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和《易經》有哪些不同之處?

易道家根

《易經》有多個版本

我們現在說的《易經》,一般是說《易經》中的《周易》,從考古來說,一般認為上古時期有三個《易經》的版本,分別是夏朝時期的《連山易》,商朝時期的《歸藏易》,和周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周易》。這三本易經,有人合稱為“三墳”或者“八索”,成為中國學者心目中的最高著作之一。

三墳五典,是指中國最古老的書籍。三墳五典一詞最早見於《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杜預有注:“皆古書名。”《尚書序》稱:“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南懷瑾在《易經雜說》認為:“三墳是什麼?三墳就是三易:連山、歸藏、周易。五典呢?就是五經,或者說是《尚書》,洪範五福。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疇,就是《河圖》、《洛書》的理數。

《道德經》也有多個版本

《道德經》雖然成書時間比《易經》要晚,但是經過二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多個版本,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

  • 通行竹簡版

  • 河上公版

  • 馬王堆帛書版

通行本的《道德經》,開篇第一句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帛書《老子》甲本、乙本中均為“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再比如在第六十一章“大邦以下小邦”以及後面的“邦”,均改為了國。

其次整本《道德經》的順序被顛倒,原帛書《老子》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所以《帛書老子校注》一開始就從德經第三十八章開始。另外,第四十章和第四十一章的順序也被調換,導致全篇的邏輯不再連貫。

“群經之首” VS “萬經之王”

中國古代的著作被分為“經”、“史”、“子”、“集”這四類,其中“”的規格和級別最高,“經”代表了該學科、該學問的最高成就和最高標準,一般都是學科的開山祖師所著,而剩餘的後來的學者,只可以用“注”、“疏”、“義”來在某部經書的基礎上進行解釋和發揮。

而在各類《經》中,又有兩本經足以擔當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最高結晶,那就是《易經》和《道德經》,所以又被後世的學者禮讚為“群經之首”或者是“萬經之王”。

確實,《易經》和《道德經》足以擔當這樣的讚美,這兩本經,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和文化思考都值得我們華夏民族的兒女為之驕傲。

我們中華民族從來提倡的就是“尊道貴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本經的內容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最根本的烙印。

所以,從孰高孰低的角度來比較這兩本經書,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周易》崇陽,《道德》尊陰

從學術上硬要做個比較的話,可以簡單得出這樣的結論《周易》崇陽,道德尊《陰》

在現在流傳的《周易》中,尊崇陽的概念到處都是,首先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就是《乾卦》,成為開天闢地的第一卦,孔子還特別讚美道:“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匯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總之,乾卦六爻純陽,是世間所有美好品德的集合和發揮的最高境界。

在緊接著的第二卦《坤卦》中,卦辭也特別提到了“先迷後得主,利牝馬之貞”,在這裡就認為坤卦不可以自己獨立行動,而需要尋找主君即乾陽,並且要像矯健的母馬一樣跟隨公馬(乾卦)行動才行。在其他的六十四卦中,陽爻退卻的、陰爻佔據陽位的,都稱為不吉,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周易》通篇在強調“陽”的作用,並認為“陽”才是萬事萬物的最本源的動力和主宰。

而在《道德經》中,“”搖身一變成為了最本源,而陽則從陰生出來。陰所代表的“柔”、“弱”、“小”,成為了老子在《道德經》中再三強調的概念。

比如:“吾有三寶,一曰勤,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再比如“見小曰明,守弱曰強”,再比如“反者道之動也”,再比如“柔弱勝剛強”,在這些語句中,老子再三強調不可以忽略陽剛背後的陰柔,如果人不懂得“以柔克剛”,不懂得“貴食母”,這樣的陽剛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是不能長久的

《周易》對還是《道德》對?

可以說都對,都不對。

在合適的情況下,擇機而用才是正確的方法。

中國古代的哲學,從不講究食古不化的照搬套用,“當行則行,當止則制

”,這也是為何代表停頓、靜止的《艮卦》之所以有“停”和“行”兩層含義的原因。

《黃帝內經》上追求“陰平陽密”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畢竟,過猶不及。


談者無語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歡的兩部經典。

老子的《道德經》是借鑑了《易經》而著作的。

相同點:它們都是研究“道”的。

不同點有很多,但是最大的不同,我覺得是它們的角度不同。

《易經》著重總體描述了一下“道”總體規律,但是就是沒有提出“道”的概念。

它提出了“道”的概念,從一定層度上來說,它是它對《易經》的延伸。

它借用“天之道”,來說明“人之道”。

主要是告訴領導者要愛護老百姓的經典。

它們都是不錯的書籍。建議多讀讀。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這裡。

如果有更好的意見,歡迎分享。

大家一起學習。


百鍊晴空

老子的《道德經》多側重於講人的修為,注重從精神理念上來傳播哲理學說;而《周易》則多側重於數理推算方面的算式理論。可以這樣形象的比喻也不為過,《道德經》相當於古時的語文課本,而《周易》則是古時的數學課本,一個講的是謀略(即道),一個則講的是術。

我這只是從二者的表達方式和結構上雲歸納而論的,但從其內容實質而論,兩本書都是從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出發來闡述和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道德經》主張宣導的是“道法自然”的思想,而《周易》則以天干(星象)地支(方位)五行(屬性)陰陽(日月)來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從而推測出事物的宿相,遵循一種宿命論的思想。

其實,我們人類所面對的這個世界始終都是神秘難懂的,無論是中國的《易經》,還是外國的《聖經》,都只能解釋神秘世界真相的冰山一角而已。


龍傳天下文化

道德經來自易經。易經是講宇宙萬物的發展規律,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原理。道德經由此而推論出人的規律,人為萬物之靈,也應尊尋自然界規律,陰陽互動,合理處世,以柔軟的姿態,自在的心靈,而淡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