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箏》中73名臥底,沒有常,和江萬朝嗎?

尋找幸運星

千萬別低估國民黨的特務工作能力,僅從1941--1944年,中統和軍統潛進陝甘寧邊區的特務即高達700餘人 ,《風箏》裡一個73人的名單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自然不是滲透人員的全部。

延安當時被稱為民族抗戰的聖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愛國青年,大批青年從四面八方來到,國民黨方面一邊設卡阻攔,一邊趁機佈置相當數量的特務混入,以期在延安長期潛伏,混入黨政軍各個機關,由於甄別困難,雖然其中大部被抓,仍有部分特務順利潛伏下來。



軍統特務的打入有個特點,除去極高級由戴笠和毛人鳳(毛一定了解)直接掌握的重要特務外 ,基本都是成批次潛入延安,批次以特訓班為單位,比如“臨澧”特訓班、“漢中”特訓班等各批次,《風箏》的73人名單應該就是其中一批,這個方法優點是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掩護,缺點是一個被抓招供,容易被抓一串。

1940年,邊區保安處長周興 ,利用“漢訓班”一個反正特務吳南山,在延安五一勞動節的大會會場門口悄悄指認,一次抓捕潛伏特務32名,使戴老闆“漢中特訓班”在延安的骨幹幾乎全軍覆滅。順便說一句,戴笠的心腹沈之嶽偽裝成訪問延安的知名教授助手,也是被周興盯住不放後不得不逃亡的,後期到臺灣後還升任“調查局”局長。



《風箏》裡鄭耀先的延安之行,仿的就是沈之嶽,一直有人懷疑沈是雙面間諜。

從《風箏》的結果看,韓冰是“影子”,那麼江萬朝和他領導的老常就是掩護韓冰的一個特別小組,與其它什麼批次的73人名單沒有橫向關係,一旦韓冰有暴露的危險時,江萬朝就是“影子”的替身,用壁虎斷尾之計,保護真正的戰略級特務。

解放以後,江副政委也確實這麼幹了。


度度狼gg

沒有。

《風箏》一開篇就是圍繞“73人名單”的追殺,結果還是洩露了,曾墨怡和程真兒相繼犧牲。這個事件實際上是對我黨在軍統電訊組潛伏人員張露萍等死難烈士的致敬。從題目中的名單數字來看,72人不包括常志寬和江萬朝,這不是違反所有潛伏名單的邏輯關係了嗎?這就是藝術處理的技巧問題。

可能以前的電視劇在處理這類事情時候,講究除惡務盡,一個瓜一個蒂,故事具有嚴謹性但同時把事情靜止化了。也就是說,故事完美了,但真實性差了很遠。在實際工作中,張露萍等烈士被抓了,但沈安娜、黃慕蘭等潛伏人員仍深藏不露,這種道理是一樣的。因此任何滴水不露的劇情設計從真實性來說都是不大可能的,偶然的因素造成潛伏人員犧牲隨時都會發生。因此,名單上沒有常志寬和江萬朝是可以理解的。

諜戰劇的劇情波浪起伏是抓人眼球的,劇集的壓迫感能讓你一口看完弄出個究竟。那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心理給了此類劇集一定的套路,《風箏》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有一種新鮮感。你身邊可能隨時都有潛伏人員,可能是沒法設定的。這就是常志寬和江萬朝不在名單上的新設計。

應該說戴笠是個心思縝密的人,他除了相信自己對別人的信任都是有折扣的,哪怕是陳立夫、鄭介民和陳恭澍這些人也不行。因此鄭耀先被戴笠懷疑不一定是懷疑他一定就是我黨潛伏人員,也可能會懷疑他是其他派系或異見分子,比如是鄭介民或唐縱的人,甚至是中統的人員,這都是有可能的。尤其劇集呈現的年代是抗戰剛剛勝利,聽聞校長和其他黨內大佬要整治軍統一家獨大,戴笠的敏感性自然就更大。因此,他說出來的話是不是留有幾分餘地都是合理的。這就造成鄭耀先後來判斷江萬朝是影子的結果。不是鄭耀先智慧不夠,而是戴笠用了移花接木的計策,讓江心和江萬朝轉移了視線。這說明,常志寬和江萬朝在名單之外是經過設計的。


令箭鑲玉

  1. 對於六哥在去延安之前,戴笠和他的單獨談話來看,中間確實提到了軍統潛伏在延安內部的特務名單,其中的72位已經暴露,只剩下“影子”,老常以及江萬朝這麼三人。

  2. 那麼這就超出了戴笠所說的人員範圍,鑑於此,我覺得只有一種可能就是:

  3. 第一,先說江萬朝,這個人屬於中途叛變過來的,也就是壓根不再戴笠的名單上,屬於在“影子”危險時,替“影子”擋槍的一個人。這也是戴笠對他的初衷,最後也確實得到了應驗。

  4. 第二,再說老常,我覺得老常不再名單上,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和“影子”是一同被派往延安的,屬於共同的一個小組,他絕對不能暴露,因為如果被抓,“影子”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危險。

  5. 綜上所述,這樣的人員安排,確實能夠體現出軍統戴笠的老辣,這也是六哥直到最後才知道“影子”就是韓冰的一個重要原因。


娛樂八嘎

劇情永遠是編劇的傑作,戴笠的73人名單現實就不存在,一堆雞蛋不能往一個筐裡放。這是搞間諜的鐵規矩。

放出73人的名單編劇只是為了更加突出那一個人的重要。

至於江和老常只是為了情節安排的跌宕起伏。編劇耍的小小花招。在邏輯上出現了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