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壓,要不要吃阿司匹林?

範範範小軒

阿司匹林確實不是降壓藥,因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包括出血性的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70%以上的腦卒中都高血壓有關。而缺血性腦卒中佔腦卒中的大部分,所以

高血壓病人用阿司匹林預防缺血性腦卒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是有條件,有適用症的。

阿司匹林最先是作為一種解熱鎮痛藥應用於臨床,現多作為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及復發。對於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肥胖、吸菸、年齡大於50歲者,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其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阿司匹林的作用與劑量有關:<100 mg/d時,抑制血小板。這一抑制作用持續血小板的整個生命期(8 ~ 9 d),臨床表現為出血時間延長。

非心原性卒中所以阿司匹林臨床推薦:(1)抗血小板藥物優於口服抗凝藥物。可選氯吡格雷(75mg/d)或阿司匹林(75—150mg/d)。對於高危患者,氯吡格雷優於阿司匹林。(2)考慮出血風險,不推薦常規使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但對於頸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或1年內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患者,應聯合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100—300mg/d)。

使用阿司匹林做為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的總體原則應根據患者的危險分層,選擇中高危患者給予阿司匹林。而下列患者不應使用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無任何危險因素年齡≤65歲的女性,高血壓患者既沒有心血管疾病也沒有。腎功能不全或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伴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


臨床推薦:(1)合併下述3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建議:

(1)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男性/>50歲或女性絕經期後、高血壓[血壓控制到<150/90mmHg]、(血壓要控制到這個水平很關鍵的,否則容易引起出血)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肥胖(體質指數≥28kg/m2)、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史)、吸菸。

(2)合併慢性腎病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使用阿司匹林。

(3)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心血管低危人群或出血高風險人群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30歲以下或80歲以上人群缺乏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獲益的證據,須個體化評估。

(4)所有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應權衡獲益/出血風險比。

(5)對阿司匹林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以氯吡格雷75mg/d口服替代。

老年人傷不起

上百元神經營養神藥與幾塊錢的腦復康有啥區別?

怎麼預防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

腦中風臥床病人一個重要的護理措施一定注意?

高血壓病人吃降壓藥後反而更加頭暈是怎麼回事?

動脈瘤術後服用雙抗後為什麼仍然發生腦梗塞?

後交通動脈瘤栓塞術後動眼神經麻痺能恢復嗎?多久才能恢復?

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兩大法寶!


神經介入戴醫生

小劑量阿司匹林可用於預防腦缺血發作、暫時性腦缺血、心肌梗死、動脈瘻或其它手術後的血栓形成。實踐證明,小劑量阿司匹林不僅能減少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也能降低腦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mg,可使心肌梗死發生減少36%,心血管意外發生減少15%。阿司匹林一般每日服75~100mg,對預防腦卒中、心肌梗死的復發等是有益的。但在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服用阿司匹林會出現以下不良反應:有時會出現嘔吐、噁心、腹痛;大劑量和長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隱性出血,加重潰瘍和消化道出血等。如果在餐後與適量碳酸鈣同服,可減少反應的發生,但不宜與碳酸氫鈉同服,宜間隔2小時左右。

(2)由於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出血時間,因此正在使用肝素或華法令抗凝劑者及有嚴重肝病或出血性病變者不可服用阿司匹林。手術前應停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不止。

(3)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消化道潰瘍出血者、出血體質者、哮喘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應禁用阿司匹林。

(4)長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現頭痛、眩暈、耳鳴、嗜睡、視聽力減退、出汗等反應,嚴重者有精神紊亂和酸鹼失衡,遇到上述情況應立即停藥。

(5)有過敏性鼻炎、鼻息肉、慢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過敏性症狀)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心功能不全者、血小板減少者,應慎用阿司匹林。


中國藥聞

得了高血壓要吃的一定是降壓藥。但是,臨床上確實有很多高血壓患者,除了吃降壓藥,還同時口服阿司匹林。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此類患者多數合併有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長期高壓或是血壓的大幅度波動等會造成血管內膜下脂質斑塊破裂,從而暴露破損的血管內皮,這會觸發我們機體的血管保護機制,使血小板聚集,然後會網絡各種凝血因子、纖維蛋白等形成團塊,也就是動脈血栓,企圖去堵住破損處,以此來修補破損血管。這個過程就像是水泥漿修補破損的牆面一樣。聚集成團的血小板就相當於水泥塊,破裂的牆相當於受損的血管內皮,聚集的血小板以及掉下的斑塊並不容易“牢固”地粘附於血管內皮,易脫落,堵塞血管,發展為梗死。

由此可見,高血壓患者更容易合併心腦血管意外。而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所以臨床常見高血壓患者同服阿司匹林。

此外,它還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可以解熱鎮痛,平時有個“頭疼腦熱關節痛”的,吃阿司匹林也是可以緩解的。還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胰腺癌、結腸癌等。所以,高血壓患者同時合併有以上疾病也可同服阿司匹林。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對於高血壓患者是否都應該服用阿司匹林,指南里有明確規定,中國規範使用阿司匹林專家共識建議以下情況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病:

高血壓患者,且血壓控制在150/90 毫米汞柱以下,同時有下列情況之一,可應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1)年齡在50歲以上;2)具有靶器官損害,包括血漿肌酐中度增高;3)糖尿病。

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減低心腦血管發病,其機理主要是通過減少血栓素(TXA2)的合成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實際服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卻男女有別,阿司匹林有降低男性心臟病和中風發生的雙重效果,但對45歲—65歲的女性僅能幫助預防中風,卻不能起到預防心臟病的作用。

但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一定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胃腸道不良反應,尤其是消化道大出血。即使每天服用81毫克小劑量阿司匹林也可能使腦出血和胃腸道出血的危險增加2-4倍。屬於下面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的服用時應該慎重。

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1、原來有消化性潰瘍病、胃潰瘍等“胃病”的患者。

2、高齡患者,尤其是年齡大於70歲的患者,胃粘膜修復能力下降,容易出血後不易止血。

3、平素有吸菸、飲酒等嗜好的患者,吸菸、飲酒可直接損失胃粘膜,易誘發出血。

4、同時在服用非甾體止痛藥或糖皮質激素,聯合多種抗血小板或抗凝藥時。

阿司匹林的禁忌症

所以高血壓患者是否要服用阿司匹林,也要根據一定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來綜合判定。


醫患家


不錯,阿司匹林是一個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具有抗血栓作用。那它能降血壓嗎?回答是否定的。它不但不能使血壓降低,反而會輕度升高血壓。這是因為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氧酶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導致血管收縮和水鈉瀦留,引起血壓升高。



那是否有高血壓就要吃阿司匹林呢?非也!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並非僅高血壓一個危險因素。

高齡、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等也是ASCVD的高危因素,需要進行綜合評估。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高血壓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風險者(10年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10%)需要應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2016 年中國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研究組開發出了首箇中國人群10年ASCVD風險預測模型。下圖是10年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評估流程圖。


根據該模型建議伴

有以下兩個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1)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

(2)吸菸

(3)低HDL-C(<1.04 mmol/L)

另外,高脂血症(LDL-C≥4.9 mmol/L或TC≥7.2 mmol/L)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當然如果合併高脂血症高血壓,更需要進行預防了。


綜上所述,並非所有高血壓患者都有應用阿司匹林的指徵,需要進行ASCVD風險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應用阿司匹林。如果應用,需要注意將血壓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



劉藥師話用藥

這兩天在我們家小區裡遇到二樓的張大爺,張大爺最近比較煩,特意趕在我上班的路上等著我,說是要問個問題。原來張大爺明確診斷高血壓已經有五年了,同時有糖尿病,他一直吃阿司匹林。結果這兩天她兒子突然打電話給他說,不叫他吃了。因為他兒子在電視上看到說阿司匹林根本就不是降壓藥,而且常吃阿司匹林可能導致胃出血等大出血事件。

張大爺遇到的問題也是我今天要說的問題:得了高血壓到底需不需要吃阿司匹林?

一、根據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如果你是下面這些情況的高血壓患者,推薦每天服用100 mg 阿司匹林:

有冠心病病史。

有腦梗塞等缺血腦病病史。

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比如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症)。

二、如果您沒有上面這些情況,但是有下面這些情況的,也建議吃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推薦每天75~100mg。

高血壓合併有糖尿病。

有高血壓的靶器官損傷,例如左心室肥厚,頸動脈斑塊,腎功能異常等。

三、如果醫生認為你10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學術名詞是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10 %,也可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預防。

四、70歲以上和50歲以下的人群,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需要常規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所以,對這些人群使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慎重。

最後,提別指出的是對於高血壓人群使用阿司匹林要特別指出的是:高血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要注意在血壓控制穩定的情況下(< 150 / 90 mmHg)。如果在高血壓狀態沒有控制好的情況下有可能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張之瀛大夫

小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mg)是抗血小板的藥物, 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性的心血管意外有預防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胃腸道損傷甚至出血的風險。因此,不是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服用,應就服藥的獲益和風險進行評估,當獲益大於風險時,才需要服用。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當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破裂時,預防動脈的栓塞,減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小劑量阿司匹林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是指患者已經確診上述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高血壓患者如果合併這些疾病時,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嚴重心血管事件風險25%,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下降1/3,非致命性腦卒中下降1/4,所有血管事件下降1/6。

一級預防是指尚未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為了降低首次發病的致死、致殘等嚴重後果來服用阿司匹林。高血壓且血壓控制到150/90 mmHg以下,同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年齡>50歲;②有靶器官損害;③糖尿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應注意:

(1)需在血壓控制穩定(<150/90 mmHg)後開始應用,未達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

(3)合併活動性胃潰瘍、嚴重肝病、出血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停用阿司匹林。


健識局

這確實是容易困惑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排除那些有禁忌證不適宜吃阿斯匹林的人。在沒有禁忌證可以吃阿斯匹林的高血壓人群中,是不是需要吃也要分別對待。

小劑量阿斯匹林作為抗血小板藥,主要作用是防止血小板聚集,用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後血管壁內膜不光滑、粗糙,可以吸引血小板在內膜表面聚集而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如果斑塊破裂則形成血栓的風險更大,所以服用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以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但是,抗血栓形成就會增加出血風險,因此首先要排除出血高危的患者。

如果高血壓合併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又沒有服阿斯匹林的禁忌證,服用阿斯匹林是應該的,也是被各國指南推薦的。

如果僅僅只是高血壓,那就要根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來確定,我國專家共識推薦的是10年冠心病風險大於/等於10%。具體到高血壓患者,合併下列3項高危因素中任意1項就推薦服用阿斯匹林:(1)年齡大於/等於50歲;(2)有高血壓靶器官損害;(3)有糖尿病。或者,合併下列4項危險因素中2項或以上也建議服用:(1)高膽固醇血癥;(2)肥胖(體重指數大於等於28kg/m2);(3)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小於50歲,女性小於65歲發病);(4)吸菸。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服用阿斯匹林要在血壓控制穩定後開始,即要求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曾經見一些網絡健康養生文說年齡超過40歲的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以常規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我想提問者也是看了某個帖子說高血壓患者要常規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吧!

儘管不瞭解你的高血壓程度以及你有沒有併發症,都不建議你自服阿司匹林。因為是藥三分毒,在沒有明確用藥指標的前體下,不建議自行服藥。

阿司匹林的確是好藥,可以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不會延年益壽,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腸道症狀或者出血傾向。

只有下列人群可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1.已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2.屬於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者,如高血壓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經過醫生評估10年內心血管事件風險大於20%者,年齡超過50歲並吸菸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的男性等。

即便是這些人群,也需要經過醫生的評估之後,根據醫生的指導再常規用藥。

高血壓患者要想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可不是單單阿司匹林就可以的,除了科學用藥以外,還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人健康網

其實不然,錯誤的服用阿司匹林,不但不會得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卻可能會出現一些出血等不良反應。

而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而需要根據高血壓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而定。如果是高危的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內,加上他汀類藥物等藥物來預防,但是如果是低危的患者,就不需要積極的服用阿司匹林。

從簡單來講,如果高血壓患者,男性大於50歲,女性大於60歲,再合併一項以上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危險因素,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這些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