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遇“錢荒”,人民幣資產卻成“避風港”

短短不足兩個月,美元指數狂飆逾6%,資金瘋狂流出新興市場而引爆“錢荒”,股、債、匯市風雨飄搖。禍不單行,眼下油價飆升至100美元/桶的預期也甚囂塵上,這令多數為原油消費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備受打擊。

最新的受害者輪到了土耳其——土耳其央行週三(5月23日)召開緊急會議並在會上決定加息,將尾盤流動性窗口利率上調300個基點至16.5%。當日,土耳其里拉對美元曾一度暴跌5.5%,再創歷史新低,但在加息之後急劇反彈,美元/土耳其里拉應聲重挫至4.5755。

新興市場遇“錢荒”,人民幣資產卻成“避風港”

新興市場遇“雙重打擊”

眼下,新興市場正遭遇“雙重打擊”。在羅伯遜看來,其一就是美元現金利率的激增已經成為非美元資產面臨的最大威脅;其二就是新興市場央行已開始進退兩難,即油價上漲的同時,新興市場貨幣近期的疲弱或進一步加劇通脹,這樣意味著其不再有可以用來抵制油價上漲的緩衝(去年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大漲)。

之所以這次新興市場遭遇“錢荒”,資金在風險消退、估值誘人後仍不願迴流,問題主要是出在利率上,也就是上述的第一重打擊。

新興市場遇“錢荒”,人民幣資產卻成“避風港”

眼下,土耳其央行“捷足先登”,其將此次高達300個基點的加息決定描述為“強有力的貨幣緊縮”,該央行認為通脹正持續構成風險,因此決定祭出強勁的貨幣緊縮以支持物價穩定。根據FactSet數據,土耳其里拉對美元今年迄今仍然暴跌逾20%。

此外,土耳其龐大的經常項目赤字和對以美元計價外債的依賴使該國在貨幣收緊下處於弱勢,美元利率上升意味著該國債務的上升。

新興市場遇“錢荒”,人民幣資產卻成“避風港”

亞洲各國利率以及與歷史均值對比

人民幣資產成“避風港”

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人民幣資產可謂在今年切切實實地成了“避風港”。

首先,2018年人民幣成了機構眼中的“避險貨幣”。人民幣對美元一年漲幅近8%,年初至今漲幅仍維持在2%的水平,CFETS一籃子指數從去年的94上升到目前逼近98的水平(5月18日為97.88),體現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走升。

其次,外資持有在岸人民幣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佔比大增,從此前的不到2%~3%飆升至近6.3%的水平,在中美利差收窄的背景下,外資的興趣部分也歸因於人民幣的相對穩健。“債券通”自開通以來交易趨於活躍,4月日均交易量達到31.1億元,相較開通後前3個月的日均交易量明顯擴張159%。今年一季度“債券通”下的債券交易有67.5%為買入操作。

餘小波解釋稱:“過去一段時間主要因為人民幣貶值、高槓杆、影子銀行等,全球投資人有所保留和觀望。但現在外資認為,中國在降低系統性風險,這是投資者樂見的,也有動力去進行估值重估。”

中國或“寬貨幣、緊信用”

隨著新興市場央行相繼採取政策行動,市場也開始揣測中國央行的下一步舉動。

主流機構認為,今年中國央行仍將繼續降準。“即便是在近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中小型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準備金依舊維持在低位。考慮到MLF仍有4萬億元餘額,並且其中將有2.8萬億在今年內到期,因此在下半年至少還應該會下調一次存准以替換MLF。據此,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增長仍將繼續放緩。”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表示。

所謂“寬貨幣、緊信用”,即一方面監管層面會繼續維持對錶外資產和非標業務的收緊,推進2018年三大任務之首的“防風險”;另一方面繼續通過降準等方式來適度放寬貨幣條件,對沖表外轉表內過程中銀行承受的資產負債表壓力。在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的背景下,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可能會相對堅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