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鐵律:弱者談苦勞,強者看功勞!

關於工作,馬雲曾講過這樣一段話: “我特討厭認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認真,工作快樂就行,因為只有快樂讓你創新,認真只會有更多的壓力、更多的埋怨、更多的抱怨,真正把自己變成機器。” 職場是隻認功勞不認苦勞的地方,千萬別做只知道拼命,卻不出成績的人。

在知乎上,有一個網友發起了一個話題——“努力工作的員工會讓老闆感動嗎?”

他問道,“我是一名新畢業的學生,剛剛進入一家公司,可能是因為大學帶來的習慣吧,我做事一直很努力,盡心,經常為了工作忙到凌晨,老闆也挺器重我,給我加更多的擔子。但是我想知道老闆真實的看法,是真的覺得我很努力,是個可栽培的年輕人,還是隻是覺得我是一個能幹活的機器。一個老闆會因為員工的努力而感到感動嗎?”

職場鐵律:弱者談苦勞,強者看功勞!

我的答案是,不會。

有一個網友,講述了自己被裁員的經歷:

“40歲的時候,從傳統軟件轉到互聯網,還得和一幫小夥子們比加班,市場部總經理都比我小兩歲。身體吃不消不說,高血壓,還得了胃炎,一身病。半年之內公司大裁員,下崗待業……”

一箇中年大叔因為加班搞得渾身上下都是病,最後換來的只有裁員,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你連命都不要的工作,結果不僅沒有感動老闆,而且賠光了健康。

這樣的努力,在我看來有些愚蠢。

最怕你碌碌無為,還覺得努力最可貴

央視財經2016年曾報道,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中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其中,很多員工都源於過度認真工作。

2011年,北京某公司一名員工跳樓自殺,死前留下遺書,稱因為基站建設壓力太大,每天早晚各一次工作進度會,上面指標壓的太緊,無法完成。

2014年,一位在某互聯網公司工作6年的員工正在為請孕假做交接工作,第二天便因為子宮大出血不治身亡,此前她連續工作了好久。

儘管阿里是出了名的工作壓力大,但馬雲也感慨:“一個不會認真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工作的好。一個不快樂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創新創意。”

公司從來都不缺努力工作的人,只要想努力,很多人都能做到努力。

那種拼命三郎為公司創造利潤無可厚非,最害怕的是那些沒有能力卻告訴自己努力最可貴的員工,公司水電費又多交了,公司給的KPI他沒有完成,卻每天忙得上氣不接下氣。

你說他,他覺得委屈,要說公司最拼的他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你叫他早點下班,他總說還有事情沒忙完,結果一忙就到凌晨2點;

你提拔新人,他覺得不公平,明明自己資歷最老最有資格上任;

你讓他寫個報告,他總是給你一堆無關痛癢不著邊際的報告;

你還得給他面子,在所有員工的面前表揚他,以教訓那些偷懶的。

曾經的熱播劇《歡樂頌》中那個加班不要命的員工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害得女主角安迪被蒙上不白之冤,這位職場人作為受害者,實在讓人同情不起來。

“什麼樣的員工是最優秀的員工,就是每天加到凌晨一兩點,你要是十一二點就走,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這是一位朋友手機彩鈴中模仿電影“大腕”中的一段。

我有一個做銷售的朋友,進入公司之後他非常努力,時常加班到深夜,學銷售知識、管理合同、整理各種票據。公司領導開始的時候認為他很努力,有潛質,但隨後就出現了一些尷尬的問題。

一次客戶跟公司購買東西,需要公司提供各種產品的樣本,朋友又不惜加班到深夜,努力做了很多樣本給客戶寄過去,誰知這客戶最後選擇了別家公司的產品,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他沒搞清客戶的真正意圖。

再有一次,老闆想要看全年的銷售情況,於是朋友就不惜加班幾個晚上,製作出很長的全年銷售情況報告給老闆,老闆看到之後哭笑不得,因為這些數據完全可以在公司的ERP中展示出來,沒有必要蒐集訂單進行彙總。再者,老闆只想看看全年銷售情況,並不是想要看明細。

像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他看似很努力卻常常沒有達到老闆的要求,最終在大家的嘲笑下離職了。

職場加班就像家常便飯一樣正常,偶爾加班大家都能接受,但是一個員工如果長期處於嚴重加班的狀態,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個人是一個拼命三郎,剛升職或者剛剛接到一個十萬火急的大項目;

第二,這個人能力太差,工作效率極其低下,總是不能在約定時間完成工作。

而往往第二個原因佔了大多數,最關鍵的是最終如果身體出現了問題,還是工傷,你還得各種賠償,背上黑心企業的罪名,被所有人罵。

職場鐵律:弱者談苦勞,強者看功勞!

馬雲:我特別討厭認真工作的人

馬雲曾說:“我最討厭兩種人,一種是整天混日子沒有理想,沒有激情的人;另一種是像機器一樣只會拼命工作但毫無生活情趣的人,這樣的員工阿里巴巴不歡迎!”

這裡指的“認真工作”,是那些只知道拼命,卻不出成績的員工。

分享一個故事,有個部門的同事,因為工作非常拼命,備受老闆賞識。我加入公司後發現,每次我加班,她都在,我下班的時候,她也還在。後來又發現基本上每次公司開會,老闆都要點名表揚她。我很羨慕,覺得這樣的人一定前途無量。

然後兩個月後,她卻離職了,而且是帶著怨氣走的。

另一個同事跟我講完後,我才恍然大悟。她在這家公司工作三年了,非常拼命,但業績並不突出。老闆看她是老員工,又這麼拼,給她面子,經常表揚她。但畢竟她業績不突出,所以老闆這次做人事任命時,提拔了一個剛來半年但業績更好的新員工,她就憤而離職了。

這樣的員工都有幾個特點:

1.整天垂頭喪氣,沒有快樂可言

沒完成的KPI、突如其來的會議、月底總結,各種瑣碎的事情常常讓你忙得焦頭爛額。公司9點上班,你提前半小時就到了,晚上6點下班你常常忙到12點,你根本沒有時間好好敷個面膜,疲憊是習慣。

眼看著又到月底考核了,你緊張又焦慮,不敢有絲毫鬆懈。同事看到你眉頭緊鎖的樣子,都不敢跟你說話。

2.浪費時間,總做無用功

這一類員工集中在基層崗位,他們秉承著“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努力完成老闆下達的每項指標,但很多時候給出的東西並不是老闆想要的。

老闆交代做的事情,你聽得雲裡霧裡,但又不敢問。雖然不太理解老闆的根本需求,但你覺得做就對了,於是你加了好幾天的班,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卻被全盤否定了。

3.工作效率低,卻從不找原因

雷軍有一句很出名的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道理你都懂,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明明下班前可以完成的工作,你總是要忙到晚上9點,你也想快一點,可一忙起來就沒有時間概念。

雖然這一週的任務沒有完成,但你想著你這麼辛苦還不都是為了公司,況且上週老闆不是還誇你勤奮上進嗎。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員工,每個公司都會有。

有人曾這麼說道:

“我的工廠裡其實還供著幾個姑奶奶。她們成天不幹活,每天來上班,就是來看看電腦,上上淘寶,聊聊明星的。我不但給她們開高工資,還對她們殷勤周到,只恨不能把她們擺在神龕,插三根香供著。

我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的老公啊,公公婆婆什麼的,都是能給我工廠帶來財路和方便的。他們在我廠裡坐著刷淘寶,都已經比努力的普通員工,創造了更多的市場價值。

我工廠的技術核心、銷售大牛,我也是拿著大把鈔票供著的。因為,他們對工廠真的很重要!當然,有時,我還打感情牌,打打企業文化牌,哄著他們努力幹活。他們沒日沒夜努力幹活的時候,我有時也會熱淚盈眶。”

老闆是會把每個員工從頭到尾,好好捋一遍,綜合評分的。他們一分錢都不願意多花!

那些沒有資源、沒有能力,光靠努力就想感動老闆的員工面臨的只有被裁員。

職場鐵律:弱者談苦勞,強者看功勞!

一個美元基金合夥人說道,前段時間他碰到自己投的一個創始人,對方主動和他報備說,公司已經裁了幾百人。他很讚許,“這才是CEO對公司應該有的判斷力,不然怎麼樣?等死嗎?”

去年年初,華為被爆出裁員。內部人士發帖稱,華為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個別部門由於業務發展不好或者不明,部分員工面臨被裁員的危險。

今年年初,家樂福在全球範圍內裁掉2400名員工。

所以,不要想著僅憑努力工作,去感動老闆。感動了老闆又怎樣,你自身沒有核心價值,核心競爭力,累死也撈不到多少實際好處。純粹就是浪費自己的業餘時間,損耗自己的身體。

讓自己擁有核心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公司,千萬別說苦勞

當然,這裡說的不是不用努力,得過且過,而是你要讓你的努力成為你的工作招牌。

在史玉柱的腦海裡:

在公司只認功勞,不認苦勞。這句話也是巨人企業文化中的第一條。

這聽起來有些無情,不過,史玉柱是這麼做的。史玉柱說,在巨人第一線的銷售人員做不好連300元的底薪也難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驚人的銷售提成。

史玉柱還制定了十分特別的激勵政策:對於完成銷售任務最好的前五位,史玉柱給予金光燦燦的獎盃以示表揚,而對於末尾的5個市場開拓團隊,則交以黑色錦旗一面,上書燙金的“倒數第X名”字樣,令人無地自容。

看著挺殘酷的,但史玉柱的激將法確實奏效了,得到“倒數第X名”黑旗的團隊,因為羞恥感,繼而發憤圖強、迎頭趕上。

這些做法聽起來都有些“變態”,不過,史玉柱確實打造了一支在全中國競爭力都數一數二的營銷隊伍。

掌管17萬多名員工的任正非就提到,“華為不是家,與員工是僱傭關係。”

在華為,有一個規定。每個人進入華為後,要為自己定一個KPI考核目標,你需要去答辯,說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比如你管理微博,那麼你可以達到多少粉絲數,活躍度是多少。每半年考核一次。一年考核兩次。

所以,在公司,千萬別說苦勞;跟老闆,千萬別談感情。你創造的價值越大,老闆回報你的就越多。

咪蒙曾說過,在老闆心裡,員工分為三類:

第一類,能力不行,還特別作的,隨時會幹掉。

除非真的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否則一旦有人事變動,直接下手。

第二類,能力不錯,但比較作的,有待觀察。

只要不太過分,老闆會忍一忍,畢竟這類員工在為公司創造價值。

第三類,能力強、完全不作的員工,簡直人!間!精!品!

所有的資源都會給他,職位升遷也會向他傾斜,老闆會對ta百般寵溺。

微博上有一個很火的案例。

一家技術型公司的老闆,從美國挖回來一個麻省理工的大神。公司攻了一年都沒突破的項目,大神加了一個禮拜的班就搞定了。

單單2017年,大神一個人創造的利潤,就是往年的三倍多,直接把這家公司的年銷售業績翻了兩番。

他們公司規定不讓抽菸,可大神說他不抽菸沒靈感,老闆直接給他安排了一個房間當抽菸室,其他人不能進去;大神不願意循規蹈矩,不想打卡上班,不穿正裝,天天在辦公室吃炸雞。

有員工就不樂意了,找HR投訴,那傻逼憑什麼想抽菸就抽菸,想幹嘛幹嘛?

結果老闆直接在週會上說,誰對大神有任何看法,隨時可以走人,發三個月薪水。

老闆還說,大神別說抽菸了,把樓點了都行,因為他給公司賺的錢,足夠買新樓了……

所以,你看,員工牛逼到一定程度,確實可以為所欲為。

《天下無賊》裡的黎叔就說過,“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高薪,從來都是因為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而努力……老闆在誇完你之後,回家還罵娘你信不?

盲目努力的人如何自救?

有一個網友,在外資金融機構10年,國內金融機構6年,目前崗位事業部總經理,還在堅持自己做業務。眼看市場一年比一年低迷,但他個人達到的業績卻相當於10個團隊的業績指標。

為什麼別人就能輕鬆達到指標?

第一,你一定要有一個足夠大的平臺,背靠大樹好乘涼;

第二,不管你是中年危機,還是初出茅廬,一定要足夠努力;

第三,不管你現在職位高低,一定要有自己的資源,項目、客戶、可以利用的人,最終才能轉化為老闆的收入和利潤,業績是boss,才不會被淘汰。畢竟老闆不是傻子。

那麼,作為一流人才你需要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1. 公司沒了你,太陽也照常升起

不要老覺得“我怎樣怎樣”,老覺得自己重要到老闆離不開你,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幻覺。

如果你也這樣,抽自己一把清醒一下。不信你明天離職,看看公司會怎樣?說不定發展更好了。

BAT的高管每年換多少,那些人個個都是人精,但少了誰太陽也照常升起。好的心態是,一方面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要明白沒有絕對的不可替代。

2. 你不往前走,就有人來替代你

接著第一條說,公司發展永遠都是向前看,老闆提拔一個人永遠都是往前用,不要老談過去的努力,不要老守著過去的業績。

還記得去年2月的一個視頻麼,劉強東和京東副總裁杜爽的一段酒桌對話:

杜:我不會耽誤工作的,老闆。(備註:杜懷孕了)

劉:你這體質,我倒希望你去多請下假,沒關係。

劉:說實在的,你們休假也給兄弟們一點機會。

杜:啊,是是是是。

我們對這段話不做價值觀上評判。但從側面上反映出,老闆都是理性的,你佔的坑越重要就得越努力:

一方面位置越重要,老闆越不敢含糊;另一方面位置越重要,惦記的人越多。你做不好、不努力,沒關係,馬上就有人來代替你。

3. 一切以業績說話的員工最體面

你仔細回想兩個問題:你認識的哪些人經常把努力掛在嘴上?你知道哪些人明明很努力但從來不提這事?

不管有沒有天賦,做出業績的人沒有一個是不努力的。但業績越好的人越不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感動,業績越差的人就越愛談論自己的努力。努力非常有意義,但體面的做法是多談業績,多聊目標達成。

4. 努力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職場中有一種人絕對不會取得很大的成績,他們堅信“你給我10 塊錢,我絕不會給你幹11 塊錢的活兒”。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聰明人,但正是這種聰明害了他,工作中算計太多,稍微多幹點兒就覺得老闆佔了自己大便宜。

其實,努力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多幹活多出業績絕對不會讓自己虧。一個人的收入和價值是成正比的,不用老是自己給自己定價,讓市場給你定價,市場定價會有偏差,但偏差都是臨時的。放心,你的老闆不瞎。要是真瞎也沒關係,別的老闆不瞎。

以上4點,共勉。

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機會是留給持續不斷在準備著的人。弱者才喜歡用苦勞說話,強者只會用業績說話,願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枉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