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總喜歡讓病人做CT?

離203766773

CT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發明。

在CT機出現以前,人們只能通過普通X線來窺探人體。

由於X照射,得到的只是人體組織前後重疊的影像,所以有許多結構是看不清的。就如同你對著光去檢查一個雞蛋的好壞,只能粗略地判斷一下,如果病變不到特別嚴重的程度,可能根本就發現不了。

但是,這麼好的機器,為什麼有人會質疑呢?

我想主要是因為檢查價格貴了。患者的潛臺詞是質疑醫生想多賺錢。

比如有些患者明明沒有必要,卻偏偏要求醫生給自己量量血壓,拿聽診器聽聽。這是為啥?因為這個不收費啊。要是心電圖、B超、X線都近乎免費,你不給患者做,可能他們不答應呢。

其實任何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從發明到普及總要經過這樣一個從昂貴到便宜的過程。電腦、手機不都是這樣嗎?CT機目前來說,其購置和維護成本都是非常高的,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所以,價格暫時還不可能非常便宜,但是跟十幾年前相比,已經降得非常多了,相信將來也會越來越便宜。

話說回來,醫生其實不是所有病人都會推薦去做CT檢查的。價格比較貴,病人不易接受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CT的射線量比普通X線拍片大,如果能用X線或B超等其它方法代替,醫生一般也會為你考慮的。


ZKpub

可以首先給出答案:一般來說,晚期肺癌直徑都比較大了,在胸片上基本都會有所反映,也就是說胸片上看不出問題基本上可以排除直徑超過2-3cm的肺癌,但直徑小於1cm的早期肺癌或者生長比較隱蔽的肺癌是不一定能被準確的發現的,所以肺癌的預防性體檢不提倡做胸片,有10-20%的漏診率,這個並不是提高醫生的看片技能就能彌補的,因為胸片具有天然的缺陷,看到CT沒有問題才能基本上說肺部沒有大問題,具體說一下胸片的優缺點。

胸片是CT之前最有效的胸部檢查

拍胸片是上世紀初成熟的一門技術,檢查胸片的過程是人站立在胸片機器的底片前並緊貼在上面,發射射線的放射源則處在人的背後,其中心和人身體的中心以及底片的中心處於一線,拍攝的時候讓被檢查者吸飽氣並且屏住,放射源開始發射X射線,大家知道到,X射線是一種穿透性很強的射線,經過胸部各個構成組織的時候會因為各個部位的密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衰減,最後投射在底片上就會形成暗亮不同的曝光度,這些曝光度可以反映胸部各個部位的密度變化,通過這種變化來反映肺部病變,由於肺是一個充氣組織,密度和周圍的組織有很大的差別,可以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可以說肺是天然適合做X射線胸片檢查的臟器,胸片發明之後,醫生終於擺脫了僅靠聽診器看病的時代,可以說開了“天眼”。

胸片的侷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檢查技術問世,其中胸部CT檢查極大的減少了胸片的應用場景。與胸部CT比起來,胸片顯露出非常大的侷限性,大家知道,胸部CT相當於把身體切成一片一片多個層面單獨顯示,肺組織,心臟,食管等等胸腔內臟器都清晰的,毫無遮攔的顯示在膠片上,而胸片則不同,它最終在膠片上所呈現的影像,相當於把人拍扁了打印在膠片上,從前往後各種結構都是重疊的,肺外面包裹著皮膚肌肉肋骨,有一部分肺還被擋在心臟和膈肌的後面,有些細小的病灶很容易被其他的結構所遮掩而不容易被發現,雖然可以靠拍攝側位片來彌補,但很容易漏掉一些小病灶。

為什麼只有做胸部CT準確的發現早期肺癌

一般來說,肺部小於1cm的病灶就有可能在胸片上和胸部的一些正常結構所混淆,比如乳頭就很容易在正位片上被誤認為是肺部結節,更加小的病灶則可能被誤認為是血管而被忽略,而胸部CT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即使再細小的結節,只要超過1mm基本上都可以以清晰的橫斷面的形式顯示在膠片上,從其密度,形態,與周圍的關係這些特性上就能和周圍的組織很鮮明的區別開,所以最保險的發現早期肺癌的方式只有胸部CT。

所以檢查了胸片沒有發現問題,並不能完全放心,不可以就此認為肺上面是健康的,如果有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狀,一定要做一個胸部CT去排查一下,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才能暫時認為症狀不是由肺病引起的。


胡洋

不是醫生喜歡讓你們做,在現在這種醫保費用嚴重超標的時候,讓你們做CT,我們是要扣錢的!一個CT最起碼3.400百塊錢,按照比例來算,醫生是要扣掉3.40塊錢的!所以,沒人喜歡在閒著沒事的時候還給你們好好的來一個CT。

CT純粹就是醫療需求,比如,心內科,冠心病的診斷上就是要用到冠狀動脈CT,不做不行。不做就不能診斷!!看懂了嗎!必須做了才能診斷!!又比如,腦出血,CT必須要做,不做的話你告訴我怎麼診斷?!難不成靠搭脈嗎?!

還有,很多的危重患者做檢查,醫生都是要全程陪同的。所以啊,很多時候,開CT和磁共振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吃力不討好。

有些人,總是覺得醫生要坑他們的錢。說句實話,這種想法真的太low了。我還是那句話,在目前醫保嚴重吃緊的時候,給你們開CT等各種比較昂貴的檢查,我們是冒著扣錢的風險的!你可別跟我說來開檢查是為了拿回扣。。


做認真的醫學科普,講有趣的醫學故事。

你願意,聽我說嗎?


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沒有職業道德、沒有醫德的黑心醫生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唯利是圖,讓病人做一些不該做的或者沒必要做的檢查,對於這種情況病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對於醫生給自己開的每一項檢查都要讓醫生給自己講明白其作用,做了對自己的疾病有什麼意義,如果醫生拒絕可以去當地衛生局舉報並拒絕做醫生開的每一項檢查!


醫學慕課

首先,醫生之所以讓患者做CT檢查,肯定是出於對病情的考慮。其次,CT檢查價格較之前便宜了很多,輻射劑量也明顯降低,而且較X線檢查在一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所以現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普及。

X線檢查方法是利用X線的穿透性、熒光性和感光性來穿透人體,將人體密度和厚度的不同差異反映在膠片中,來獲得黑白灰的對比圖像。因此優點是檢查費用較為便宜,輻射劑量較低。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圖像密度分辨率較低,密度差異小的組織很難形成鮮明的對比;組織結構形成重疊,難以清晰顯示各種密度類似的重疊組織。

CT檢查雖然也是利用X線這些特性來成像,但是其優勢在於可以對人體一定厚度的橫斷面進行觀察,還運用了數字化轉換進行成像。所以其優點在於圖像空間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高,能敏感地發現密度差別較小的病灶;可以進行密度量化分析,用CT值來鑑別不同組織的密度,能更好地觀察感興趣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圖像中無重疊,有利於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可以進行後期處理,比如三維重建等分析技術。其侷限性是不能整體觀察顯示器官結構和病變組織;具有容積效應;相對X線輻射劑量較高;費用較貴。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CT輻射劑量越來越小,費用越來越便宜,優勢也更加明顯。但傳統的X線檢查也具有一定優勢,比如注重整體觀察,輻射劑量小。所以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

本期答主:吳蘇 醫學碩士


杏花島

醫生最常對病人說的就是做C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拍片子。

然而,小夥伴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醫生總是要求病人去拍片子,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CT是利用X、γ射線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掃描。

使得人體的影像清晰的反映在圖片上的醫療技術,大大方便醫生對各種疾病的檢查。

不過,有些人卻會私下猜測,以前沒有這些設備,醫生照樣治病救人。

現在卻要做這樣那樣的檢查,肯定是為了錢。

其實,在醫療設備普及以前,醫生看病確實只是望聞問切。

所以,那個時候被誤診也是常有的事。

醫生在對病人病情做出判斷之後,可以用機器再確認一遍。

這也大大降低了誤診的概率,對病人的身體也有了更精準的瞭解。

要知道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完善的檢查讓醫生能夠更好的對症下藥。

另外,醫生也不是神,若是對某個病情存在疑慮,做CT檢查一下,便能很快的解決問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這裡,有小夥伴會說了,CT畢竟是電子設備,對身體難道沒有傷害嗎?

事實上,CT對人體確實會有一些輻射,但除了一些不適宜的人群,比如孕婦之外,它對其他人身體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大部分醫生還是有一顆救死扶傷的心。



更多精彩知識問答,請關注我:找靚機科普(zljkepu)


找靚機二手機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有過疑問。本人呢就是在醫學影像科工作的,其中就包括CT機的操作。

為什麼我也有同樣的疑問呢,通常都是CT班很忙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會想,要是臨床醫生不開這麼多申請單就不會有這麼多做CT的了,也就不會這麼累。這是上班時間短,還不成熟的想法。

隨著工作經歷的增長,慢慢了解到很多事情。

近現代的醫療,對於輔助科室而言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一、輔助檢查缺乏時期

這個時期經常被媒體或者患者及家屬拿來與現在作比較。比如常說的“以前怎麼怎麼樣,現在不檢查就不會看病”之類的。

二、逐漸推廣時期

這個時期,簡單點說。輔助科室的作用受到醫生的重視,各種檢查也逐漸被大眾認可接受。但同時銷售大型醫療設備的各大廠家,為了爭奪市場;院領導為了完成任務及經濟效益,鼓勵醫生開檢查單,拿提成等等。這就造成了一些醫生開大單子的情況。這也逐漸造成了病人不信任醫生的情況。

三、多次醫改後

一部分是制度造成的。

“藥佔比”相信大家都聽過,通俗點講,就是病人看病的過程中,買藥的花費佔總花費的比例。

比如小感冒,10元感冒藥解決問題(藥佔比為100%),總會比8元藥品費92元檢查費划算的多,這樣藥佔比就只有8%。所以有的醫生會讓病人自己去藥房買(這又導致一些人說醫生拿藥房的回扣),醫生說你自己買,又沒有指名道姓哪家藥店,我也是醉了。

另一部分,確實是醫療的進步,疾病的進化。疾病是真的變幻無常,有些臨床症狀表現的一樣,但病因可能南轅北轍。只有通過檢查來明確診斷以及鑑別診斷。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

希望大家用發展的目光來看待,很多事情都已經成過去式了。不要動不動就說拿回扣,拿紅包,想想大家自己就醫的過程中,你給過嗎?真的是在特定時期只有少數人有過,但是被報道出來,就變成多數醫生拿回扣拿紅包,醫德差。唉╯▂╰

謝謝


醫學影像人


首先,西醫的診斷確實太依賴於一些儀器,這是西醫的通病,我不否認。即使我們醫生有經驗,對懷疑的病種也不敢完全下診斷,畢竟現在醫療行業是高危行業,一旦出問題責任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既然不能完全診斷,那就得有賴於儀器設備檢查了。

第二,現在醫療水平發達,儀器設備診斷率已經相當精確,就像CT發展至今已經運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它對身體各個部位都可以掃描,斷層掃描後出來可以讓醫生看的清楚這些部位有哪些異常,也可以看到病變的部位,大小,程度等。尤其在頭顱,脊柱,肝膽胰脾腎臟,骨與軟組織等反面實用性很高。

第三,CT,X線片,核磁MRI等檢查不能相互替代,X照片顯示出來的是器官和部位的整體,而CT可以將器官和組織分層切割顯示更清楚,MRI診斷偏向於軟組織診斷,診斷率最高,但是價格比較貴。

我在骨科,科裡作用CT的地方很多,確實可以使診斷更加簡單精確。下面是一個距骨壞死的病人,普通X片並不能看出明顯異常,CT即顯示了病變的部位,大小也顯示了程度,對手術指導有重要作用。綜合來說CT是性價比最高的了。


漁樵耕讀評論家

首先這個問題比較含糊,總是讓病人做CT是怎麼定義的?每週一次還是每年一次?


既然說到三維重建,那麼就結合骨科應用來講一下吧!

很多病人骨折後,骨科醫生一般會給病人先開一個骨折部位的X線檢查去做,明確是否骨折以及骨折的分型,這個檢查一般100多塊錢不貴病人不會說啥。此時如果骨折比較嚴重或者是骨折碎片比較多,考慮手術比較難做的話,骨科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做個骨折部位的CT,因為CT可以一個平面一個平面的看到患者骨折部位的情況,最少可以精確到1mm,有助於術前評估及手術的計劃,骨折碎片有幾塊,術中要怎麼拼回去!或者是有些腫瘤的病人,腫瘤有多大,周圍有沒有血管神經包裹(增強CT是可以看到血管的);此外CT三維重建目前還應用於骨科各種腫瘤假體、人工椎間盤等材料的打印,全都是根據患者的CT三維重建模型做出來的.......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CT是重要的,也是必須要做的,而不是說像大家想的一樣醫生亂開檢查!(其他科室也一樣,血管外科、肝膽外科等等各個外科CT三維重建目前已得到推廣)


2、術前檢查做胸片,看出肺裡面有東西,為什麼要給病人預約CT?

做過手術的患者可能都知道,手術前有幾個常規檢查是幾乎每個外科手術前都會做的,其中一個就是胸片,這個檢查主要是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肺部病變,說白了麻醉手術,人活著就一個心腦肺,心臟停了、肺不呼吸了、腦子壞了人也就沒了!

因此胸片作為術前的一個常規檢查是必須要做的,若是胸片排出來沒有明顯的手術禁忌症的話(一般結果會報:胸片未見明顯異常),那就可以不去管它,也不用做什麼CT浪費患者的錢了。但是如果胸片報的是有異常,比如說可見結節影啊、肺血增多啊、密度不均啊、毛糙啊等等這些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安排一個胸部的CT檢查了,有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預約增強CT(血管裡面打造影劑,看得更清楚,價格也貴)以及請呼吸科等相關專科科室會診,誰敢保證這個東西是不是腫瘤、是不是結核、是不是感染啊!這些東西對手術來說都是相對的禁忌症,不容忽視!!


骨科CT應用還有很多細節的方方面面,在此不贅述!醫學在發展,先進的檢查技術能幫助醫生和患者早期發現微小病變,防範於未然,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也希望廣大患者朋友體諒醫生,醫患和諧我們人人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