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動擋車一定要有P擋?

愛車觀天下


自動擋變速器不一定都有P擋,大部分設計P擋是因其結構無法別擋駐車。

MT手動擋一路走來的老司機應該都瞭解“別擋停車”,所謂的別擋制動原理比較簡單,在熄火時掛入檔位可以利用發動機制動。

在熄火、怠速以及正常運行中,發動機的飛輪與離合器摩擦片呈結合狀態,在結合狀態下掛入行駛擋(123456R)發動機的動力會輸出給車輪,在這一狀態中發動機的負荷是很大的,因為要驅動車輛行駛。

那麼反過來思考在熄火狀態下如果掛入空擋且不拉手剎或手剎車失靈,這種狀態下驅動輪的阻力很小可以正常的“溜坡”;如果在熄火時掛入前進擋,車輛的狀態則是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與車輪的傳動結構剛性連接,汽車想要溜坡需要克服的阻力包括:

  1. 整車重量

  2. 傳動結構運行阻力

  3. 變速箱齒輪運行阻力

  4. 變速箱輸出軸反向帶動飛輪與發動機的運行阻力

這些阻力集中在一起會非常大,因為變速箱裡利用小齒輪帶動大齒輪運轉需要很大的扭力,狀態類似於高檔低速駕駛但更誇張;坡面較小的話是重力小於扭力車輛則不會“溜坡”,所以熄火別擋可以防止手動擋汽車因手剎車失靈出現問題,這也就是自動擋變速箱總會有P擋的原因。

自動變速箱的檔位包括PRNDSLM±,這些檔位的功能分別為:

  • P_Parking 駐車檔

  • R_Reverse 倒車檔

  • N_Neutral 空擋

  • D_Drive 行駛擋

  • S_Sport 運動檔

  • L_Low 低速擋

  • M_Manual 手動模式

其中除了P·N擋以外均為行駛擋,區別只是前進擋限定範圍的不同,比如10AT變速箱在D擋是會在1-10擋之間隨車速自動升降,S擋僅在2~4擋之間切換、L擋則為1~3擋;M或±擋為模擬手動換擋,切換到這一區域後可以通過檔杆或換擋撥片手動升降。

這些檔位的共同點是智能變化即使是M擋,因為這些檔位的設定為前進檔,只要在這個檔位中發動機保持運轉就會有動力輸出,那麼就引申出兩個問題:

1、自動擋在D等行駛擋熄火後理論上可以別擋(離合器傳動結構),但是在啟動的瞬間結構剛性連接會對齒輪組造成一次瞬間的衝擊,這會很傷變速箱。

2、不是所有的駕駛員都有足夠的安全駕駛意識,如果在行駛擋啟動汽車自動擋不會像手動擋一樣熄火,反而會讓車輛衝出造成安全隱患。

所以自動擋汽車為安全考慮不能讓車輛在行駛擋熄火或啟動,但手動擋也有的別擋提車的功能也不好浪費,於是乎有別擋停車和保證安全的P擋出現了。P擋結構簡單理解是利用獨立固定在缸體上的駐車棘爪去抓棘輪,棘爪不能移動只要與棘輪齧合狀態則等於別擋停車;在P擋啟動時液力變矩器或離合器是被切斷動力的,啟動後掛入行駛擋變速箱傳動部分才會與齒輪結合傳遞動力。

簡單理解P擋就是MT別擋停車功能獨立出的一個檔位,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自動變速箱都有P擋,以手動變速器打造的AMT機械自動變速箱就沒有:這種變速箱本質是手動擋的自動化,通過電機替代離合以及換擋的動作,結構與手動擋相同所以沒有設計P擋而且也不再有別擋停車的功能,這是AMT除頓挫以外的第二大不足。


自動變速箱的P擋就是這麼回事了,應該可以理解了吧。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天和Auto


P檔是在N檔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檔位,除了將變速器置於空檔形式作業外,還在變速箱內部設有棘爪將輸出軸上的齒輪扣住形成機械鎖止,然後卡住驅動輪軸起到固定停止或微動車輛的作用。說的通俗點就是P檔是除了手剎外的另一個剎車,這個剎車是通過變速箱來制動同時對變速箱起到保護作用。


喳喳劇院


我們都知道自動擋車一般會有PRND檔位,P檔叫做駐車檔,是用於長時間停車用的,P檔的時候會有一個鉤子卡住變速箱,從而達到制動目的,同時結合手剎制動,可以保證車輛停車後不出現遛車等現象,而N檔雖然也可以切斷動力輸出,但是變速箱沒有制動,車還是可以動的。

使用檔位的訣竅是: 長停P短停N,行駛D,高速S,倒車R,下坡L。


OpenGl


停車最可靠的方式,除了外部的石頭頂輪胎一類,自身最可靠的手段,就是齒輪咬死的P檔。問為什麼一定要有,不如問為什麼手動擋的車沒有。手動擋的變速箱結構做不成,能做成就做上了。


馬家西


我AMT變速箱根本不需要p檔


神也未卜


手剎加P檔變速箱鎖死雙保險


你說我支持不支持


AMT的P和N是一個。

停在大坡上,拉手剎,車輪還得擋個磚頭。


金黃色的麥浪隨風飄蕩


我的就沒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