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登基稱帝后,大肆廢殺異姓王,為何獨獨放過了長沙王?

有個地方叫作遙遠

劉邦登基為帝后,曾經加封了七大異姓王,他們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藏荼,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韓王信以及長沙王吳芮。

後來劉邦首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批人中最厲害的韓信由楚王降為淮陰侯,不久以“謀反”罪名指使呂后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韓王信被逼叛逃匈奴,後死於漢匈交戰;接替父親張耳繼任趙王的張敖儘管貴為駙馬(魯元公主丈夫)因受牽連被貶為宣平侯;淮南王英布被逼反叛,兵敗後被大舅子吳臣誘殺於農舍;梁王彭越以莫須有的“謀反”罪被殺。前燕王臧荼因被疑而起兵造反,劉邦親兵討平梟首,後燕王盧綰被逼反叛,客死匈奴。
這些人中韓信、英布、彭越被夷滅三族,甚至彭越肢體被剁成肉醬分送各家諸侯食用,以示懲戒和威懾。然後收回這些封地一股腦兒分給自己人九個劉氏子孫。打天下時你替我賣命我痛痛快快地封你為王,得天下後殺白馬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



為什麼只有長沙王吳芮能夠碩果僅存呢?概括來說,有一下原因:1、吳芮是這七個異性王中,是唯一一個沒有什麼軍功的人,而且在劉邦剪除其他異姓王的時候,吳苪又把自己的兵力一半給了劉邦的堂兄,這實際上是自剪羽翼的韜光養晦之舉,他這麼麼明智而知趣,自然不會給漢朝帶來威脅了。

2、長沙王吳苪聽取了國師張良的勸告,平時為人極其低調謹慎,做事也不張揚,並且經常給朝廷建議,削減自己的領地,這個讓劉邦大為受用和放心!

3、劉邦之所以不剪除長沙王還因為當時長沙地處偏遠,人口比較少,他的領地還接近當時的南越王趙佗。當時的南越武王——趙佗並不臣服漢朝,而是作為一方獨立諸侯,有著非常強大的實力。劉邦留下吳芮,一方面可以屏蔽趙佗的襲擾,另外也不會使長沙王吳苪治下吳越人倒向了趙佗而與虎添翼,所以保持現狀是很好的選擇。

4、吳芮所轄區域經濟落後,人丁稀少,整個區域的影響力小,可以忽略不計,對中央政權構不成威脅,何況吳芮因病早早去世,最終去了劉邦的一塊心病,吳芮這個叫自然消亡。

5、吳芮所轄區域是百越之地,地處偏遠,老百姓民智未開化。歷朝歷代封建王朝往往對這些地方實行邊陲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所謂“羈縻”制度:“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羈縻,喻牽制聯繫之意,藉以形容天子與邊疆四夷之關係。也就是一方面要“羈”,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後來的“土司”制度、民族自治制度都演化於此。當時的大漢王朝需要穩定、休養生息,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不如就讓治理得不錯的吳芮在那裡為王省心多了!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劉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分封了好幾個異姓諸侯王,其中有一些是出於劉邦為了酬謝功臣,有一些是對原先佔據該地區諸侯王的承認。楚漢相爭劉邦奪取天下之後,在這些異姓諸侯王的推戴下,劉邦半推半就地當了皇帝,成為大漢天子。當時天下的諸侯王一起上書劉邦,“諸侯上疏曰: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呉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強烈要求劉邦當皇帝。劉邦裝模作樣地推辭一番之後,就在定陶登基稱帝。但就在劉邦登基稱帝之後,就開始拿這些異姓諸侯王開刀了。

傳世漢高祖劉邦畫像

楚王韓信,是功勞做高的,也是軍事才能最強的。所以劉邦第一個拿下的就是韓信。接著,燕王臧荼本來不是劉邦集團的一員,很快臧荼就以謀反的名義被殺。不過劉邦並沒有廢黜燕國,而是立自己的發小盧綰為燕王。韓王信感覺到形勢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出走匈奴。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劉邦對這個女婿卻十分不感冒,極盡侮辱。張敖的手下決定替張敖出口氣,要刺殺劉邦,結果陰謀敗露,連累張敖,張敖被廢為侯。梁王彭越也是在楚漢相爭之中立有大功,後來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而被廢黜,劉邦決定將他流放四川。彭越在前往四川的途中,遇到了從長安前往洛陽看望劉邦的呂后,故人相見,彭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女後求情,說自己老了,能不能跟皇帝陛下講講情,就讓自己回老家做一個小老百姓。呂后滿口答應了下來。來到洛陽,見到劉邦之後,呂后對劉邦說,彭越這是一個壯士,你不殺他,難道要留給我們的兒子?我把他帶來了,該怎麼辦,陛下看著辦吧!於是,劉邦繼續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彭越被殺之後,屍體還被剁成肉醬。當這樣的肉醬被送到淮南王英布面前的時候,英布也只有一條路可走了,要麼和劉邦打一仗,要麼等著也被剁成肉醬。於是,英布起兵,劉邦為了鎮壓英布,而親自上陣。英布兵敗被殺,而劉邦本人也身中箭傷,最終不治而亡。就在劉邦病重期間,燕王盧綰也受到懷疑,盧綰被迫出走匈奴。就這樣,到劉邦去世前夕,除了一個長沙王之外,所有的異姓諸侯王都被消滅了。

異姓諸侯王表

那麼,劉邦為什麼偏偏要留著一個長沙王呢?早在劉邦稱帝之後的第二年,長沙王吳芮就去世了,由其長子吳臣繼承了其長沙王的爵位。吳臣年齡不大,沒有謀反的可能性。長沙國實力弱小,吳臣也沒有謀反的能力。而且,在英布謀反的過程中,長沙王堅決地站到了劉邦一邊。長沙王吳臣派人引誘兵敗的英布來到長沙國之後,就派人將英布殺掉,將英布的首級送給劉邦。吳臣對劉邦,可謂忠心耿耿。這當然是劉邦沒有那長沙王開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僅此並不足以使得劉邦放過吳臣。其他那些諸侯王的所謂謀反,也都是查無實據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在當時,南越王趙佗割據嶺南,是一個事實上的獨立王國。趙佗對劉邦根本不買賬,他在自己國內是以皇帝而自居的。他曾經對劉邦的使臣陸賈說道:只不過我是在嶺南稱王,假如有機會在中原逐鹿的話,我未必會輸給劉邦。天下剛剛安定不久,劉邦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奪取嶺南。而趙佗呢,也對漢朝充滿敵意和防備。最後雙方妥協,趙佗和劉邦之間,建立起了名義上的君臣關係。趙佗向劉邦稱臣,劉邦封趙佗為南越王。事實上,趙佗完全是獨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長沙國就起到了南越國和漢朝中央之間的一個重要緩衝。這才是劉邦沒有取消長沙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漢前期形勢圖

就這樣,從吳芮開始,經歷了吳臣、吳回、吳右、吳著,長沙王傳了五代,一共四十五年的時間。公元前157年,吳著去世,吳著無子,長沙王的爵位沒有再繼續往下傳遞。


野叟雜談

劉邦登基為帝后,封了七大異姓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藏荼,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韓王信以及長沙王吳芮。


之後劉邦以種種原因殺死韓信,彭越,藏荼,英布起兵兵敗被殺,韓王信逃向匈奴,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是劉邦的女婿被貶為列候。只留下一個長沙王吳芮。

並且之後劉邦殺白馬起誓,非劉姓不得封王,無功不得封候。

吳芮是百越部落的領袖,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官。項羽封天下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


後來吳芮在洞庭湖認識了張良,在張良的勸說下,擁立劉邦。並且和韓信等人推劉邦為帝。劉邦封吳芮為長沙王!

那劉邦沒什麼後來只留下吳芮沒有動他呢?

第一,吳芮在他的領地以德政穩定人心,真心為百姓謀利,佔領百越後,開始宣傳重民的思想。受到當地當地的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因為這百越之地,地處偏遠,大漢需要國家穩定,要休養生息,就需要有威望的的人在那鎮守,這個人吳芮最合適。

第二,吳芮和張良關係很好,又聽取張良的建議,低調做事,讓劉邦消除猜疑。

第三,這個是最主要的,吳芮把自己的部分精銳精兵分給劉邦堂兄的帳下,同時又把大部分封地給了劉邦的子女。

這樣一來,吳芮的兵少了,封地也小了,所以勢力也就小了,對劉邦夠不成威脅,劉邦也需要有人在百越地區鎮守。所以就沒有必要除去吳芮!

後吳芮死後,諡號為文王!


中孚鑑

劉邦仁而愛人而得天下,一共分封了8個異姓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韓信、韓王信。

樓主說劉邦大肆殺異姓王,是沒有是非概念的誇大之詞。八個異姓王中,因為謀反、造反被殺的異姓王僅臧荼、彭越、黥布、韓信四個人,盧綰、韓王信造反失敗後,逃亡到匈奴,張耳之子張傲被降為侯,吳芮之子吳臣主動請降為侯。

八個異姓王中,第一謀反的是燕王臧荼。公元前202年,劉邦剿滅臧荼後,立即封盧綰為燕王。這時候的劉邦還沒有意識到,異姓王潛在的謀反的危害。楚王韓信因窩藏要犯鍾離昧,有謀反的意圖,被劉邦降封為淮陰侯。後來,劉邦又把趙王張傲降封為侯。

劉邦真的不想殺異姓王,劉邦降封韓信、張傲的意圖,就是想讓異姓王們,主動請求降封為侯,免去君臣猜忌。但是,被降為淮陰侯的韓信,挑唆陳豨造反,自己也準備造反,被呂后所殺。陳豨造反,又牽連了韓王信謀反,韓王信又牽連了燕王盧綰,二人皆逃亡匈奴。

韓王信因進攻漢軍,在戰鬥中被漢軍打死,韓王信不是劉邦殺的,自作孽不得活。盧綰逃到匈奴後,惶惶不可終日,內心極度焦慮。前195年,劉邦駕崩後,盧綰也因焦慮而死,盧綰也不是劉邦殺的。

九江王黥布和梁王彭越,先後都起兵造反,被劉邦剿滅。劉邦在圍剿彭越時,被彭越射傷,過了一年,前195年,劉邦病逝。漢高祖劉邦,因為異姓王臧荼、黥布、彭越造反而殺之,陳豨還不是王,韓信也不是劉邦殺的。這幾個人都罪有應得,但是,劉邦卻被抹黑為殺功臣者,實在是不公平呀!


冷清先生

考吳芮一門傳七代,自漢高祖五年初封吳芮至漢景帝后元七年,歷經漢室5代,吳氏自傳7代,長達60多年,在異姓王中比較少見。若分析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吳芮繼任者小心謹慎,這與吳芮無直接關係。高祖五年初封吳芮,因為吳芮當年即去世。吳氏為百越人,高祖時南越未歸服。利用吳氏與南越人的親密關係維持邊防,無疑是最佳人選。

二是吳芮子孫所轄長沙國與嶺南越人相互貿易很多,內地出產銅鐵農具多經長沙邊境交易,南越物產也多由長沙國返銷中原。長沙國很富裕。馬王堆墓出土辛追陪葬品貴比王侯,而辛追丈夫僅為長沙相,封’軑侯,封戶只有700戶。可見長沙國對漢朝中央的貢獻很大。

三是除政治、經濟上支持中央政府外,私人之間,長沙王府與漢室宗親王侯之間交往密切。從辛追墓陪葬品豪華製作可看出與後宮關係。

四是吳芮對子孫的教育一定很好,其6代後秉持家教,不驕不躁,恭敬待奉朝廷,才得延國祚60餘年。從辛追兒子率兵出征東海陣亡看,長沙國對中央的支持是全面的。


左說春秋

劉邦登基稱帝,有過廢殺異姓王的行為,但劉邦絕非刻薄寡恩之人,相反,他極其念舊,無論是什麼人,只要是追隨他,即使沒有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劉邦也不會忘記為其敘功。

《史記》所記就有這麼一位,他本是沛縣守城的小卒,就因為在劉邦於豐沛起兵時,他第一個打開城門,所以劉邦在分封時特封他為戴侯。

劉邦能夠團結大多數人幫助他一起打天下,與其仁者之風是分不開的。漢朝開國,原有的貴族都已經在戰爭中被摧毀了,新的皇朝的統治秩序並沒有建立起來。劉邦大肆分封王侯,多達145人。封賜之多、之廣,古來罕見,以後也沒有。全國36郡,分出去了21郡,漢朝中央只留了15個郡。因此說劉邦私心重,不捨得分封,或者又要回去了,是不客觀的。到了後來的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策轉變為集中全國之力進行作戰,就開始了中央集權,這是後話了。

劉邦所封的王們,之前都是與劉邦平起平坐的,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利。他們擁戴劉邦稱帝,並不表明他們願意放下手中的權利。他們不願意受中央節制起兵造反,所以才會被劉邦平叛。彭越韓信是死於呂后之手,而劉邦殺的都是已經起兵造反的。這是項羽歸降舊將與劉邦始終存在“信任危機”造成的。

劉邦作為布衣皇帝,那些追隨他一起創業的也都是布衣將相,彼此知根知底,他們本來是田間地頭的農民佃戶,本來終老鄉間,勞累一世,是其宿命。劉邦帶給他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有固定的租稅收入,成為了地主。他們從內心裡感激劉邦,服氣劉邦,這些人成為了劉邦漢王朝的統治基礎。

而這些異姓王,之所以被封王,是劉邦在承認既成事實,他們多是在楚漢相爭時帶兵投靠,有一定勢力基礎。劉邦為了團結他們,不得不分封他們。他們也認為自己受得此封,雖然擁戴劉邦為帝,但自己認為與劉邦差不多。劉邦本來也就是一個王,是大家推舉出來的皇帝,尤其是韓信,在劉邦最危難的時候提出要封王封地,讓劉邦感到深深的叛意。結果,項羽剛剛兵敗,劉邦就把韓信的兵權收走了,改封到楚地,讓支持項羽的楚國人找韓信的麻煩。

所以,劉邦殺異姓王,其根本原因在於封建時代王權的慣性。劉邦要求的王爵要服從中央,不能有分裂的行為,異姓諸侯王感到不被信任,惴惴不安,連劉邦的發小盧綰最後都叛了。

那些心存反意,且也有實力造反的諸侯王,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就會掀起一場叛亂,這對漢王朝的長久發展不利。劉邦看到自己的接班人劉盈弱小,自己在位都不能鎮服的各位王,怎麼能指望劉盈去鎮服他們呢?

封到長沙的長沙王吳芮,則在張良的勸說下,把精兵遣散,或者交給荊王,把土地財貨都分給劉邦的子女,自己只留下一小部分,向劉邦表示,自己已無實力造反,劉邦就沒難為他。吳芮的長沙國傳了五代,因為沒有繼承人除國。

吳芮是吳王夫差的後裔,因為躲避越王勾踐的追殺,來到江西浮樑,隱居下來。因為是王族後代,所以吳芮有一定的家將和族人,在當地也是一個大勢力。秦國滅六國前後,吳芮20歲,已經成為一方大帥了。秦朝末年天下離亂,吳芮引軍北上,勾踐的子孫也帶領越人來投靠。吳芮第一個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後來有跟隨項羽作戰,被封為衡山王。張良來到洞庭湖,見到吳芮,曉以利害,吳芮轉投漢營。後吳芮以吳王之後的身份,擁戴劉邦為帝,被封長沙王。劉邦要把趙坨佔領的南海、桂林、象郡都封給吳芮,讓吳芮鎮服越人。

吳芮去世於公元前201年,他生前的舉動,已經讓漢朝中央認為長沙國是值得信任的,因此長沙國也就完好地存在著。吳芮的妻子是毛萍,“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化用她的詩句。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宋太祖趙匡胤身上,杯酒釋兵權成為美談,需要君主與領兵大將都知道進退,才能皆大歡喜。很明顯,在漢初,知道進退的只有長沙王吳芮,其他七個異姓諸侯王,都選擇了鋌而走險。

劉邦大肆廢殺異姓王,當然有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而這也是納什均衡理論中,皇帝、功臣、普通大臣的利益博弈。對於功臣來說,捨棄不了利益,必然會通過造反來完成利益獨佔。對於皇帝來說,拉攏普通大臣所耗費的資源和形成的利益同盟,要容易得多。

異姓諸侯王沒能參透張良的智慧,因此被廢殺。而劉邦封的140多位侯爺,卻安安穩穩的做著富家翁,這究竟是天意如此還是人力為之?劉邦大肆廢殺功臣了嗎?沒有。


而知而行

漢代歷史很有故事,而且故事個個精彩。

劉邦登基稱帝后大肆費殺異性王,唯獨放過了長沙王,為什麼?

最初劉邦為了穩定朝政,封了七個異性功臣為諸侯王,各個擁有重兵,還向他們許諾,其後代依然可以繼承王位,意味著劉邦承認他們對地方割據。這些封地幾乎是整個西漢疆土的一半,而且都是東部最富庶的地區,而劉邦所統治的地區生活水平卻很一般。如此的政治地理割據,使劉邦心裡很是不快。 後來,劉邦常常覺得無法控制這些異姓王,於是就在登基稱帝后,千方百計的尋找藉口,分別以謀反罪名將除了長沙王以外的六個異姓諸侯王逐一剪除。那麼為什麼卻唯獨沒有除掉長沙王呢? 長沙王吳苪雖然也是劉邦最早封的七個異姓王之一,但他是唯一一個兵權最弱的王,而且在劉邦剪除其他異姓王的時候,吳苪又把自己的兵力一半給了一個同姓王,這樣他的兵力就大大的減弱了,既然沒有了兵力也就不會給漢朝帶來威脅了。在加上長沙王吳苪平時為人低調謹慎,做事也不張揚,並且經常給朝廷建議,收回自己的領地。所以也正是長沙王吳苪的這些做法,才讓劉邦對他比較放心,並沒有滅除他的打算。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當時長沙算是偏遠地區,人口比較少,而長沙王吳苪所統治的地區生活比較安定,他也能很好的防範遊牧民族的侵擾,如果讓吳苪繼續在長沙稱王,還可以監視遊牧民族。


自由的因子

劉邦登基稱帝后,大肆廢殺異姓王,但長沙王吳芮及其子孫世襲的長沙王善始善終,成為其後僅存的異姓王(歷五代因無嗣而止)。據史料記載張良辭官隱居後,曾在吳芮家中小住。吳芮按張良計謀,開始低調行事,不僅把自己大部分領地讓給劉邦子女,而且將自己的部分精銳親兵分到荊王劉賈(劉邦堂兄)帳下,並且安排第五子吳元(姬妾所生子)帶部份家眷回浮樑瑤裡生活。進一步向劉邦表明了隱退之心,劉邦見其識時務,沒有野心,就放過了長沙王。


瓷都公安

謝友邀答。

因為長沙王吳芮對漢廷沒有威脅!

七大異性王,以兵仙韓信為首的六個封王功臣,都被劉邦以謀反等藉口全乾掉了,唯餘長沙王吳芮倖存下來。為何?

一方面吳芮忍辱負重,韜光養酶,討好劉邦做的到位。他不僅將一半的兵力分給劉姓荊王,還將封地貢獻給劉家人,表示忠誠無異心。另一方面,劉邦用他安撫吳越之野民,並抵擋更南面的趙佗!

一個沒有威脅卻有用的忠臣,如同雞肋,劉邦沒有必殺他的心思,僅此而已。


腳踏一枝梅

因為:一:長江王吳芮沒有兵權;

二:吳芮身體患病;

三:吳芮所轄區域不重要,窮;

四:長江王吳芮受高人指點把自己的封地逐步讓給劉姓王;

五:吳芮有病,死的早,不死的早也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