初排众议,兴胡服,练骑射,立下强国之基。再后来,去合纵,和强秦,臣狄胡,赢得雄主之名。到最后,并中山,退主父,立新王,落得功成圆满。但是赵雍并不满足,他想让赵人和天下人始终都不忘他的威名,铭记他的恩德。可是,他忽然发现,这一切的荣誉好像都要归属他的儿子了。

或许是见不得像楚怀王这样的老家伙被后辈欺辱,赵雍心想,这才产生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毕竟赵何才十四岁。为了专注军事,他把整个国家的朝政交给年幼的十岁孩子去打理,作为父亲实在太不称职了。现在中山平了,胡人服了,秦国蔫了,赵人可以享受一段太平时光了。赵雍觉得可以把战事暂时先放下了,也该多管管朝政了,赵国他才是老大。

当然赵雍不在邯郸的时候,真正说话管用的并不是十来岁的孩子,而是赵雍最信赖的肥义。其实赵雍在退位前,就常年在外晃悠,心大的不敢想象,朝政大事几乎都是交给大臣们商议决定,大臣们的权力和影响力相应地变得很大。肥义绝对是个肱骨之臣,而且也不是耿直的不知变通,他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他不敢独揽大权,自觉地将权力分薄部分给公室,公室里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赵雍的王叔赵成,于是肃侯时期就很活跃的公子成这个时候在朝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另外肥义注意提携新人,一个出身并不高但聪明能干、行事果决的李兑成为官场新贵。

赵雍这几年没怎么过问朝中的人员变动,现在安定下来了,也不用当政。在邯郸住的时间越长,赵雍却越感觉自己是个外人。他很不喜欢这个感觉,赵国是他的,邯郸更是他的。赵雍决定不再老出去了,有时间就和儿子一起上个朝,听听政。

公元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这一天又是大朝的日子,赵何按例坐在上首正位,赵雍坐在侧后,一起接受群臣的跪拜。赵何年纪虽不大,如何处置已轻车熟路,举止自然。下面赵章也来参加朝会,举止就不那么自然了,四年了他到现在还不是很习惯向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弟弟叩拜。赵章的神态都落在赵雍的眼里,不由更加心疼赵章起来。赵章本来就是太子,也应该做个一国之君的。

赵武灵王传——代地和邯郸的分裂

或许,这两个儿子可以同时都当王,赵雍心想。之前他主抓军事,赵何主管民政,在战争期间父子配合的不错,至少赵雍是这么认为的。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他这个军队最高指挥官显得就有点多余了,这种军政分离两元体制并不是长久之计,邯郸城里终归只能有一个王。

邯郸只能有一个王,代地或许也可以有一个王。代地远处赵国北疆,一直和邯郸中央若即若离,即使中间碍事的中山国被消灭了之后,两地的隔阂依旧存在。赵雍虽然不是邯郸城里最了解邯郸的人,却是最了解代地的人,代地远处内陆,降水稀少,只能放牧,种不了粮食,生活生产方式与中原迥异。在邯郸很多人眼里,遥远的代地就是一块儿鸡肋,那里稀薄的人口对赵国的争霸提供不了什么帮助。赵雍却从不这么看,代地是天然的优良牧场,为赵军提供了众多优良马匹,并且通过代地可以钳制狄胡,让他们为赵国效力,只要赵国一直强盛下去,北疆的这些潜在威胁就会始终是赵国战争潜力的保障。代地还为赵国提供了辽阔的战略纵深,紧靠中原的邯郸一旦有难,赵人即可大步向北退却,避敌锋芒,以图再起。这么重要的一块地方,靠从千里之外的邯郸发来的指令进行管理,实在是勉为其难,必须有一个放心的人去主政,而且地位还要够高,这样才能匹配上代地在赵国中的重要地位。让赵章去管理代地,或许是个很好的方案,赵章既有能力,又有足够的地位和威望,正好可以主政代地。在那儿赵章远离邯郸,不必接受邯郸的管辖,他就是王。

赵雍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就想找人来商议,召来了肥义等几个信得过的臣子,策划具体的方案。他却不想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凭什么他来封王。尽管赵国的很多疆土是他带兵打下来的,然而这个时候赵国名义上的主人是赵王,他的儿子赵何。赵雍这样替儿子做安排,他在世的时候,代地和邯郸还可能相安无事,他一旦去了,两地必然会争个你死我活。再者说,诸国的国君都称王,大家名义上等级一样。赵雍只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赵国主父,凭什么他随随便便就能封一个与诸国国君平起平坐的王。他赵雍是感觉自己要比诸王更高一级吗?

赵武灵王传——代地和邯郸的分裂

事实上,也果然没人支持赵雍的想法,赵雍想分出代地封王,不能不让人想起曲沃代翼之事,四百年前,晋国主政的是公室大宗,国都为翼,另外封一小宗在曲沃,曲沃发展势头比翼更好,后来通过战争取代了翼城的大宗,曲沃一脉就此成为晋国的正统。晋国在那个时候还不像后世那么瞩目,除了周王室没什么外部势力来干预。而现在列国纷争,赵国一旦陷入分裂,就是自取灭亡之道。

参谋团的一致反对,给赵雍泼了一盆冷水,这个方案可能确实不大成熟,赵雍心想。他的初衷确实是弥补长子,但更多是想将代地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然而人们更多把注意力都放在赵章封王这件事上。赵雍感觉很挫败,他要另想办法安置赵章和代地。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雍打算给赵章封王的消息很快传到众人耳中。赵章大受鼓舞,相信主父还是偏向于他的。赵何的心腹则恐慌不已,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早已站队完毕,对赵章得势很是担忧。

李兑,这位赵惠文王即位后崛起的官场新贵,敏锐地嗅到其中的机会,作为一个没什么根基的新人,对付赵章和背后的主父自然凶险万分,然而一旦护主成功,赵惠文王定会大大赏赐于他,他才能从新贵蜕变为权贵。他不愿坐以待毙,积极联络朝中的重臣,组建同盟,反对赵章,三朝老臣肥义和公室领袖赵成也不希望改变现状,便卖李兑了一个面子,接连加入倒章阵营。赵何当然乐见其成,他知道这对自己是好事,却并不清楚对自己有多好,也不知道会对父兄有多坏。

赵章也不闲着,他的智囊田不礼更不是一个省油灯,其刻薄寡恩是出了名。他们觉得光靠主父的支持还不够,归根结底还要依靠自己。于是两人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培植个人势力。邯郸城里阴云密布,再也无法清净。

双方剑拔弩张,争相拉拢盟友。邯郸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明白了这两兄弟之间再无转圜余地,不得不开始选边站队。众人都归入两兄弟门下,他们的斗法不经意间却把赵雍进一步架空了,这一切都是赵雍始料未及的,带来的后果更是从未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