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为什么说一朝君主一朝臣,一个朝代一代不如一代直至被推翻吗?

布仪

问题所说的“一朝君主一朝臣”一般流传更广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是朝政的更新,即所谓朝廷的人员更替(主要是核心权力部门),这句话并不包含褒贬,朝政更新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新君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品德。因此,问题中所说一代不如一代反倒不属于“一朝君主一朝臣”的范畴了,一代不如一代更趋向于新朝天子旧朝臣(还是佞臣),一般来说一朝的朝政崩坏就极有可能造成国家的灭亡,如秦二世,隋炀帝。

明中期的朝政更替就很能够解释“一朝天子一朝臣”:

1、成化一朝

成化朝的朝政最突出的宫廷压倒政府,太监“奸欺国政”的方式是内有司礼监、东厂、西厂、锦衣卫,外出提督京营、监军统兵、担任镇守等。成化一朝,宦官操纵官吏的任免,明朝出现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传奉官,即官员任免只须皇帝中旨而毋须通过政府,特别是尹旻通过太监获得吏部尚书的职务,就足见这一朝朝政之腐败。汪直所提督的西厂更是敢擅自逮捕三品以上的京官,王越拉上各汪直的关系竟让做到了兵部尚书的官位。

此外,成化帝宠溺万贵妃,一批溜须拍马之辈就走了万贵妃的门路。朝堂上,有李孜省为首的术士势力,内阁的万安被称作“万岁阁老”,大抵明朝的朝政已然到了至暗时刻,很多电视剧里面的明朝印象就是脱于成化一朝。

2、弘治一朝

孝宗即位后,刷新政治,任用贤能,重用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刘健、谢迁、李东阳,时称“众正盈朝”,成化以来的弊政被大力整刷,明朝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3、正德一朝

到了武宗继位,明朝的朝政再次出现180度转弯,八虎主政,刘健、谢迁被迫辞职,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势力再次压倒政府,刘瑾也被称作“立皇帝”。武宗本人崇尚武力,擢升了江彬等一批边将,出现所谓“豹房政治”。正德朝出现了靖难以来罕见的两位王爷谋反的局面,可见当时朝政之坏。

4、嘉靖一朝

明世宗外藩继统,各宗因素综合作用下严格控制宦官的权力,这一朝政治变迁更多地在内阁中流转,首辅的任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需要。起初由“拥戴宰相”主持朝政,其后改由“议礼宰相”,中期由“青词宰相”主持朝政,后期又由“心学宰相”主持朝政。嘉靖帝在位时间很长,可以说出现了“一朝天子几朝臣”。

隆庆朝任用高拱、万历朝任用张居正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例证,隆庆、万历朝的朝政并没有出现明显不同,可见,“一朝天子一朝臣”出现的结果有三:变好、变坏、无明显变化。


孝陵卫小校

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意思就是指当权者的地位容易变动,可能今天你是皇帝,明天你就是个臣子,在过一天你就是个平民百姓了,这句话一般是用在一个朝代的末期,内忧外患的时候,朝廷政权开始摇摇欲坠了,那时候的帝位极不稳定,很可能就被推翻,不久就失去天子之威了。

“一个朝代一代不如一代”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不愿意生活在上一个朝代的压迫之下,才推翻他们建立新的朝代,新朝代的帝王呕心沥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才换来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新的朝代和国家是慢慢强大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子孙在安逸中长大,没受过战争的洗礼和战火的摧残,不珍惜国家建立的来之不易,又生在万人之上帝王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敢说个“不”字,逐渐开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荒废自己而误国,国力下降就开始剥削百姓,百姓常年受到政府的打压和压迫,又开始有新的人物领导开始反抗,最后因不得人心而被推翻灭国,这种事情历史上多的数不胜数,哪个朝代不是因为末期的帝王昏庸无能,荒淫无度才被推翻的,如果一个朝代每朝的帝王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话,我只能说是不可能的,

绝对不可能


所以我个人感觉封建王朝最大的诟病就是“世袭”,管你为人和品德,只要父亲是皇帝,儿子一定是帝王,所以导致很多有才能的人无法领导国家,或者一个好好的国家被一个庸才所领导,所以现代社会很多的国家都开始用选举法来诞生有能力的领导,这样才能让一个国家有长远的发展和前途。

鄙人不才,一些愚见


随时看精彩

纵观历史,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只要是帝王更替,新一代帝王总要对以前的臣子进行洗牌,其目的就是巩固王朝维护皇家无上的地位,虽然以前的臣子都是自己家的,都是效命于自己的王朝,但是总会有一些臣子,仗着自己的丰功伟业除了皇帝,其他都不放在眼里,然而这就会功高盖主,皇帝对这些大臣就不满意,就要想办法削弱他们的影响,甚至找机会除掉这些臣子,几乎历朝历代都会上演新帝清洗朝堂的血腥事件,但是这就会大大减弱朝堂的核心力量,那些有能力,想要建功立业的,一心一意为国家的臣子,可能会因为站队错误被牵连或者不满意国家的政策言论不当受迫害等等,因此大大阻碍了国家的进步,因为要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需要时间精力等,然而在古代物质生活不像现代那么丰富充足,要培养人才不太容易。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帝王更替中因建立自己的心腹臣子不断削弱和消耗国家的国力,而且可能在因帝王的一己私欲,或者乱臣贼子的诛心使国家走向歧途,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各地揭竿而起,推翻腐朽的王朝。


钓鱼浪客

这个和君主个人有关系,但并不是君主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制度的弊病,随着时间推移,积重难返,最终朝廷会失去公信力,国家经济崩溃,军队战斗力减弱,军队腐败,比如严重的克扣军饷导致士气全无。法律形同虚设,国库空虚……这时候内部叛乱或者外敌入侵,就很难应付。就具体来说,其实各有不同,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死法,不可一概而论,比如秦朝死于暴政引发的内部起义,西汉死于内部权臣篡位,东汉死于内部军阀割据,东晋死于权臣篡位,隋朝死于权臣叛乱,唐朝死于内乱内战,北宋南宋都死于强大的外敌入侵 ,蒙元殖民帝国死于被征服的汉族独立战争,明朝死于饥荒和经济崩溃引发的农民起义,鞑担清朝死于汉族革命武装起义+权臣篡位……看看,所以简单的一句“一代不如一代直至被推翻”,不足以概括中国朝代变更的历史


sdcch

在封建时期,君权是凌驾在一切之上的,哪怕是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在君权面前都是臣服般的存在,所以当权利发生交接的时候,以前依附于核心权利周围的人对于新帝而言,都是有可能影响到新帝稳定统治的潜在威胁,因此就要逐渐将这些人排斥在权利核心之外,所以就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皇帝也想用自己的人啊,知根知底还听话。老皇帝一般也知道这些道道,所以会及早的给新皇帝培养辅佐班子。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更简单了,打江山的都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知道一切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会珍惜,见惯了生死离别,生民多艰的他们更知道体恤百姓,第二三代一般也是受到自己的父辈们的影响,所以也不容易出昏君,至于后面的皇帝嘛那都是在女人太监窝里长大的,风花雪月知道不少,但是真要让他们做到前面皇帝的样子,很难,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历经过不一样人生阅历的皇帝还能勉强成就一个中兴(唐玄宗,明孝宗等),但是之后国家慢慢的还是会逐渐走向衰弱。


咸平四年望帝遗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会看到很多君王登基后,都会重用其浅邸时期的奴才,比如我们喜闻乐见的,高俅、李卫等等,他们其中有的没有太高的治国才能却得到重用,这反应了皇帝用人首先看中的是忠诚,皇帝的命令不论正确与否都能被坚决的执行,这样他才能控制这个国家。

自明以后,皇权彻底失去制约,使得一个国家的命运将完全系于皇帝一人之身,他若贤明,国家可以实现太平盛世,百姓可以吃饱穿暖有片瓦遮头;他若暴虐荒淫则,政治混乱,民生凋敝。而盛世,一般都会发生在每个王朝的前期,这应该是因为国家初定,皇室对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拔会比较严格,尤其是开国皇帝一般都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选人用人眼光独到。明君圣主毕竟难遇,而后人也很难超越,皇帝的庸碌与惰怠终会为国家的衰败埋下伏笔。


嫑忈2018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个朝代的更迭又都是看起来差不多的,总得来说就是末代都是暴虐皇帝,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是腐化严重,底层人民过的是名不聊生,所以说大多都是后朝翻前朝,从而开创了一个开明的朝代,人民安居乐业,吏治清明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几位皇帝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把国家搞好了,人民富有了,国家强大了,国库也有钱了,所以后来的皇帝难免会出现贪图享乐,大把花钱,上至皇帝下至各级官员都开始思想腐化,贪腐一系列问题又会出来,然后百姓又民不聊生,所以又会出现朝代更迭

那为什么又说一代天子一朝臣呢?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自己这一辈跟上一辈有代沟,那么有代沟就会造成思想上的不协调,皇帝的想法往往会遭遇阻碍,所以当代皇帝还不如用自己熟悉或者想法跟自己一样的人,那么这类人通常都是自己身边的人,所以上一代大臣被替代那也就说的通了


了解历史通古今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是必须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先皇所信任的不是现任皇上信任的,用人那必须的用自己信任的,也就是所谓的自己团队。他必须重用自己那个团队成员,一是这些人对他比较忠心,二来他也好管理,自己的皇位也更牢固。老臣们该回家的回家,该调动的调动。

一个朝代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推翻。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花开花落几十年a太快

物极必反,阳极必衰,能建立一个王朝的团队必定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完全合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因为天子都会学习帝王之术,上一代的团队等皇帝殡天后也害怕功高震主的情况发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新皇帝抛开上面说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上一代的臣子都老了啊,想用也要有条件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