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

续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

在上一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的文章中,就费雪方程式MV=PT,得出结论,货币供应并不在多,只需要货币流速增快,也可以导致GDP增加,经济繁荣,物价上涨。也就是说,所有的融资资金,都具有极强的支付转移压力,可以大大刺激交易的发生,大幅加快货币的流速,从而达到快速繁荣经济的作用。因此,社会杠杆水平的上涨,是经济繁荣的内在核心因素。本篇,我们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一个很明确的概念:融资即产生债务,但是产生债务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定要加以区分。

而间接融资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银行信贷方式提供融资。这个融资模式就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约束来运行。本身是有漏洞的(具体不细谈),会导致派生存款,也就是会派生出货币供应。这个因素,才是我国M2高速增长的核心因素。

历史上的银行,只提供存款和贷款业务,即使货币派生,在实物货币时代,你交易必须去取现,假如商行提供的信贷越多,则央行的法准就会越多,于是社会的流通货币供应,就会越来越少,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到达抑制信贷需求的目的,社会总债务规模不会无休止增长下去。

而引入近代20年才出现的电子货币来思考分析这个问题,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的银行体系,同时更是一个交易支付平台。经济交易不需要取现。

也就是说,近代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个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货币现象,跟传统的金融货币现象是完全相反的规律。

实物货币时代,随着银行的信贷增加,会导致央行法准越多,从而令商行的超额准备金越少,因为所有的交易必须通过现金交易,那么流通货币规模可以认为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商行的超额准备金。这个流通货币就会随着商行的信贷的增加而减少。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

而电子货币下,法准虽然储备在央行,但是货币的流动性却仍然存在于社会上,于是会导致商行的信贷越增加,即使央行的法准也更加增加,但是社会的流动性并不等于流通中的现金M0加商行的超准了,而是等于M1。社会上所有具有交易支付能力的活期存款。而这个规模,目前为53万亿左右,远超基础货币31万亿规模。这就导致社会的信贷越多,社会的流通货币不是减少而是反而越多,导致经济越发达,资金的获利能力越高,信贷的需求越多,形成了循环,而这个循环,更像是音响系统中的声反馈现象,引发啸叫,假如不处理,会烧毁机器。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同样是融资,同样是债务,一定要思考电子货币体系下的银行间接融资规模为何如此极度繁荣。

中国自发明纸币以来,从来就控制不住自己滥发钞票的手,积习难改;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货币体系与历史上以往的货币体系完全不同了。

央行可以发行基础货币,但是商行可以通过信贷派生出货币供应,然后,历史上的偶然性,让电子货币在近代20年出现了,这个新事物,能令电子货币这种非实物货币实现了远程支付和远程交易,除了可以加快货币流速外,更会令很多传统的经济和金融理论中抽象出来的观点和规律变得逆反过来。所以用归纳法思维用传统的理论不适合来分析这样的新事物,必须用演绎法思维,在严谨逻辑的基础上,对新事物进行重新抽象模型,总结规律

有人认为:经济没有规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不承认经济规律,所以成功了,拉美国家是在世界银行等机构要挟下,遵守经济规律,所以破产了。其实,经济一定是有规律的。假如你认为某种规律运行是错误的。那么不是规律错了,而是你总结规律错了。我国的货币体系,就一直在按规律走。

我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30.7万亿,但是M2有173.8万亿。始终满足一个公式(部分准备金率约束)的规则下运行。

续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

红线为M2的理论极限,蓝线为真实的M2

理论上,蓝线无法超越红线,不会出现交叉。但是一旦交叉,就代表货币乘数极限化释放了。这个时候,商行的流动性,必然紧张。银行揽储,信贷额度减少,拆解利率上升,降准,等等,都是正常的应对和金融现象。

央行两次在春节进行TLF,和CRA临时紧急释放流动性的动作,也体现在图形上了。

续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

不过,有人提出疑问:大楼间走钢丝,十有八九会掉下来,但中国就是不掉下来;所以不用讨论走钢丝本身,只需要说清楚中国为什么不掉下来。其他国家效仿中国做法,也可以不掉下来吗?委内瑞拉引入支付宝来解决问题,行吗?

我们来解释一下一直踩钢丝踩得很好的原因——

续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

这个图形中,红色部分就是商行的超额准备金,为啥单独提这个?因为商行的超准,是所有经济交易和各种业务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过去很多年,红色区域越来越萎缩,其实,踩钢丝越来越难踩,直到最近红色区域几乎没有了。

然后,我国高层领导,反复提“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我们当局的个性,不到非不得以,是不会用这样吓人的字眼的。这样提,并非空穴来风。图型上,可以很清晰看出,商行的流动性极度紧张了。

因此,客观数据背后体现出来的就是运行规律。

我在13年预测,未来必然频繁降准和降息。接下去,我们看到在14-16年频繁降准5次,包括定向降准为8次,多次降息。我国货币历史上,M1从来没有大幅度超过基础货币,但我提前预测,我国的M1会在基础货币萎缩时,反而大幅度增加,未来M1会超过基础货币20万亿规模。这种很极端的小概率事件,历史上从没出现过;都是根据运行规律推演出来。

续篇|探索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之‘迷’

有人要质疑了:如此数据在其他国家早崩盘了,中国为什么还能喊喊狼来了就行?只要中国经济没有崩盘,经济学就什么都不是。

那我们就谈谈中国的问题。

我曾经预测,我国外占会萎缩,基础货币萎缩。可以清晰看出,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约1万亿美元,外占萎缩了5.7万亿人民币。但是,并没有体现在基础货币的萎缩上,为什么?

是因为央行通过MLF等方式,增加了10万亿规模的对存款性公司债权。而且,这个我也预测到了。我分析认为,未来央行在外占萎缩时,会导致基础货币减少,会释放10万亿无主货币来对冲。也就是说,我国30万亿基础货币中,其中有10万亿的无主基础货币,也就是说基础货币释放的瞬间,是没有主人的。不属于国家政府,不属于商行,不属于任何个人和机构。我们用这个方式,延缓了危机的爆发。这个方式,实际上相当于央行发行基础货币来购买商行的次债。美国的次债在社会上,我们的次债在金融货币体系内部。于是,我又预测了:我国动用法准来直接冲销MLF。——结果是又一次预测对了。

有人认为,这些微观层面的预测没有意义,中国没有崩盘,才是最重要的数据,让所有经济学理论破产的数据。对此,我给个结论性预测:必然崩盘,100%崩溃。

社会融资规模182万亿,债务违约必然杀伤债权人的利益。表面看是债务危机,实际上是令债权人季度头痛的事。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醒醒:真实的风险,就在眼前了!

在此感谢为本篇共享智慧的朋友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