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保管的技巧和方案

玉米的储藏特点是胚部大,呼吸旺盛。胚的蛋白质含量高,非常容易吸湿。胚部可溶性糖含量高,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地。因此玉米在保管过程中极易发热、霉变。玉米适合低温、干燥储藏,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粮食水分,保持低温储藏。

玉米保管的技巧和方案

针对玉米的储藏特性我们的几点做法如下:

一、严格源头管理,控制入库水分,改善通风工艺

严格控制入库水分,这个环节抓不好,不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浪费,同时也会给安全储粮埋下隐患。总结近几年玉米保管工作,淮北地区14.0%以下的水分对控制玉米呼吸和微生物的活动比较有利。我们在收购玉米时首先控制入库玉米水分,而在收购过程中要很均匀的全部控制在14.0%以下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以分库为试点,2008年冬季玉米入库,把水分上限放在15.0%,统样14.3%左右;2009年冬季根据市场行情玉米需求量相对增大,形成玉米抢购,我们把水分上限放在15.5%,统样14.7%左右。针对水分较大的情况,我们只有采取增大通风量,降低水分。原储存小麦的仓房通风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玉米降水的需要。2009年11月我们对分库储存玉米的仓房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在原有3个通风口的对面墙上增加3个通风口,在9道通风道的基础上,增加8道通风道,全仓共有17道通风道,全部采用直径50㎝的地上笼,风道间距在2.5米左右。利用6台(3台11千瓦、3台7.5千瓦)大功率离心风机边入仓、边通风。冬季降水效果虽不理想,但春季气温回升后,再通风降水,能将水分降到14.0%以下。

二、严把装仓清杂关,减少破碎粒,控制自动分级

杂质、不完善粒、自动分级对储粮安全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玉米的储粮安全极为重要。在杂质、不完善粒聚集区,玉米很容易发热、霉变。2008年度,我库储存的东北玉米,虽然平均水分在14.0%以下,但在杂质聚集区,均有不同程度玉米局部发热现象,我们及时采取翻粮、挖坑等措施,降低了粮温,确保了储粮安全。在以后的玉米入库中,我们配置了多台玉米除尘风机,在玉米入库时,专人值班监督,采取“一吹、二吸、三筛、四打落”的方法,尽量减少入库粮食的杂质,玉米杂质控制在0.6%以下,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杂质的自动分级。对入仓机械旁洒落的杂质较大的玉米,单独处理,有效防止杂质的聚集。为减少入仓破碎粒,我们改善入仓设备,把原来使用的畚斗式装仓机改为转向式装仓机,大大减少了玉米破碎率。

三、加强日常检查,提升管理水平

保管玉米,对我们是个新课题,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向有经验的仓储老师请教;向具有保管玉米经验的兄弟单位学习,针对玉米保管保管难、难保管的情况,严格按照《储粮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玉米入库结束后,及时平整粮面,分层分点测定玉米水分,做好记录。并增加手动测温比对电缆,减少单根测温电缆测定的范围,局部控制粮情,问题粮,早发现早解决。

玉米的保管,水分是关键。只要条件允许,就及时通风降水。通风时既要做到有明显的降水效果,又要降低能耗。在这方面,我们一般选在气温高于粮温,空气湿度小于60%时,开机通风,通风降水期间,每天检查粮温、粮情,3-5天测定一次玉米水分,防止通风死角发生结露。玉米非常容易吸湿,我们在日常管理中根据三温、三湿的变化适时开、关门窗。夏季气温、仓温高于粮温,理论上是要关闭门窗,但由于玉米的呼吸旺盛,长时间关闭门窗,粮面易形成结露,我们利用夜间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时打开门窗开启轴流风机散气,但时间不宜太长,避免粮面因温差形成结露。

采取低温储粮是保管玉米的最好方法,既延缓玉米陈化,又保证玉米质量安全。冬季降温,高温玉米突然遇到冷空气易引起玉米吸湿水分增加而霉变,温差较大,也容易引起粮堆内结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采取分阶段降温措施。通风降温时粮堆温度与气温的温差一般控制在6-8度,一般是在10、11、12月中下旬各进行一次通风降温,这样沿墙四周、地上笼周围及局部高温点即不会因温差较大引起结露,也达到了降温的效果,为来年的密闭压盖打好了基础。

冬春季节交换时,粮面玉米易吸湿而结块、色泽变深,脂肪酸值增高,影响粮面下10公分左右。每年3月底,我们用薄膜、毛毯对玉米粮面进行了压盖密闭,从压盖密闭情况看,粮面玉米未出现结块、变色,粮温同比低3-5度,7月份熏蒸前检查,基本无虫粮,熏蒸采用粮面施药,可减少1/3磷化铝用量。

夏季高温季节,为减少外界高温对储粮的影响,针对不同仓型,不同储粮条件,不同粮情的玉米采取不同的降温措施,对高大平房仓适时采取夜间用山墙风机排除仓顶积热,对简易仓采取窗户上粘贴反光纸,减少开门、窗次数,减少热辐射对储粮影响,通过比对,经过上述处理后的仓温同比降低5度左右。

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入库玉米水分控制问题。由于近年来玉米市场是卖方市场,当地农民出售的玉米水分逐年增高,通常在16.0%以上,采用机械通风降水很难降到安全储粮水分(14.0%)以下,建议配置烘干设备。

二、关于破碎粒问题。

在通风降水的过程中,特别对于东北地区产粉质玉米,水分高于15.0%时和低于13.0%时,易粉、易碎,进出仓时机械作业也会造成破碎粒增加,给安全保管带来一定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