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赶路的途中会有很高的死亡率吗?

汪青兰

在古代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长时间舟车劳顿,还是很辛苦的。

连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都有可能暴毙于东巡途中,普通小民在路上的各种突发情况就更多了。

被称为“千古奇人”的明代人徐宏祖,号霞客,一生用超过一半的时间外出考察,足迹遍及今二十余个省、市,在其名著《徐霞客游记》一书中,记载了其游历见闻。也让我们得以了解古人旅途之艰险。

徐霞客游记》书影

崇祯十年(1637年),这一年徐霞客51岁,这一年出游,他在湘江遇到了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晚。

二月十一日。静闻登舟未久,则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余时未寐,急从卧板下取匣中游资移之。越艾舱。欲从舟尾赴水,而舟尾贼方挥剑斫尾门,不得出,乃力掀篷隙,莽投之江中,复走卧处,觅衣披之。静闻、顾仆与艾、石主仆,或赤身,或拥被,俱逼聚一处。贼前从中舱,后破后门,前后刀戟乱戳,无不以赤体受之者。余念必为盗执,所持紬衣不便,乃并弃之。各跪而请命,贼戳不已,遂一涌掀篷入水。入水余最后,足为竹纤所绊,竟同篷倒翻而下,首先及江底,耳鼻灌水一口,急踊而起。幸水浅止及腰,乃逆流行江中,得邻舟间避而至,遂跃入其中。时水浸寒甚,邻客以舟人被盖余,而卧其舟,溯流而上三四里,泊于香炉山,盖已隔江矣。还望所劫舟,火光赫然,群盗齐喊一声为号而去。(《徐霞客游记 · 楚游日记》)

在群盗入舟,“前后刀戟乱戳”、“贼戳不已”的危急情况下,徐霞客算是捡回一条命,然而他的行李、路费却被洗劫一空,并且这并不是他游历途中唯一的一次遇见强盗,在其日记中,记载有至少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粮绝。就连他的旅途同伴——静闻,也是在旅途染病而亡。徐霞客在出行时带着一把铁锹,当真是做好埋身山水的准备,由此可知在古代行路之难。

徐霞客像

古代之所以出行中多发意外,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古代的交通方式单一。水路行船,旱路车马,想要远距离出行,就需要在路上花费很多日程,水路虽然便利,但是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舟车劳顿,就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概率。

二是社会环境问题。正如徐霞客路途中屡次遇到强盗,不管是在大一统时代还是在分裂时代,古代的治安条件确实是令人担忧的。天高皇帝远,盗贼起山林,官方的驿道尚好,一些偏僻的道路,就不是很安全了。

三是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寒暑瘴痢,冬寒夏溽,万一在路上生了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徐霞客的旅伴静闻,就是在旅途染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最终一命呜呼,埋骨他乡了。

由此可知,在古代长途出行,是相当不易的。


熊二History

古人出行,旅途的安危,与世道安稳与否有很大关系。

我们可以看几条材料:

(唐开元年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唐代,胡人骑骆驼俑)

也就是说呢,在开元盛世,大唐统治的广大领土内,道路交通比较发达。假如你在那个时候出门远行,可以在路上租驴,就像今天租车一样方便。而且沿路还有酒店,可以打尖歇脚,吃到可口的饭菜。最重要的是,哪怕你到千里之外,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更不用携带任何的防身武器。

不过,说归说,这种一片祥和的景象并非普遍现象

,很多时候在旅途中还是会遇到强盗的。在当时的文献记载中,也有不少出门遇到强盗的例子。比方说,晚唐时期有个诗人叫李涉,他写的诗比较有名,所以招来了不少“粉丝”。有一次,他坐船去看望远方的弟弟,结果在路上就遇到了水贼。强盗们问他是谁,他就老老实实地说:我是李涉。没想到,这些强盗一听大喜过望,表示不抢劫他的,但是“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也就是让他写首诗。李涉一想这有什么难呢?于是挥毫泼墨就写了一首: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强盗们一看,李涉这首诗分明在嘲讽时局,暗示他们“盗亦有道”,纷纷大喜过望,恭送李涉离开。

当然,我们不难想象,假如这位旅客不是李涉,怕不是就得像《水浒传》里面说的那样,要么吃“馄饨”,要么吃“板刀面”了。


陆路交通同样有风险。比如说下面的这幅唐代壁画,来自于敦煌莫高窟,它所描绘的正是商人在山中遇到强盗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商人们牵着驴,驴背载满货物。强盗手持长刀从山中走出,商人们纷纷点头哈腰,面带愁容。

(商人遇盗图·莫高窟)


以上说的,还是在大致和平稳定的背景之下,假如遇到了战乱,那出远门可就成了高危行为。

初,景至,便望克定京师,号令甚明,不犯百姓。既攻城不下,人心离阻,又恐援军总集,众必溃散,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梁书·侯景传》

这段记载说的是侯景之乱的事儿。侯景进攻建康城时,一开始还颇有点“吊民伐罪”的意思,比较讲究军纪。到后来攻不下来城,军心涣散,也就破罐子破摔了。这些士兵瞬间成了土匪,肆意抢劫、杀害,建康城周围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富豪大户纷纷倒了大霉,更别说过路的商旅了。


当然,在古代出门,除了遇到人祸,也还有天灾,比方说在路上碰到地震洪水,躲都躲不及。再比方说,古代自然环境好,翻山越岭时碰到个大虫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儿,您如果不成群结队,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总之,假如生在古代,就得牢记着——出门有风险,旅途需谨慎。




考古军中马前卒

古人赶路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且在旅途中死亡的情况确实比较常见,不过这死亡率到底高不高还真不好说

。古代旅途的艰险与很多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说说古人在旅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豺狼猛兽

古代的时候自然环境要比现在好得多,从大漠到海南岛到处都有老虎、豹子、狼等猛兽。这些猛兽可不是现代动物园里养的哪些,而是货真价实的猛兽,遇到人可是要吃人的。《水浒传》种李逵的老娘不就是在旅途中被老虎吃了么,所以猛兽绝对是古人旅途中的一大危险。

路遇劫匪

古代有一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一些偏远山区,有的人白天当农民,晚上当劫匪,专门截杀那些过路的外地人。如果赶上动荡的时代,山大王更是遍地都是。古典小说里写客商的死,很多就是在外被人谋财害命。

交通不便、天气恶劣

古代的交通状况自然比不得现代,如果在遇上恶劣的天气,那简直是要了人的命。泥石流、山体滑坡这些自然灾害,随时都会吞噬旅途中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古人也不傻,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旅途中的危险。古代都建有官道,并且每五里一设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大家也都会尽量在白天路赶路,夜晚住宿,有的时候也会结伴而行。

总之在盛世还好,乱世那可就不好说了。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学斋

这个看哪个时期了,一般盛世的情况下死亡率不是很高的,起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古代的官道和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的大路还是比较安全的,白天路人会不少,还有官府之间频繁往来送官文的差役。夜晚都住宿,过危险地段则结群而过,而且~还有水道这种当年的高速公路呢。

不过要是在乱世就不行了,兵卒劫掠,官府不作为而引起的盗贼四起,尤其是农民吃不饱而白天种地晚上截杀过往路人的例子数不胜数。再赶上有疫情,路上得了病,碰上见财起意的,不给治也就算了,被活埋的几率也不小。所以在乱世出远门,安全是没有保障的。

宁当太平犬,不当乱世人。珍惜和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