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省会为什么是贵阳而不是遵义?

扉曳殇

我来说一下原因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历史原因!遵义在雍正年间才划给贵州!不是因为遵义会议怎么样!也不要太沉迷历史。看现实!遵义需要努力!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是一个政治经济国家!所以行政级别确定资源配置!这是怪胎!要么遵义的领导申请计划单列市,同时加快人才培养!

还有遵义市区狭长,无扩展得更宽阔的高原平原,周围山势太高无扩展空间,而贵阳就山体中等,可向四周发展,且是贵州省正中心,走各县车程适中,是高原中的平坦平原!所以贵阳在地理位置上要比遵义稍微好点!



贵州建省的时候遵义还不属于贵州 那时的遵义算是富裕的 土地肥沃有钱有粮的 贵州才建省 大多数地区都很穷困才把遵义划分给贵州的 !这也是为啥之前遵义GDP一直比省会高 可能是这几年 省zf意识到 要发展 省会先发展好才能带动周边 所以这几年GDP赶超了遵义 !


遵义和贵阳就是一家人,遵义的那个没几个贵阳的朋友,同样贵阳的也有很多遵义的朋友,我第一个女朋友就是贵阳的,两个地方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尊敬。




这个话题看似粗躁却颇为深邃。从网友的热烈讨论中便可窥见与贵阳与遵义作为当今贵州省的老大与老二,激烈竞争局面,同时,也折射出两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及贵州建省的历史背景。

贵、遵省府之争,不只是遵义原属四川后划黔先来后道的这么一个简单数学命题;而是,透过历史背景来看两府的历史演变故事,从中,可窥伺中国古代历代朝廷对贵州这片土地的战略构思。

下面,我来整理一些历史资料,从两个方面为大家解读。



一,贵州,明朝为何要建省?贵阳名称来历



云贵高原中间,有一块不毛之地,历史上由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居住地。春秋时期今贵阳一带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



贵州这方土地,在明代以前其区域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行省管辖。看似荒芜的土地,其实,却极具有军事战略价值。因为地

处西南腹地的贵州,东可接湖广,西可控川滇。可这一方土地,长期处于土司控制下,连年战争,百姓不得安宁,不仅令朝廷寝食不安,更别谈为“拱卫”川滇的根据地,而进兵湖广战略企图。

于是,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中央政府,从秦汉始,就已经注意到贵州的军事战略地位,派唐蒙出使夜郎,也就是这个原因。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便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矩州(今贵阳)、在乌江以北今黔北设播州(今遵义)。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的矩州,辖境相当今贵阳市及清镇、龙里、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宋代宣和元年(1119年)将矩州更名为贵州。州府所在的贵阳,因郡在贵山之阳故而得名。因贵阳古代盛产竹子而闻名,故用“竹”的谐音“筑”来作为贵阳的简称。



而遵义古名是在唐贞观十三年(639年)设立羁縻播州。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辖的罗蒙县改名为遵义县。因此,“遵义”也是历史悠久的老名。



何谓羁縻?给大家插播一个名词解释。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中国设羁縻州始于唐朝。唐朝对一些边远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当年,唐
朝在边疆所置之羁縻州总计有府州八百五十六座。因以其俗以为治所设的土司制度,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废止改自治州。

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采用衙门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中央政府实行间接统治方式。虽名誉上归皇上统治的疆土,但弊端甚多表现在:土司衙门长官世袭后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司之间为争地盘不断发生战争,造成地方政局的动荡。



古代贵州这一方土地,一直处于彝族土司的管辖范围。北部则是播州土司,而东部则是思州土司的领地,南部处于八番顺元宣慰司管控。



历史上,除了东部地区的思州因靠近中原生产力尚好外,矩、播两州

任由大小土司世袭统治。而又因山高坡陡,交通不畅,土地贫瘠,不仅农业技术落后经济贫困;更因争地争水土司之间战争频繁。特别是与中央政府一言不合就翻脸造反。所以,历代朝廷都有改土归流(从中央派流官进行教化管理)想法,只是一直没抓住机会。



机会,给了明朝!但
贵州建省序幕却始于元朝。



元帝国为灭南宋,并非是从北打到南而是先占领云贵川西南,完成对南宋王朝的迂回包抄。蒙古人开国之后,又在贵州境内大量屯兵兴修驿道,借以控制思州、黔中及播州等地连接三省。因比,从元朝始,贵州这片区域就一跃而为西南三省交界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已有了成为一个行省建制的雏形。

朱元璋开国前,为消灭掉盘踞在云南的元蒙余部就告诫出征的将领说:“要夺得云南,必须重视贵州”,“贵州每一梗阻,致使滇南中断”,“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战争结束后便将几十万大军就地留守开垦,此后又将人口稠密的江南一带老百姓调往云贵川开荒种地,也就是史上所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至今,贵阳以北很多姓氏祖先来自江西,就是源于这个历史背景。



到了明万历年间,因思州土司内部为争夺土地和矿产战火连天,朱棣便抓住契机,出兵平乱一并把思州土司给镇压了并实行改土归流政策。随即将黔中、黔西、黔南一带整合将贵州由府升省。因此,思州的改土归流就成了贵州行省的最直接原因。

史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因布政使设在原贵州府,便以贵州为省名,贵阳自然成为省府所在地。



二,遵义为何由川改贵?为什么会有“四川人生得憨,以遵义换龙安”民谣?



下面来说说遵义的历史背景。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距离四川较近。历史上遵义地区称为播州。播州从唐末到明末,世为播州杨氏土司统治,传至明万历年间杨应龙时,已历经二十九代720余年。

本来,杨氏第二十一代首领杨铿已归附明王朝,朝廷以乌江为界,将江北的播州划归隶属四川省,并诏命杨铿为播州宣慰使。可到了明万历元年(1572年)杨应龙世袭播州统治后,骄纵、嗜杀极为残暴,引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纷纷至重庆告状,于是,朝廷将其揖拿归案。

怎么处置?四川、贵州两省领导意见不一。考虑到朝廷对外要用兵,于是将他放回去戴罪立功。



没想到他一回去便起兵造反,攻陷了大半个贵州。明王朝调集八省约20多万人马,兵分八路进剿。四个月后,在明军攻陷下杨应龙自焚而死,朝廷才平定了播州。这就是明史称明万历年间最大的战争“平播之役”。

战争结束后,朝廷决定将播州地区改土归流实行流官统治。



本来,播州自明初以来属于四川,但播州地理上却又紧靠贵州。朝廷当时是有准把整个播州划给贵州立意,但又考虑到该州刚刚改土归流要建州立县需要大把银子,而贵州比四川穷一时难以承受,故将播州地区一分为二设二府,四川、贵州各领一府。

其中,遵义军民府领一州四县,即真安州、遵义、绥阳、桐梓、仁怀县,隶属四川管辖;平越军民府领一州四县,即黄平州、湄潭、余庆、瓮安、安化县,隶属贵州管辖。



所以,遵义府直至清雍正初年都属四川,这就是贵州省府设贵阳不设遵义的历史原因。

本属四川管辖的遵义,又为何重划归贵州?这里面也有一个历史故事。

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贵州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其中包括勘定调整贵州省界。经调查发现在赤水河流域,川贵两省界线不清,犬牙交错不利于管理。其中遵义府位于黔北中心却属于四川管辖。于是总督在贵州高层的劝说下,通过他向朝廷打报告要回遵义。



而隶属贵州威宁府的永宁县,离府千里却靠近四川的江安、纳溪、兴文等县。正好此时,有四川领导打报告请求将永宁县改归四川隶于同城之叙永同知管辖(见《清实录》)。

朝廷本来就有为开发贵州之意,一见双方报告非常高兴立马下达红头文件。

于是,将过去属于四川的遵义府划属贵州,而原属于贵州省管辖的永宁县(主要是今古蔺县地域)划归四川,贵州得了个大便宜,四川吃了个哑巴亏。



四川本来想得一个县,没想到失去了一个府包括所辖五州县。特别是,遵义府当时就是黔北地方富庶之区有“黔北粮仓”的誉称;而永宁县偏于一隅是个贫瘠县。没想到,四川领导一份报告,就糊里糊涂就吃了一个大亏,不仅被四川人民骂得狗血喷头于,更被贵州人民嘲笑。



于是,从清代中叶开始在遵义民间就流传着:“四川人生得憨,拿遵义换龙安”。这句揶揄当时四川人的顺口溜,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遵义,重归贵州的历史背景。


刚峰看世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4, "thumb_url": "48bc00135fc0b87a70ff\

裕豪Life

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元代始建顺元城,明永乐年间,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和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位于贵州省中部,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黔西、金沙县和遵义市遵义县!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地处国家规划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遵义市东与铜仁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相邻,南与贵阳市(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接壤,西与泸州市(四川省)相连,北与重庆市临界。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遵义市幅员面积30780.73k㎡,占比贵州省幅员面积17.46%。

至于您问的问题,贵阳在贵州的首城中心地位在宋朝就开始至今 从未遇到过挑战者,是历史决定的!


旅人兵

但凭心而论。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也不无道理,从地理位置上看,国家把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资集散地。当之无愧。是经过深思熟滤后才作出决定的,并不是心血来潮,盲目临时决定。再加上建国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千年后,贵阳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现代化企业,入驻贵阳,贵阳的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在贵州省内能与比肩的恐无第二。舍他其谁?


自在了然1

遵义在清雍正年以前还是四川省的管辖,清以前遵义地区少数民族少,军民全心系四川。而管理好云南四川,必须先治理好贵州。因贵州是四川的南大门。占领贵州后四川就危险了。贵州成立省后缺粮少钱,不能支撑。遵义当时在四川是比较富裕的。雍正才把遵义划给贵州。遵义在贵州历史比较短,不是省会不奇怪。



cYJ2

贵阳位于贵州的中心,地理位置重要,南明河穿城而过,依山傍水,风水极佳。从明朝开始,贵州成了独立的省份,贵阳自然是贵州的省会。也就是说,贵阳是贵州省最大的城市。这样的情况延续到了清朝,当时的遵义还是一个北部小城而已。

进入近代之后,由于遵义会议的重要性,遵义开始名声大噪。但无论是经济还是交通条件,遵义都远远不如贵阳。但是遵义的地理位置不行,遵义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如果省会设立在遵义,那南部地区前往省会将十分不方便。贵州多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都是一个大问题。与遵义相比,贵阳则位于中部地区,前往各个地区都差不多。从经济上来说,贵阳仍是省内第一。再加上之前的传统,所以贵州的省会一直设立在贵阳。


独好

首先从文化上来说,遵义人就肯定和贵阳人处不来,遵义人听贵阳人说话都想吐,其次遵义很多好东西逗被贵州抢去冠名,最典型的就是遵义的茅台被冠以贵州茅台,没见五粮液叫四川五粮液,人家还是叫宜宾五粮液,其他习酒,董酒都被贵州拿去冠名,还有遵义的辣椒,可以说在国内都算最优质的,结果还是被冠以贵州之名,这就导致遵义很多东西很有名,但外人只知道遵义有个会址,另外贵州出名,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省会贵阳。第三,贵州非常喜欢抢遵义的东西,搬到贵阳去,如061、酒博会。最后,遵义旅游资源在国内都算很不错的,赤水的风光绝对配得上5A,但直到现在还是个4A,贵州根本不愿意帮遵义,十丈洞瀑布不比黄果树瀑布差,贵州仅有的两个世界遗产都在遵义,遵义在国内都算少有双遗城市,遵义还有亚洲最长的地下溶洞,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完全不知名,贵州重来没说帮遵义好好的搞宣传,整天就知道宣传那烂泥扶不上墙的“爽爽的贵阳”。所以遵义人不服,憋屈,这是肯定的。遵义一直被贵州,贵阳欺压,所以遵义也不屑于当贵州省会,由于文化属于巴蜀文化,更渴望回归巴蜀。


尅刺鹄

先别说遵义有著名的会议会址,名气比贵阳高。有点常识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每个省获自治区的省会在哪,而不是只知道遵义不知道贵阳。打开贵州地图来看,贵阳位于贵州中部,位于交通要道,交通枢纽,便于带领周边各个地区的发展。而遵义虽然有名,但位置相对于贵州偏了一点,若遵义成为省会,那让现在黔南的地区咋办?进个省城都要跨越大半个贵州。所以贵阳成为省会,比其他任何地州市都有资质,是当之无愧的!(本人遵义人)


青年视纪

这问题有点过了 不过我要告诉你 如果一个方言区站主要部分的地区 是一个方言区当省会 难以服众 就是重庆当贵州省会 尊义都不可能是省会 最后告诉你 省会只可能在贵阳和安顺之间不可能出现第三个城市为省会的可能 因为贵阳安顺两市 地势在贵州相对平点 在贵州的城市比较合适当做省会比较利千发展 如果看不懂我可以明确告诉你 遵义属于四川方言区 兴义属于云南方言区 虽然都属于明朝官话但是音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