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當年做錯了什麼?

孫權當年做錯了什麼?

小合作要放下偏見,彼此尊重;

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

一輩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兩句話是辛棄疾說得,但後一句是曹操說的。

公元200年,孫權在哥哥孫策被刺客重傷去世後成為江東之主;劉備在汝南建立了自己的一小塊根據地;曹操在官渡擊敗了袁紹。

公元208年夏,曹操兵不血刃,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荊襄八郡,隨後便寫信給孫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在這8年間,孫權在張昭、周瑜的輔佐下,三徵江夏,得名將甘寧,殺黃祖告慰父親孫堅在天之靈,東吳自孫策去世後再次迎來一片欣欣向榮。

收到曹操的信,孫權的內心相比有著哈姆雷特式的糾結:

戰,還是不戰,這是一個問題。是默然忍受俯首稱臣,還是奮力一搏南面稱孤,這兩種,哪一種更高貴?如果僅僅是一場勝利就能保住我孫氏幾代人創下的基業,避免江東六郡百姓免遭塗炭,那正是我所需要的。戰了,贏了,勝利了,那麼在戰了之後我要做些什麼?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至於劉備,汝南根據地早已失去,不得已在荊州劉表手下做了新野縣長。在曹操的先頭部隊到來之前就打包好了行李,無奈要帶的東西太多,走得非常狼狽。所幸憑藉僅有的一萬多人馬和侄子劉琦手中的江夏,才能到了喘息的機會。

一個少年富二代,一箇中年油膩男,這時卻成為了彼此的天使。

他們下定決心,和丫曹操拼了。

不拼不知道,一拼嚇一跳。經過一番天時、地利、人和、運氣好等一系列操作之後,他們竟然贏了。赤壁燃氣的熊熊大火,照亮了一個新的時代。

孫權當年做錯了什麼?

這一戰,曹操從荊州得到的水軍損失殆盡,雖然北方帶來的陸軍損失有限,但也只能從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守。劉備和孫權則將荊州二一添作五。劉備成就了孫權的東吳,孫權成就了劉備的蜀漢,劉備去油成功,孫權一身輕鬆。

孫劉聯盟迎來了蜜月期。

209年,建安十四年冬十月,48歲的劉備成為了27歲的孫權的妹夫,孫劉聯盟親上加親,進一步鞏固。當時的畫風是這樣的:

二人共覽之次,江風浩蕩,洪波滾雪,白浪掀天……玄德聞言,撩衣一躍,躍上馬背,飛走下山,復馳騁而上。二人立馬于山坡之上,揚鞭大笑。

此後的三國由全面戰爭轉為局部戰爭,戰爭態勢主要是蜀打魏、魏打吳、吳打魏,魏打馬韓......曹操平定了馬超、韓遂;孫權以七萬兵力在濡須塢擊退了曹操號稱四十萬的大軍;歷時兩年的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這是一個讓英雄成名的黃金時期。

就這麼打了好幾年。

公元217年,魯肅病逝,孫劉聯盟風雨飄搖。思念著去世的魯肅,孫權突然想起,借給劉備的荊州好像還沒有討回來,而現在擔保人卻先走一步,這萬一......於是孫權一想,得,還是我自己要吧。

啪!聯盟的第一條縫隙在荊州裂開。

公元219年,最會打水戰的關羽揮師北上,前期威震華夏,後期敗於徐晃的超長髮揮。此時的荊州與孫權從未如此之近,說時遲那時快,孫權撕毀聯盟協議,呂蒙白衣過江,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兵敗被殺,荊州大部歸孫權所有。

劉備為義報酬,舉全國兵力,揮師東進,發動夷陵之戰,孫劉正式宣戰。結果,陸遜的大火燒了劉備的七百里聯營,蜀漢敗了,東吳殘了,而曹魏則坐收漁人之利,不僅使得東吳成了魏國的藩國(名義上的),還獲得了蜀國鎮北將軍黃權率領的一支生力軍的歸降。

劉備在這場戰爭之後世後,走完了他辛勞、傳奇的一生。雖然諸葛亮勵精圖治,鞠躬盡瘁,將破碎的聯盟再次粘合在一起,但聯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聯盟,蜀漢也不是那個蜀漢。

而失去了盟友的孫權彷彿被施了魔咒,夷陵之戰,也成為東吳最後一場拿得出手的勝利,他的人生再無大的作為,中年的孫權自封為帝,隨後畫風突變,古裝戰爭劇轉變為古裝深宮玄幻奪嫡大戲。在一場又一場的腥風血雨之後,70歲的孫權死於中風......

如果當年孫劉聯盟沒有被打破,如果孫權進攻的不是西面的荊州而是北面的合肥,亦或是在關羽兵敗的時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施予援手,那麼歷史也許就有更多的也許了。

以上,告訴的我們的一個道理是:小合作要放下偏見,彼此尊重;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輩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

英方2018合作伙伴價值峰會大幕已經開啟,英方期待與夥伴同心繪製災備及業務連續領域新藍圖;同行產品及業務實踐之路;同享品牌渠道資源。3月16日,廣州市天河區林和中路172號建國酒店,彼此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