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挫能力成为抑郁症的元凶?家长别不相信!

据报载:某校一名学生因表现不佳,被学校宣布为“试读生”。该生在连续旷课数日之后,竞自杀身亡!有一名学生因一次考试在班上的排名没有进入自己希望的前三名,就跳楼,结果造成终身残疾。有几个女生因受不了老师、家长的批评就不告而别,集体出走,在社会上屡屡受骗却又束手无策。

试问,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唯独这些孩子成为了个例?他们个个都聪明伶俐,为什么会有这样极端的想法?家长!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

孩子抗挫能力成为抑郁症的元凶?家长别不相信!

很多时候,父母未必是有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是缺少基本的保护孩子自尊,以及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常识和知识。

孩子会因为遇到挫折而产生情绪。此时,大人抱着“良好的初衷”而进行规劝和教育,希望孩子在将来有更强的面对挫折的能力,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大发脾气。

抗挫折能力从1岁就要开始:

1-3岁是培养孩子自主和意志力的阶段。因为儿童在这一时期,掌握了很多技能,包括爬行、说话、走路等。这个阶段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出现,开始说“我”和“不”,这个阶段的挫折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比如:孩子不会说话,靠咿咿呀呀和父母交流,虽然说不好,但孩子从不放弃,一直在说,最终可以清楚地学会了说话。再比如:孩子在跌跌撞撞学走路,无论摔倒多少次,他从不气馁、不退缩,继续坚持,很快就学会了走路。这个过程中,只要父母不干预,不吓唬。孩子的挫折教育就能顺利完成。有的父母害怕孩子摔跤,担心衣服弄脏。就抱在怀里、限制孩子,其实就限制了他体验挫折、在挫折中成长的天性。

孩子抗挫能力成为抑郁症的元凶?家长别不相信!

而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是,他有内心足够强大的父母作为榜样,内化父母鼓励支持的态度。在他遭遇挫折时,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会一直陪伴着他,让他能够维持内心的平静,从容面对挫折。如果在孩子性格还没有成熟,心灵还很敏感脆弱的时候,就时常批评孩子,会让孩子遇到外界压力和挫折时,更容易自卑,会在情绪上崩溃掉。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言行真的会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记。尊重孩子的意愿,体谅孩子的感受,用心的关怀和陪伴,不去做批评伤害孩子的事情,孩子的性格才会变得逐渐坚强成熟起来。

案例1:

女儿两岁半,最近感觉特别敏感,做错事情给她指出,就会特别委屈要哭,我已经尝试用很平和的语气告诉她了,还强调没有怪她的意思,只是告诉她这样做不好。她都能特别委屈,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小的时候也特别容易哭,自己想控制住,但很努力都憋不住,我跟孩子姥姥交流过,姥姥说她小时候也这样。这个不会有遗传吧?

回答:可能有遗传的影响吧。孩子有时情绪敏感,指出错误会哭,也可以陪着她,跟她说理解她听到这心情不好,让她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孩子消化这些有个过程,不必过分担心,在大一些就好了。

孩子抗挫能力成为抑郁症的元凶?家长别不相信!

案例2:

女儿原先在托班,人少,老师宠着。现在上了正规幼儿园,班上30来个小孩,她因为坐不住,总是被老师点名,而且因为是环境陌生,都不说话。。。。。现在每天都说不想上幼儿园了,如何帮她好?

回答:和老师进行一些沟通,让老师改变一下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在家练习坐更长时间一些。让孩子分享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其实,孩子经受挫折时,觉得心里难受而无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时又得不到家长、老师的同理,所以在我们看来是遇到挫折时心理失衡的展现。

因此,作为家长,如何能够正确的梳理孩子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抗挫能力成为抑郁症的元凶?家长别不相信!

那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竟究如何来培养呢?

1.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

孩子从刚出生时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有着对未知的探索冲动。从孩子能爬能走时,父母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妙,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或弄乱家里的摆设而限制孩子的自由,同时对于孩子的探索行为给予鼓励。如果教育得当,到了中小学时孩子就会变得兴趣广泛,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时父母就可以进一步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发现他的优势,培养他的爱好,这对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方向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2.让孩子在做事中拥有成就感。

孩子之所以能坚持不懈,很多时候是做事的成功体验让他们着迷,他们喜欢完成事情之后父母的称赞,别人的仰慕,甚至是自己欣赏的满足。所以,孩子的每个进步都需要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肯定,父母对孩子真诚的肯定和表扬,都是孩子成就感的来源。

3.让孩子自己承担相应的职责。

许多孩子敢于面对挑战,就是因为他们有承担失败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很多时候都是在其自我承担中获得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代替,让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太顺,直至孩子受到大的挫折,摔个“大跟头”不肯起来时,父母才知道自己对孩子过度溺爱让他丧失了承担的能力。所以父母要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并学会自我承担,比如让孩子自己定闹钟起床,自己处理与伙伴的矛盾,自己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等。

孩子抗挫能力成为抑郁症的元凶?家长别不相信!

不过很多父母培养孩子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让孩子多经历失败,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压力,甚至让孩子去挑战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2015年3月1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四川一名爸爸,一年中无论春秋冬夏,都让1岁三个月大的儿子光着身子在街上晃悠,而且每天给孩子露天洗冷水澡,给孩子所谓的磨砺教育。这种随心所欲不尊重孩子身心成长特点的教育方法,引起育儿专家的批评,因为这很可能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除了身体健康外,忽视孩子心理承受力,而一味给孩子挫折感,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比如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就提到过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的表现就是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从而使自己内心充满了无价值感,丧失信心,变得自暴自弃或者对未来缺乏信心。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抗挫感的培养,反而有可能让孩子内心变得更加脆弱和自卑。

有句话说的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在陪伴的同时给与孩子最正确的指导才是最准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