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巧计保太子

张良巧计保太子

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史称张良为“谋圣”。

自从刘邦入都关中称帝,张良便上书汉高祖以素来体弱多病为由,闭门不出。刘邦皇位稳定之后,张良便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了。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大肆剪除异姓王,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及至后来皇室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但是有一件事,还是张良出智才平息了下来,这就是刘邦儿子刘盈太子位事件。

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

刘邦的原配夫人是吕雉,早期的吕雉可以说非常的贤惠,在刘邦没有发迹之前,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二人育有一男一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

刘邦是个无赖,虽说是个亭长,但是经常骗吃骗喝,还醉酒误事,有一次押解犯人,竟让犯人跑了,没法子只有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吕雉一个人除支撑家庭外,还要不时地寻找丈夫,送衣服、送食物。

刘邦起兵后,吕雉带领孩子留在沛县,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来刘邦把家人接到了军中。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睢水被项羽大败,吕雉等一帮众刘邦的家属为楚军俘虏。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楚汉议和才被放回归汉。

等吕雉回来以后,发现刘邦的身边已经有了个戚夫人了。

戚夫人救过刘邦的命,这件事发生在吕雉被俘被扣留期间。那时刘邦遭到项羽的追杀,刘邦逃到了戚夫人家里,戚夫人帮助他逃过了追兵,从此刘邦就和她结上了缘。戚夫人年轻美貌,又擅长歌舞,是以深得刘邦的宠爱。戚夫人和刘邦育有一子,名为如意,很受刘邦的喜爱,常常夸他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跟自己一模一样。

西汉成立以后,刘邦封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戚氏为夫人。

汉初的几年,战火仍然连绵不断,刘邦经常带兵外出亲征。此时的吕雉年龄已经大了,常常留守,伴在刘邦身边的自然是那戚夫人。

作为皇后的吕雉她心里非常清楚,刘邦喜欢的是年轻貌美的戚夫人,自己已经人老珠黄了,已经不会再得到刘邦的宠爱了,于是她就在权利上加大了控制。她安置了很多亲信家人,几乎满朝遍野都成了她的党羽,逐渐有了代刘而王的迹象。后来刘邦察知,刘邦就渐生立后废储的心意了。

戚夫人当然也有权力欲,她自恃刘邦的宠爱,根本不把皇后吕雉放在眼里,察觉刘邦的心思之后,就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据史书记载已经到达“日夜啼泣”之地步,意欲让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代替皇太子之位。渐渐地刘邦的心思也就动了。

刘邦的心思一表露出来,朝野大臣,群起谏争,大家都认为储君之位不能随意更改。这番争论中,刘邦坚定了他的初衷。

吕后眼看刘盈的太子位行将被剥夺,无奈之下只得求救于“智囊”张良。

她亲自跑到张良隐居的地方,向他哭诉,恳请张良伸出援助之手。

张良明白“疏不间亲”这个道理,本不想参与,但是他想到大儒叔孙通说过的话:“太子天下本,本 一摇天下振动。”又考虑到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所以说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

基于这个大局,张良就对吕后说:“现在只是靠恳求圣上已经保不住太子的地位了。”

吕后一听就急了,她上前一步拉着张良的衣袖:“那该怎么办呢?”

张良思虑了良久,对她说:“现在只有他们能救太子了。”

吕后忙问:“他们是谁?”

张良就告诉她,能救太子的人是四个白头发的老人,被称为“商山四皓”,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现在都八十多岁了,是当世四大隐士高人,他们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如张良所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现在他们竟然都陪读在太子左右,可见太子已羽翼强硬,今非昔比,奈何不得了。他不由得长叹一声,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易立太子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