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閉關鎖國,我們喪失了文化和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國在15世紀早期經歷了一段異乎尋常的對外探索和自我宣傳時期。而此前的一千多年時間裡,它一直在科技、文化、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地位。正當中國馬上就要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了,但明朝統治者卻突然關閉了面向世界的大門。這一決定讓中國在接下來的數百年裡與外部世界隔絕,沒有商貿往來,也沒有學術交流,最終淪為國際舞臺上的小角色。

明朝的閉關鎖國,我們喪失了文化和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從羅馬帝國的衰落到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這段時間是歐洲的中世紀,也被稱為黑暗的年代。這一時期,歐洲的文藝、建築和科技幾乎沒有什麼建樹。而此時中國的情況卻完全不同,由於科技的進步,中國創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四大發明在中國得以廣泛使用,很多年後才傳入西方。

明朝的閉關鎖國,我們喪失了文化和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由於王位傳承有序、國家機器組織嚴密,農業生產發展很快,耕作技術遠遠領先於當時的歐洲。京杭大運河綿延1600公里,是當時的運輸大動脈,這在公元7世紀就建成了,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明朝的閉關鎖國,我們喪失了文化和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他遷都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在他的統治下,中國國力強盛,疆土北至蒙古,西到西藏,東及朝鮮南抵越南。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1405年開始,永樂皇帝多次派船出使海外,指揮這支艦隊的是鄭和。

明朝的閉關鎖國,我們喪失了文化和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據說,艦隊起航時有250艘船隻,其中60艘是巨大的“寶船”。這種船長約120米,是哥倫布的聖瑪利亞號的5倍多。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向整個世界展示明朝的強大和繁榮,也是為了從“蠻夷”那裡收集貢品。可以說,這是一次公關和外交實踐,而且無疑是成功的。

1435年,鄭和最後一次出航後,明朝的統治者實行了海禁,部分原因是為了把財力集中到加固北部邊防上來,以抵禦蒙古人的入侵。另一個原因就是其傳統的內向式思想捲土重來,覺得中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對外部世界不屑一顧。

明朝的閉關鎖國,我們喪失了文化和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古國就這樣把自己封閉起來,而它本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海上強國。歐洲國家經過了工業革命後,加快了變革的步伐,而中國的技術創新卻停滯不前。雖然明朝也有外貿,但那些後起之秀,如葡萄牙、日本以及美國,最終主宰了東方的海洋,甚至來到了中國的家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