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5)只维持了30年的唯一的“放铸”时代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看起来可以由上而下一条鞭,但也要付出相当高的监督成本。在这个短暂的朝代里(公元前221-206年),货币体制并未和政治一样地标准化。这种混乱的货币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

西汉初期的几位统治者,发行过好几种货币,但效果并不好,主要的困扰是盗铸与贬值:减轻钱币的重量或降低含铜量。

秦灭以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货币制度也一如其旧,沿用秦代的圆形方孔半两钱,故称为“汉半两”。

但“汉半两”更像是浓缩版的“秦半两”。

汉初因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于是,汉高祖刘邦下令减重铸造“汉半两”,以解决财政开支。

“汉半两”的重量较之“秦半两”要轻得多,其方孔很大,周边像4片榆荚合成,所以当时民间称之为“榆荚半两”或“荚钱”。

中国货币(5)只维持了30年的唯一的“放铸”时代

荚钱

一般认为,“汉半两”的钱重只有3铢左右,仅及“秦半两”钱重的1/4。

为了进一步解决财政问题,汉高祖刘邦又允许民间自铸荚钱,以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起初,荚钱质量较轻,特别适合在当时困顿的社会背景下使用。然而,时间一长,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一般来说,钱多是好事,但钱太多了也不行,会出现“通货膨胀”。汉初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例。

由于汉高祖刘邦把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没有形成统一严格的管理,导致一部分人借铸币谋利,在造币的过程中掺假,随心所欲地偷换铸币的原材料、任意减重、大量滥造,使得当时的货币市场极为混乱,钱不值钱,劣币横行,物价飞涨。

据《汉书》记载,当时一石米的价格竟与500两黄金等价,而一匹马则要百金,也就是100万钱。由此可见,当时的“通货膨胀”现象有多严重。

中国货币(5)只维持了30年的唯一的“放铸”时代

铸钱工艺

到刘邦末年,他意识到民间私铸钱的弊端,曾一度下令禁止,但其子刘恒接位后,仍容许民间私铸。

刘邦的儿子刘恒(汉文帝)登基的第5年(公元前175年),宣布了两项新政策:一是铸造新币,名为“四铢”(每铢的重量=0.651公克);二是开放铸币权,史称“放铸”,民间可以自由铸造钱币。这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的放铸时代。效果如何?意外的好,替“文景之治”(公元前179-141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邓通铸钱”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民间私铸钱之风盛行的情况。

相传,汉文帝曾经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貌美若玉的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他一把,于是,他顺利地登上了天。他回头一看,那黄头郎穿一件横腰的短衫,衣带系在背后。

那时,皇宫里的黄头郎,是专职掌管行船的,文帝梦醒后,就到未央宫边苍池的渐台上去寻找那个黄头郎。他看到划船的邓通的衣带是从后面打结的,便认为他是梦中少年,又听到报名之音为“登通”,文帝大喜,自此便十分宠幸邓通。后来,还将蜀道严山产铜之区赐予邓氏,让他去铸钱。于是,邓氏钱“遍满天下”,邓通“富侔天子”。

邓通乖巧,文帝患痈,邓通常为其吸吮患处。太子进宫,文帝要他为自己吮痈,太子面露难色,文帝不悦,说“邓通比吾儿更爱我呀!”太子就此恨上了邓通。

中国货币(5)只维持了30年的唯一的“放铸”时代

邓通

文帝的“放铸”政策只维持了30年(公元前175-144年),之后又收回铸币权,禁止民间私铸。为何古今中外的政府,大都采“禁铸”政策?原因很简单:在放铸政策下,政府赚不到铸币利润。铸币利润是君主的重要财政收入,铸币权收归国家因而成为常态。

铸币权回归中央后,还继续铸造“四铢”钱,直到公元前119年为止,四铢钱的寿命总共约55年。

把秦朝铸造的十二铢钱、西汉早期的三铢钱、吕后时期的八铢钱、文景时期的四铢钱、武帝时期的四铢、五铢钱,以及东汉时期的五铢钱,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含铜量,可得到很明确的结果。以秦朝十二铢钱每公克的含铜量当作基数(=100),就可看出秦汉各种钱币中,以文景时期的四铢钱质量最佳(指数=205),其次是西汉初期的三铢钱(=198)、武帝时期的五铢钱(=184)。这个结果说明,在放铸政策下,钱币的质量最佳,良币真的有可能驱逐劣币。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的168号汉墓,出土了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公元前165年)的称钱衡(天平)。衡杆上记载与货币法律相关的文字,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敢择轻重衡,及弗用,劾论罚。”意思是说:凡商民买卖所用的钱,都必须用“钱衡”(天平)测量实重,不可逃避,否则依条例处罚。

中国货币(5)只维持了30年的唯一的“放铸”时代

西汉四铢钱钱范

这套史上唯一的放铸政策,在刘恒的儿子刘启(景帝)时(公元前144年)结束了,前后历时30年,之后铸币权回归政府(禁铸)。

再回到那个被刘启“恨上了”的邓通身上。汉文帝驾崩以后,刘启被立为皇帝,恨邓通曾经让自己尴尬难当,一即位就免去了邓通的官职,收回了邓通铸钱的特权,让其在家闲居。邓通感到在家闲居既无收入又很无聊,所以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偷跑出境外在私自铸造钱币。于是汉景帝派出官吏找到了邓通进行审问查实,果然有此事发生。当即就将邓通捉拿归案,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上交国库,并处邓通数以万计的罚金,从而让邓通背上了巨大的负债。而长公主经常念叨邓通对父皇汉文帝的忠诚,所以赏赐了一些钱物给邓通。而当地的一些监督邓通的便衣官吏随即就全部将其没收抵扣负债,就连邓通身上稍微值钱一点的发簪也给搜走了。长公主也无可奈何地只有采取“借”的方式,下令接济一些衣服、食物给邓通,以维持邓通一些日常的基本需求。最后邓通被活活饿死,死后身上一枚铜板都没有。

中国货币(5)只维持了30年的唯一的“放铸”时代

西汉三铢钱钱范

景帝继续铸造四铢钱,但质量起伏不定。公元前140年时,把四铢改为三铢(减重),前136年时改回四铢,前119年又改回三铢,前118年铸新的五铢钱。到了公元前113年,武帝禁止地方政府铸币,完全收归中央。27年间,币制改革了好几次,质量逐渐下降。到了东汉,五铢钱只剩2.86公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