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消費金融欺詐內幕

文/隔壁王老師

隨著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各類金融機構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欺詐。對於欺詐的防範基本上都是各家公司的當務之急。然而縱使引入了各類反欺詐服務,欺詐依然時有發生。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唯有深入瞭解欺詐,我們才能更好地防範欺詐的發生,筆者為了調查欺詐的內幕,潛入到多個欺詐的組織中,逐漸,一張欺詐的大網從黑幕中開始慢慢顯現……


一、欺詐生態圈

1.1 生態圈概述

潛藏在一般人難以察覺的地方,欺詐群體實際上已經構築了一套自己的生態圈,此處的欺詐,主要是指身份冒用的欺詐。該欺詐生態圈的概況,如下圖所示:

揭秘消費金融欺詐內幕

處於最前端的是助貸群體,負責在各類貸款平臺探測申請流程和風控規則,並整理成騙貸攻略;處在生態圈核心位置的是騙貸者,該群體進行實際的欺詐操作,根據組織結構的不同,分為高級團伙,普通團伙和個人方式;此外,還有為騙貸者提供欺詐目標的互金平臺業務人員,為騙貸者提供欺詐資料,即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U盾等四件套的卡商。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洗錢,即貸款出來的錢是需要有人通過地下渠道進行“漂白”的。

1.2 生態圈詳情

欺詐主體是助貸群體和騙貸群體,兩者形成了合作共生的關係,合作方式為1、助貸向騙貸收取全套騙貸攻略的費用;2、助貸向騙貸提供某些平臺攻略,下款後提成。

助貸者群體

騙貸者群體

騙貸者類型:1、投機取巧型;2、走投無路型。投機取巧型騙貸者,頭腦靈活,總想迅速發財致富,當發現騙貸這條“捷徑”後,他們就積極地購買和學習各種助貸攻略,購買四件套等騙貸信息,先養卡然後進行騙貸操作。該類型的騙貸者很容易形成團伙,他們思維縝密,計劃周全,會為了更大的利益而耐心等待;走投無路型的騙貸者,之前都是守法的普通百姓。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借款無法按時償還,拆東牆補西牆後,欠款越來越多,被多家平臺催收,甚至被威脅,所以當他們從各種渠道聽到可以進行騙貸後,往往決定鋌而走險,購買四件套進行騙貸操作。

貸款口子

在騙貸生態圈中貸款口子一般指有“漏洞”的互金平臺,漏洞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比如業務員為了業績,業務員的下線為了返點,會故意放鬆貸款審核要求,給黑戶或者資歷較差的申請者放款。他們主觀上是為了多掙錢,但在客觀上,卻把自家平臺的一些內情暴露給了助貸群體和騙貸群體,成為了騙貸的目標。

卡商

卡商就是一群賣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U盾等四件套的,通常的客戶買四件套是用來洗錢的。完成這門生意,主要有收卡和賣卡兩大步驟。他們先通過各種途徑獲得身份證原件,比如在火車站或者偏遠山區收購,當然也有撿到的,或者偷來的身份證;然後通過關係,辦理手機號,銀行卡。根據辦理的難易程度,對四件套進行標價,然後在網上進行出售。通常情況下,卡商會盡快把手中的四件套賣出去,他們是不會進行養卡的。

揭秘消費金融欺詐內幕

二、欺詐手段與操作過程

這裡只介紹個人欺詐和普通團伙的欺詐手段和過程。

2.1 個人欺詐

個人欺詐者,多數都是走投無路型,對於騙貸的操作比較心急。也不會考慮那麼多,只要看見攻略中,有哪個口子可以進行申請,就會進行騙貸操作。個人欺詐者,基本都是碰運氣,而且會使用自己或熟人的信息來申請。

2.2 普通團伙

普通團伙的欺詐者,通常是投機取巧型,對於騙貸會做充分的準備,期望一擊必中。一般由3-6人組成,前期通過QQ群聯繫和交流,討論如何進行騙貸,注意點有哪些,近期又獲得了什麼情報之類的。團伙成員的背景往往不同,但一般會有互補性,比如某成員有養卡經歷,某成員是羊毛黨,某成員懂得風控知識。即使之前的背景類似,組成團伙之後的分工也會有所不同,他們的合作意識較強。普通團伙進行騙貸的一般流程為:1、收集口子,2、買/養資料,3、探測規則,4、實際操作。

在進行騙貸的整個操作流程中,普通團伙會特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自身安全

他們深知騙貸是違法的事情,所以會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比如買卡時,儘量不留真實的地址、名字,留他人的電話;在養卡過程中,會買新手機,而且不會讓別人知道;在實際操作中,不會用4G流量或者無線,會盡量使用公網或者異地無線上網卡。

2、黑會吃黑

這個欺詐生態圈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且各懷鬼胎,所以黑吃黑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騙貸攻略是過時的,已經不能用了;四件套不是真實的,或者被列入黑名單了;洗錢時被騙了等等。

3、養卡意外

身份冒用的欺詐,四件套畢竟都是別人的。在幾個月的養卡週期中,可能會發生意外,比如當事人會發現自己名下多了手機卡和銀行卡,然後進行銷戶。這種情況下,養卡就會被迫中止,因此養卡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本文介紹了目前比較常見的消費金融欺詐團伙的團伙構成與作案手法,據筆者調查,從事欺詐的人員還不在少數,幾個欺詐團伙的群都有上百號人參與,而且大大小小的團伙也都分佈極廣,他們往往作案手法隱蔽,有組織地實施欺詐行動。如果在未做大規模市場推廣的情況下,消費金融業務的申請量突然激增,很有可能是被欺詐團伙盯上,在做規則的試探,此時金融機構就需要多加防範,避免大規模的欺詐案件發生。

當然,隨著反欺詐手段的升級,欺詐手段也會越來越高明,在消費金融高歌猛進的光鮮外表下,一場詐騙和反欺詐的較量,永遠不會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