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兩月200餘萬輛汽車被召回

2018年前兩月,汽車召回的數量就已經“飄紅”。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統計,2018年前兩月,已有200餘萬輛汽車被召回。其中,1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共有12個品牌發佈16次召回公告,累計召回汽車逾33萬輛;2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共有13個品牌發佈14次召回公告,累計召回汽車207萬輛。

2018年前兩月200餘萬輛汽車被召回

高田氣囊事件持續發酵

從汽車召回原因可以看出,高田氣囊事件仍在發酵。2018年1月份,東風本田、捷豹路虎、雷克薩斯和特斯拉4個品牌發佈了涉及氣囊安全問題的召回公告。

進入到2月份,東風本田再次因高田氣囊,宣佈擴大召回部分國產雅閣、歌詩圖、飛度、鋒範、理念S1 轎車,共計373,371輛。根據東風本田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的召回計劃顯示,“本次召回範圍內車輛的乘員側前安全氣囊安裝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對此,東風本田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乘員側前氣囊氣體發生器,以消除安全隱患。

事實上,關於高田氣囊的汽車產品召回,幾乎貫穿了整個2017年。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29家汽車企業高田氣囊事件召回36次,涉及車輛987萬輛,佔總召回數量的49.20%。

此外,一汽-大眾也因氣囊安全問題啟動產品召回。一汽-大眾在向質檢總局備案的召回計劃中稱,決定自2018年1月31日起,召回2016年11月7日至2016年12月3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2017年款奧迪Q3汽車,共計467輛。召回原因,是車輛安全氣囊在展開時充氣不足,造成對乘員保護作用降低,存在安全隱患。

捷豹路虎則在3月再次因安全氣囊發起召回,將自2018年3月2日起,召回2017年6月29日至2017年12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8年款捷豹XF SPORTBRAKE汽車,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117輛。這一批次召回的汽車,當車輛在低速情況下發生碰撞時,前排安全氣囊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存在安全隱患。

3·15前夕汽車召回量激增

雖然2月正值春節,但國內乘用車品牌的召回工作卻沒閒著——2月份的汽車召回量高達207萬輛。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召回數量的激增,與即將到來的3·15有一定關聯。

汽車召回是解決汽車消費投訴的有效途徑。臨近3·15,汽車召回似乎也成了車企“自保”的一種手段,大規模、重量級的召回在2、3月接連發生。以2月為例,召回數量超過10萬輛的車企就有6個,包括東風日產、長安福特在內。

以長安福特為例,自2018年2月25日起,長安福特將召回部分新蒙迪歐、銳界汽車,共計567167輛。召回車輛由於制動軟管材料不耐久,長期使用情況下,會造成制動軟管內部編織層疲勞受損。

缺陷調查推動汽車召回

2017年,國內各汽車廠商共召回缺陷汽車2004.8萬輛,同比增長77%。在召回汽車中,產品缺陷相對集中,主要反映為5個方面:氣囊和安全帶總成、發動機總成、轉向系統總成、電氣設備總成及車身總成。其中,質檢總局開展的缺陷調查,倒逼著車企直面問題、開展缺陷產品召回。據統計,2017年,質檢總局開展缺陷調查工作引發汽車召回58次,召回缺陷汽車1358萬輛,佔全部召回數量的近70%。

在2018年1月,華晨寶馬向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召回部分華晨寶馬3系汽車,共計16504輛。

事實上,此次召回正是在質檢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通過向質檢總局進行消費投訴,從而推動汽車生產商採取召回措施,不失為消費者一個有效的維權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