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闭关锁国,我们丧失了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在15世纪早期经历了一段异乎寻常的对外探索和自我宣传时期。而此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它一直在科技、文化、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正当中国马上就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了,但明朝统治者却突然关闭了面向世界的大门。这一决定让中国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里与外部世界隔绝,没有商贸往来,也没有学术交流,最终沦为国际舞台上的小角色。

明朝的闭关锁国,我们丧失了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段时间是欧洲的中世纪,也被称为黑暗的年代。这一时期,欧洲的文艺、建筑和科技几乎没有什么建树。而此时中国的情况却完全不同,由于科技的进步,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四大发明在中国得以广泛使用,很多年后才传入西方。

明朝的闭关锁国,我们丧失了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由于王位传承有序、国家机器组织严密,农业生产发展很快,耕作技术远远领先于当时的欧洲。京杭大运河绵延1600公里,是当时的运输大动脉,这在公元7世纪就建成了,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明朝的闭关锁国,我们丧失了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他迁都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国力强盛,疆土北至蒙古,西到西藏,东及朝鲜南抵越南。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1405年开始,永乐皇帝多次派船出使海外,指挥这支舰队的是郑和。

明朝的闭关锁国,我们丧失了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说,舰队起航时有250艘船只,其中60艘是巨大的“宝船”。这种船长约120米,是哥伦布的圣玛利亚号的5倍多。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向整个世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繁荣,也是为了从“蛮夷”那里收集贡品。可以说,这是一次公关和外交实践,而且无疑是成功的。

1435年,郑和最后一次出航后,明朝的统治者实行了海禁,部分原因是为了把财力集中到加固北部边防上来,以抵御蒙古人的入侵。另一个原因就是其传统的内向式思想卷土重来,觉得中国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对外部世界不屑一顾。

明朝的闭关锁国,我们丧失了文化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古国就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它本来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海上强国。欧洲国家经过了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变革的步伐,而中国的技术创新却停滞不前。虽然明朝也有外贸,但那些后起之秀,如葡萄牙、日本以及美国,最终主宰了东方的海洋,甚至来到了中国的家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