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和收藏名家书画?

None______

名家书画的收藏,以质量为第一要素,作品的价格也很重要。目前的书画市场,行情低迷,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几百块钱的投入,真有可能淘到宝贝。

眼睛不要放在现在的“顶级名家


”身上。他们的套路多,作品量大,炒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买家,卖家,拍卖行,三位一体联手进行价格演戏,把作品的价格拍出天价来,(实际成交价只有他们才知道)然后拿去银行做抵押。老梁对这种书画拍卖交易进行过揭露,大家搞收藏之前,最好先看看他的这方面的节目,名家书画水很深,没有手段,单纯的只想收藏,一定谨慎。
要收藏名家的书画作品,

要参考他在其他领域方面的学术成就。单独只有书画名声的人,即便现在名声大噪,而他死后无人替他炒作之时,作品价值往往缩水,不利于收藏。

有学术成就的人则不同,文献会记录他们的成就档案。这些档案是永久性的,人们有据可查。他们的书画价值就会不断的随着年代久远而上涨。
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他的例子最好。他以著名的《书谱》闻名于世,单论书法水平的话,他并不算得上顶尖的书法家。现在他的名声,随着学习书书法的人的追捧,比其他顶级的人还响亮 。就是因为学习书法的人,无人不读《书谱》。《书谱》即是书法作品,又是书法理论,集观赏学习合于一身。从这方面去作参考进行收藏,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子衿tjk

既然是名家,就有已故与当代之分,已故者经过时间沉淀,能流传下来,多半比较靠谱,这是指真品而言。

当代作品,客观上有炒作成分,就需要加以甄别,首先要防止的,是收藏者头脑发热。

收藏艺术品,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消费。一般来说,根据个人经济条件,作者作品价位和理性价位,有的放矢,理性消费,比较稳妥。

艺术品,虽然无法确立严格标准,一般都是参照。从收藏拍卖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也就是认识艺术品客观价值的方法。

首先是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中华传统文化,吸收了儒释道思想精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读书考功名,为官一任,造福天下苍生,是古时读书阶层共同的价值观。“文以载道”,书画是余事。

当时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又是作画工具,加上书写工整,是科举考试的基本技能,书法不是可以速成的,要想取得成就,需要长时间熏陶、练习、浸淫,有无功力,明眼人一看便知。

首先是实用,在此基础上提升,才能升华为艺术。所以古时候,书画作者基本功,都比较扎实。

文人士大夫都“志在圣贤”,所以有积极的,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像颜真卿、蔡襄、苏轼、范仲淹等人,都是积极向上,不但道德一流,而且学问文章,乃至艺术成就都是一流水平。

其次是作者要有丰富、深厚的多方面修养。艺术家首先是要多读书,没有学问的艺术家是不可想像的,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到,自己的艺术眼光和判断力。

苏轼不但是一代散文大家,而且是词学豪放派开创者,也是大诗人,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不但社会地位高,修养也高。

清代赵之谦,也是一代大家,学养深厚,所以成就大。

当代张大千、黄宾虹、吴湖帆等大家,无不有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修养,作品有明显的“书卷气”,“文人画家”,是成就作品地位和层次的前提。

第三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含金量,是决定其艺术价值的根本,其他只是参考因素。

张大千放在书家里,也是大家。黄宾虹书法功力极深,其用笔多篆籀笔意气息。吴湖帆行书吸收了宋徽宗瘦金书笔意,不宗一家。陆俨少也是书法上有很大创造性,其书法流动性很强,其画如行云流水,与书法关系很大。李可染、唐云等,莫不如是。笔底扎实,作画得心应手,容易达到一定境界和艺术效果。

艺术品的客观价值,成交量和走势,最后还和收藏的整体形势有关,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综上所述,决定艺术品实际成交价值的,首先是历史地位,然后是作者的修养、作品本身的含金量,艺术品消费环境这几个方面。

收藏者,在选择收藏品时,首先还是自己喜欢,其次是加强个人眼光锻炼,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自己不懂,就只有听信别人忽悠。现在收藏品类五花八门,数量浩如烟海,能在大海样的作品里,合理的挑选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没有犀利的眼光,只能是充当“铺路石”而已。

所谓名家,有名副其实,有炒作的结果,收藏者自己,得心里有数,不为这些外像所动,在收藏艺术品上,才是合格者,减少上当受骗的风险。

以上是个人看法,提供参考,或许有不对处,希望高人指点,谢谢。

我是秋空彩练,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几笔书法,喜欢诗词楹联,喜欢茶叶品鉴,喜欢欣赏音乐,喜欢拍照小景,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请关注,一起了解、探讨、学习共同感兴趣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