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赴港上市,打車市場的新戰役或將打響

滴滴赴港上市,打車市場的新戰役或將打響

文/孟永輝

儘管滴滴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並沒有小米那樣惹人注意,但是作為一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拼殺中存活下來的企業依然讓人豔羨不已。要知道可不是所有的企業能夠經過8輪融資,獲得超200億美元的,也不是所有的企業能夠在移動互聯網打車市場的混戰當中能夠生存下來的。

此番滴滴被爆將於下半年赴港上市無疑再次將滴滴的發展拉進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儘管如此,我們並不能說國內打車市場的格局已定,以美團、高德為代表的新競爭者的殺入無疑將會再次點燃國內打車市場競爭的戰火。

一場段位更高的打車大戰或將開啟。

移動互聯網時代剛剛開啟那會兒的打車大戰可以被視作跑馬圈地的過程,而現在這個時期的打車大戰更像是各大互聯網巨頭拓展自我生態鏈條的過程。不管如何,當下的市場和之前的市場似乎有著某些相似之處,這個相似之處就是一切都還沒有確定,大家都有機會。

不可否認的是,滴滴上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樣板。一個什麼樣板呢?一個新生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奮力搏殺,從而突出重圍的樣板。儘管這個過程可能有些野蠻,甚至有些簡單,但是我們並不能夠否認這種模式的優越性。

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和行業格局,比起情懷和夢想,或許活下去才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否認單純地靠資本驅動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必然是市場地位確定之後對於用戶的收割以及這些收割帶來的惡果。這種先撒種再收割的做法儘管能夠緩解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的某些困境,但是僅僅依靠這種模式必然無法走得長遠。

可以說,當下的打車市場又走到了一個全新的節點。

首先,面對單一的市場參與主體,人們呼喚新的參與者加入,並帶來新的氣息。儘管當前的打車市場依然有曹操專車、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的參與,但是滴滴在打車市場上的絕對優勢已經無可撼動。對於單個的用戶來講,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有一頭巨大海豚的海洋公園。因此,他們的目光首先聚焦在的是這個海豚身上,而不會是那些儘管色彩豔麗,但體量卻非常小的魚類身上。

儘管他們在當下的打車市場上能夠獲得一些便利,比如減少等待時間、各種優惠券等,但是這些看似的便利在強大的成本付出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了。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呼喚新的競爭者的加入,這樣可以重新攪動當前平靜的打車市場,重現移動互聯網時期的生機與活力。

而美團、高德或許正是看準了市場的狀態,用戶的心理,選擇在這個時刻加入到打車市場的大戰當中。儘管他們的加入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滴滴在打車市場上的優勢地位,但是它至少反映了當下市場的某種狀態,這種狀態就是人們熱切地期盼新的競爭者加入,終結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從而進入到一種活躍的競爭狀態裡,增加他們的選擇度,最大程度上獲得便利。

其次,單純地收割用戶,不匹配相對應的創新,這種發展路子必然無法長久。儘管經過前期的燒錢才確立了市場地位,後期理所當然地要進行收割,但是如果把收割用戶當作主業而忽略了企業自身的創新,無論如何都是無法長久的。而當前人們對於滴滴的一個很大的印象是用滴滴打車越來越貴了,有些時候索性不再選擇滴滴,而是會繼續選擇打出租車出行。這種想法正是單純地進行用戶收割,而忽略了與之相匹配的創新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可能有人會說,滴滴也進行了創新。但是,這些創新相對於收割來講並不太惹人注意,所以才會導致如此多的詬病。因此,單純地進行收割,而不進行相匹配的創新,這樣的收割必然無法長久,一旦有新的競爭者加入,無論是平臺上的司機還是用戶,他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選擇用腳投票。

因此,目前這種發展路子必然不能長久。第一,平臺上的司機和用戶不給機會;第二,外部的競爭者也不給機會。所以,對於當前的打車市場來講,必須進行與收割相互匹配的創新才讓用戶買賬,甚至才能繼續維持自身的地位。

第三,打車市場的競爭思維已經從簡單的燒錢圈地轉變成為構建生態圈,盲目地單點出拳不一定能起到真正的效果。移動互聯網時代,打車市場的競爭是點對點的,即打車VS打車,這種競爭的精準度比較高,作為市場競爭的參與者,只要把對手的打車業務擊潰,對手便不再有還手之力。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經過這麼多輪競爭之後,滴滴能夠以快刀斬亂麻的勢頭生存下來的關鍵所在。

儘管打車市場還有曹操專車、神州專車等企業存在,但是滴滴在打車市場上的絕對優勢已經確定。競爭者的減少儘管規避掉同質化的風險,但是它同樣將打車市場的競爭引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後互聯網時代,打車市場的競爭是面對面的,即多元業務VS多元業務。如果還是用打車VS多元業務,勢必無法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我們看當下滴滴與美團的打車之戰,其實正是上面所提到的那種狀態。滴滴是在拿“打車”這個點來對抗美團的“多元業務”的那個面,所以,儘管滴滴進行了反擊,但是並不會產生如同移動互聯網時期那種競爭狀態下的效果。

因此,打車市場的競爭思維已經從簡單的燒錢圈地轉變成了生態圈的競爭,從單一業務向多元業務的競爭。可以預計的是,儘管滴滴會對美團、高德等新的競爭者進行反擊,但是效果並不會太明顯,而滴滴進軍外賣市場也僅僅只是“禮節性”的動作,並不會有太多建樹。

第四,做打車一定要做好打車,做好打車的同時也不能只做打車。打車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了深度競爭的時刻,想要在這場競爭中獲勝,做打車的企業一定要做好打車。做好打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僅僅只是靠補貼,靠燒錢的方式顯然是難以為繼的,必須要從技術、體驗、業務拓展等方向著手進行。

如果僅僅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做打車的公司,而不去做好打車,那麼,等到新的競爭者湧入,平臺上的參與個體便會選擇用腳投票,這種競爭模式沒有任何的競爭力。因此,必須要做好打車。做好打車不僅要優化用戶體驗,升級技術,而且要讓用戶滿意,讓用戶願意為“做好打車”買單,這樣才會正確的。

同時,打車企業又不能埋頭只做“做好打車”這一件事情,還要從拓展業務形態,強化業務創新上做文章。只有這樣,在打車市場進入到深度競爭的時候,才不會用拳頭抵擋盾牌,才能真正實現多點出擊,生態化作戰。

滴滴即將赴港上市在說明自身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的同時,也說明了打車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儘管從表面上看,市場的總體格局已定,但是市場內部的競爭進行得更加隱蔽,更加兵不血刃。而滴滴想要走得長遠,或許上市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