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当年是如何弄丢朝鲜的?

牛辰鹏


袁世凯真的很不想丢朝鲜的,朝鲜是袁世凯发迹的地方,袁世凯怎么舍得丢?

袁世凯一生不喜欢读书,却注重功名,他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就是1905年促使光绪帝和慈禧废除科举考试。



1882年7月,朝鲜爆发了士兵起义,为了帮助朝鲜平定内乱并防止日本,清朝命令丁汝昌和吴长庆的部队前往,当时的袁世凯就在吴长庆的部队之中。

袁世凯负责军需物资,限令六日之内完成,结果袁世凯三天就完成了,吴长庆率部抵达朝鲜南洋港,令某营为先锋登陆,结果该营营带以士兵晕船为由请求暂缓登陆,吴大怒,让袁世凯代理营管带,袁世凯受命后两小时就完成了登陆,其才华在这一次战斗中显露无疑。

进入朝鲜后,袁世凯发现吴长庆的军队军纪散乱,在朝鲜影响很坏,于是当即斩首七人,撤办数人,在军中树立了威信

1882年8月28号应朝鲜国王邀请,袁世凯出兵平叛,在战斗🀄他带头冲锋,使得部下深受感染,不久平息叛乱。吴长庆因此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将袁世凯报为收功,当时的袁世凯只二十三岁,后清朝因此将袁世凯提拔为同知,赏顶戴花翎,接替回国的吴长庆管理朝鲜,袁世凯一下子变成了五品官

1882年到1894年,袁世凯在朝鲜待了12年

刚到朝鲜的他帮助朝鲜训练军队,使得朝鲜军队博得朝鲜君臣一片赞扬,1884年日本支持的朝鲜开化党人挟持国王,杀害大臣,企图重新组织政府,袁世凯当机立断带兵进入朝鲜王宫救出了朝鲜国王,而他做这些决定并没有请示清政府,但也因此,袁世凯在朝鲜趾高气昂,不懂得韬光养晦,不久就成了众矢之中,受到朝鲜各界谴责,无奈只能以母病为由回国。

不久,清朝释放了软禁的朝鲜大院君李昰,袁世凯向清朝再三保证后,被清朝认命为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代理,加三品衔。袁世凯在朝鲜维护华商和清朝利益,禁止朝鲜独立运动,阻止了俄朝结盟。然而,他在朝鲜却依旧盛气凌人,俨然成了朝鲜太上皇,有事情直接进入朝鲜宫庭,并与朝鲜国王平起平坐,这些让朝鲜很不高兴,加速了朝鲜希望独立的愿望。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利用朝鲜想独立的心态大举进攻,袁世凯希望与日本谈判但日本置之不理,于是袁世凯急忙打多份电报,希望李鸿章派兵,李鸿章同意后袁世凯如释负重逃离朝鲜,三天后,日本袭击朝鲜,8月1号中国向日本宣战。



袁世凯在朝鲜🈶功有过。

功:1.保护了清朝在朝鲜利益2.挫败了日本对朝鲜的多次阴谋

过:1.对朝鲜过度打压导致朝鲜越来越想独立2.对日本侵略野心没有充分准备

袁世凯其实也只是一个甲午战争的小角色而已,甲午战争注定是失败的,因为清朝腐朽的统治和落后的制度决定的,不是袁世凯所能决定的,日本天皇为了这场战争将自己的饭少一顿节约军费,我们的大清此时全国的大事是为慈禧太后过生日,所以清朝是注定失败的。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哦⊙∀⊙!


慕容祁连山


弄丢朝鲜的,不是袁世凯,是清廷自己。

袁世凯不仅没弄丢朝鲜,反而对维持清廷在朝鲜的宗主地位做出了很大贡献。当年他当机立断镇压朝鲜的哈日派政变就不说了,知道这个事的人很多,那就说点新鲜的。为了巩固清廷在朝鲜对日本的优势,袁世凯随后提出了上下两策,极具操作性:

上策:乘朝鲜内弊,而日本尚不敢鲸吞朝鲜,列强亦尚未深入,我政府应立即彻底收拾朝鲜,建为一个行省。

下策:门户开放,免得与日本或帝俄正面冲突,索性约同英美德法俄日意各国,共同保护朝鲜。

上策比较彻底,清廷完全可以快刀斩乱麻,直接把朝鲜的事变成内政。下策则与李鸿章的“以夷制夷”策略暗合。

对此,清廷什么态度呢?

没有态度,不置可否。而接下来朝鲜局势的发展,已经不是袁世凯的问题,也不是他可以控制。朝鲜官方对清廷的态度越来越坏,袁世凯在朝鲜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使袁世凯的处境雪上加霜——东学党起义。

中日两国都向朝鲜增兵,热心“帮助”当局镇压起义,但清廷在派兵的速度和数量上都远远不如日本。赴朝鲜的清军不过1000多人,日本则有7000多人,是清军的7倍!很快,东学党起义被扑灭,接下来就是清军和日军的撤兵问题,清廷的提议是中日两国同时撤军,但日本不仅不撤兵,还陆续增兵。

很明显,日本不仅不给清廷面子,还充分暴露出取代清廷统治朝鲜的野心。对此,清方也很生气,不少人主张教训日本。袁世凯急死了,真打起来,清军与日军兵力悬殊,根本没有胜算,那些叫嚣对日作战的不用上战场,自己却身在朝鲜,打起来必定凶多吉少。因此,袁世凯萌生退意,打电报请示道:“倘若朝廷决定对日作战,则请先撤回在韩的使署人员,世凯一身报国,无所恇惧,但恐有辱使命,有损国威。”很显然,他对朝鲜局势已经很不乐观,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想抽身。

最后,袁世凯得张佩纶相助,终于离开朝鲜。2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试想,如果他没走成,是怎样的结局?做叶志超,还是左宝贵?


脑洞大开的历史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水路两军大败亏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不得不向日本乞降。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清朝彻底失去了对于朝鲜的掌控。

朝鲜的丢失怨不到袁世凯身上,可以说正是袁世凯在朝鲜的努力才推迟了日本占领朝鲜的时间。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袁世凯随军进入朝鲜平叛。袁世凯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立下大功,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这次政变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预演,有日本军人参与其中。袁世凯当机立断出兵镇压击退了来犯的日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袁世凯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李鸿章的看重,被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成为朝鲜太上皇。

总督朝鲜期间袁世凯一方面强化朝鲜和清朝的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另一方面与日本人的势力明争暗斗,军事冲突、暗杀不断。甚至于袁世凯多次策划朝鲜国王废立,推动清朝彻底吞并朝鲜。只可惜清政府软弱无能,没敢支持袁世凯的计划。


当狗容易做人难


袁世凯的发迹点就在朝鲜!没错,朝鲜甲申兵变袁世凯一战成名!

弄丢掉朝鲜有以下原因。


1、朝鲜有外敌觊觎,我国力太弱,国内尚且战乱频仍,边疆列强环侍,怎么敢下大力气帮助朝鲜抗衡日本?

2、虽然袁世凯有“日军的克星”之称,怎奈甲申兵变之后,日本经过十余年的整顿军力,清军实力迅速下降。说白了,打不过人家了。


3、朝鲜当时国内忧患太多,民心不一,国内上层派别林立,且卖国求荣为日本效劳者居多。

最后,袁世凯又迫于清朝上层的压力,不得不弃车保帅!丢掉了朝鲜。


回国后,他发奋图强,培养大量的军事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军事发展的先河。这些人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女子跃马扬刀进东京


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当时的清廷失夫了海上优势,日本大举入侵朝鲜,两国同时增兵,曰本兵力占优势,袁世凯没有积极备战,而是考虑自己退路,想方回到北京,清军备战不足,又出现许多贪生怕死的将领,朝鲜很快陷落,朝鲜丢失,为日本进一步侵咯中国埋下了伏笔,中华民族的灾难开始降临,清廷和袁世凯都有罪过,都有罪责


十五天根治肠炎


我记得老梁故事汇中讲到的历史人物曾经说到袁世凯,节目中对他的评价不低,其实历史人物有些是很难说清楚的,说谁爱国、说谁卖国,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老梁节目中说如果没有袁世凯,清帝退位没有这么顺利,革命成功还要经过更多的流血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