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懂得休息的高手?

猜一下,在以下這幾種休息活動中,哪個效率最高?

如何做一個懂得休息的高手?

1.放鬆:什麼都不幹,做做白日夢,或者做幾個伸展運動。

2.給身體補充點什麼,喝杯咖啡之類。

3.社交:眼同事聊聊天。

4.認知:讀讀新聞,上上網。

第4項是很多人最喜歡的休息方法,但研究結果非常明確一一上網不但不能休息,反而會讓人變得更累。這是因為腦力勞動者最需要花費,也是最需要從休息中恢復的兩個資源,是“意志力”和“注意力”。這兩個資源是有限的,最好用在刀刀上。

而上網閱讀會消耗注意力:決定是否點擊,是否購買之類的各種決策會消耗意志力。高手會非常精確地管理自己的資源,絕不輕易浪費。比如說既然抵制誘惑會消耗意志力,高手就會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環境,把各種誘惑降到最低限度。比如說食物對節食的人來說是個巨大的誘惑,所以高手就不會輕易節食。研究結果,真正有用的休息是1、3,喝咖啡也沒用。

科學家的第一個建議是要休息,先斷網;第二個建議是短而頻繁的體息比長時間工作然後長時間休息更好;第三個建議是最好體息的時候可以離開辦公室。

默認模式網絡

如何做一個懂得休息的高手?

這裡你需要知道一個重要概念,“默認模式網絡”。如果當前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大腦處在閒置狀態,就是“默認模式網絡”。在這個狀態中,大腦會重新發掘過去的記憶,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暢想、把不同的想法連接起來。這就是“發散思維”,是創造力的來源。如何開啟默認模式網絡暱?

第一個辦法是“積極的建設性的白日夢”。首先你要讓大腦放鬆下來,然後主動想點好事一一你所期待的事,好玩的事,在樹林裡穿稜,在遊艇上躺著。

第二個辦法是小睡片刻

第三個辦法是假裝自己是別人。這是當你有問題解決不了時用的辦法。比如,文科生可以假裝自己是個理科生,換個視角,胡思亂想一番,說不定就有了新的思路。

成長=壓力+休息

如何做一個懂得休息的高手?

人生是一場長跑。很多人贏在了起跑線,但中年後就銷聲匿跡。而那些人到中年還保持著巔峰狀態的成功者,他們的共同之處是保持了良好的節奏感,用公式表示就是:成長=壓力+休息

這個公式是說,合理理分配壓力和休息,你才能以最高效率可持續地成長。如果壓力太大而休息太少,你會被擊垮;如果壓力不夠而休息太多,你就會停止進步。

那麼,該如何在工作和休息狀態自由切換?四個科學辦法,值得你記住。

第一是散步。散步活動了肢體,增加了給大腦的供血量。就算你不“正式”散步,每隔一小時站起來走幾步,兩分鐘就能起到一個關鍵的效果能讓你過早死亡的概率降低39%

第二是到大自然中去。接觸不到大自然,可以用大自然的圖片代替。有研究說看6分鐘大自然圖片,就能對大腦產生明顯的好作用。

第三是跟朋友聚會。注意,必須須是朋友,是為了友情,而不是為了什麼“人脈”。

第四是休假。壓力越大,需要的休息時間就越長。好的體假就像充電,可以讓你後面很長一段時間有充沛精力。

高手還會“精確體息”。要有定時的“短體息”,大體來說,差不多是工作不到1小目時,就休息十分鐘,體息時間就別再想工作了,出去散步5分鐘找人聊聊大。而且這種應該在一天的工作中隨時進行。

冥想

如何做一個懂得休息的高手?

最後,高手最高階的休息方法是冥想,一共分6步:

1.找個不受打擾的時間,非常舒服靜坐

2.設個鬧鐘,這樣你就不用管時間了

3.用鼻子深呼吸

4.使用正常頻率呼吸,把意識專注於體會自已的呼吸,體會你的肚子隨著呼吸起起伏伏。

5.如如果在此過程中你腦子裡冒出別的想法,不用刻意迴避,承認這個想法,然後把它放走。意識始終只想呼吸。

6.時間一到就可以“收功”。

從每天1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時間。冥想可以讓你專注於任何事情。到了高水平,不管什麼愁情煩事,你都可以“選擇”不放心頭。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想要做出一點成績,連呼吸都得練呢!

我是張飛洪,我為今日頭條的讀者寫故事。


我會給你呈現程序員眼中的世界,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