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擅長拼刺刀,為何淞滬會戰中會被中國軍隊趕著跑?

tuoshan

淞滬會戰日軍投入了30萬部隊,並佔據著絕對海空優勢,除陸軍炮兵外,黃埔江上的大口徑艦炮和天上的飛機轟炸給國軍造成重大傷亡。與其被動挨炸,不如近身肉搏,這是落後的中國軍隊無奈之下的選擇,堪稱悲壯。

黃維後來回憶淞滬會戰就一句話: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滬會戰中期有很多次巷戰和近戰,中日兩軍只能刺刀見紅,雖然老鬼子們拼刺技術了得,但是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數次被中國軍隊用刺刀趕著跑,有一定的特殊因素。

第一,淞滬會戰蔣介石投入了70萬大軍,絕大部分是中國最能打的部隊,像中央軍的第一軍、第五軍、第十八軍,以及湘軍桂軍川軍等地方精銳,實際上已經押上老本了。這些部隊經過十年內戰 ,步兵戰鬥力並不弱,也都經過一定的刺殺訓練和實戰, 再加之報國熱情高漲,白刃戰中迸發出較強的水準。

1943年石牌保衛戰,第11師胡璉部就用白刃戰最後擊潰日軍第39師團。



第二,狡猾的日軍很清楚,他們在兵力上不佔優勢,白刃戰這種最消耗步兵有生力量的戰法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吃虧的,所以經常會後撤防禦,再用優勢的陸海空火力殺傷中國軍隊,如果全靠拼刺刀解決問題,30萬日軍怎麼可能擊敗70萬國軍。

第三,中央軍的德械師和其它王牌部隊,裝備了相當數量的駁殼槍和衝鋒槍,中國軍隊近戰中對付一色“三八大蓋”的日軍具備火力優勢,這些精銳國軍不會蠢到像日本人那樣退了子彈完全刀對刀,各色自動火器和手榴彈一起招呼,日本人是肯定要跑的。

後來的緬北反攻也證明了這一點,新38師和新22師裝備大量美式衝鋒槍,近戰中完勝日本,湯姆遜和M3沒等日軍靠近就打得對手滿身窟窿,可惜德械師在淞滬和南京拼光,之後也再無德式武器補充。



第四,日軍普遍裝備的皮製軍鞋,野戰結實,但非常不適合上海地區的多雨和泥濘,在近戰拼刺中反而不如中國軍隊的布鞋和草鞋靈活;三八大蓋槍身過長,也不利於在上海狹窄的街巷中白刃對戰。

不過,也無需過於樂觀評價淞滬會戰的國軍表現,國軍畢竟火力密度是低水平的,武器和彈藥都顯不足,對日軍的白刃衝鋒構不成太有效的攔阻射擊,一對一拼刺還是落於下風的,因為日軍訓練有素、身體強壯。反觀後來的太平洋戰場,美國人幾乎不跟鬼子玩刀,就是突突,就是火力覆蓋,日軍也會意志崩潰。


度度狼gg

誰說的日軍被中國軍隊趕著跑?被哪支部隊?在哪個地方?淞滬會戰十分慘烈,中國軍人非常英勇,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沒有讓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野心得逞。

我覺得“抗日神劇”很害人,讓很多人都誤認為日軍很脆弱,咱們可以輕鬆打敗日本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查了一個小時以上的資料,就是沒找到拼刺刀日軍被趕著跑的記載。

淞滬會戰,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打了三個月時間。中國出動了近80萬精銳部隊,打了3個月,死傷30萬人。

在戰鬥當中,有一些陣地存在拉鋸戰,陣地的攻守防會經常變化,但是這絕對不能說成是日軍被中國軍隊趕著跑,因為搶到這些陣地,是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的,沒有一句話說的這麼輕鬆。

說說拼刺刀的吧,9月2日至9月5日,中國軍隊第98師夏楚中部防守防守月浦、寶山一帶。日軍為了攻佔這裡,連續幾天配合軍艦、飛機、坦克猛烈進攻,98師傷亡慘重,他們與日軍反覆進行白刃戰搏鬥,因犧牲人數過多而撤出陣地。9月5日上午,98師583團3營500多人,在營長姚子青的帶領下,與日軍血戰到底,除了一個人奉命突圍彙報戰況外,其餘全部犧牲。

再說一次川軍團的白刃戰(當時除了中央軍之外,全國的“雜牌軍”也都紛紛趕來參戰,包括湘軍、川軍、桂軍、粵軍、黔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第20軍134師402旅408團奉命收復頓悟寺。這個團實際上只有兩個營的兵力,而且裝備水平很差,根本無法和日軍相比。

所以團長向文彬決定採用白刃戰的方式,奪回陣地。他們等到夜晚,向文彬團長親自率領部隊冒雨衝向日軍,最前面的尖刀排衝到日軍陣地前,只剩下了1個人!川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衝進了日軍陣地,經過反覆拼殺,終於用手榴彈和刺刀把日軍擊退。408團撤出陣地的時候,

全團只剩下120人,連長全部陣亡,排長只剩下4人。

再說一下桂軍的白刃戰。桂軍的戰鬥力其實算是不錯的,10月21日的時候,桂軍第21 集團軍奉命從左右兩翼向談家頭、陳家行進行反擊。桂軍反擊部隊採用刺刀衝鋒的方式,對日軍陣地進行猛烈進攻。桂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激戰一夜才佔領陳家行、桃園浜。但是很快日軍就組織了猛烈的炮火反擊,儘管桂軍作戰勇猛,但是在日軍猛烈的攻勢下,傷亡非常大,這次反擊以失敗告終。

還有著名的十九路軍,這支精銳部隊與日軍血戰33天,傷亡約三分之一。

日軍當時配備了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炮,裝備水平很高。而我們的很多戰士連坦克都沒有見過,就這樣還能堅守這麼長時間,讓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被徹底粉碎。

中國部隊靠的不是運氣,靠的也不是什麼神功附體,我們靠的是流血犧牲,靠的是勇敢的拼殺,向流血犧牲的英雄們致敬!


七追風

這個問題是一個傷感史重現,當年的松滬會戰,國民黨高層並沒有想真正與日軍作戰上海。松滬會戰,本來是個絕好的防守反擊機會,進入南方的日軍,會受地理位置的影響,陷入被動,國民黨的主戰派,多次提出利用運動戰,分梯次,多方位襲擊日軍對南方的增援,真正與日軍展開較量。

松滬會戰,本來應該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由松滬會戰真正開始全國抗戰,可當時的蔣介石等一批國民黨高官,想用妥協退讓換來國際社會的干預,這種僥倖心理讓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佔盡便宜。當時參加松滬會戰的有保定陸軍學校,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三個軍事學校組成的五個教導團,國民黨有63萬部隊參加了松滬會戰。

在松滬會戰的開始,日軍遭到重創,松滬會戰的第一週,殲滅日軍六萬八千多人,松滬會戰中,表現突出的是國民黨73師,89師66師和五個軍校教導團,教導團在上海外灘與日軍進行十三次戰鬥,九次白刃戰,共殲敵2萬6千日軍,雲南講武堂教導團團長懂海明,帶領教導十九團,夜襲日軍彈藥庫,打掉日軍169師團指揮部,打死師團長三本一郎。

在松滬會戰中,最著名的一場白刃戰是教導七團一連的外灘阻擊戰,連長趙強民帶領一連,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衝出陣地,面對十倍於我的日軍,展開了白刃戰,當時的一連,全是保定陸軍學校的精英,排列有序的組合,進退章法嚴謹,那是一場棋逢對手的廝殺,一連居然遇到的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一批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軍,戰場成了兩種傳統,兩種精神的比拼。一連的刺刀,最後已經無法刺盡日寇體內,刀在日軍的血內變得彎軟,他們只能用槍體,拳腳。一連長趙強民鐵掌斃敵37人,三排長吳真,金剛腿踢死日寇43人,這在【松滬會戰口述史】中可以看到具體的記載。教導七團和十三團及時趕到,一連以傷亡十三人的代價,在白刃戰中斃敵1009人。創造了抗日白刃戰的奇蹟。

松滬會戰的下級官兵,抗日情緒高漲,不怕犧牲,只是國民黨的抗日策略出現了問題,造成松滬會戰最後失敗。


白這個顏色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第一場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結果日本獲勝,上海淪陷。

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

中國第一批參戰的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來的兩個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為國軍之精銳,原是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

淞滬會戰開始時,中國軍隊還有兩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加上空軍、坦克的助戰,佔了具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隨著日本裝備精良的鬼子兵的不斷登陸增加,以及死抱著對九國公約簽字國來干涉的不切實際幻想的蔣介石戰略的形勢誤判,數十萬將士在混亂中撤退成了潰退。

這場淞滬會戰,中國參戰總兵力為75萬人,傷亡30萬;日軍投入28萬人作戰,傷亡4萬多。雖我們傷亡慘重,但卻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囂張迷夢。

同時這歷時三個月的戰爭,更是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日熱忱,也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德國顧問後來總結說,中國軍事最高當局缺乏果斷、一致性和決心,是上海淪陷的原因。我認為,除了蔣介石策略的誤判,與當時中國軍隊裝備水平差、兵員身體素質低的戰鬥力有關係。

日軍狂熱崇拜白刃戰,喜歡拼刺刀,是受其法國軍隊強調火力掩護下的刺刀衝鋒的影響,在戰場上擺出一副同歸於盡的亡命姿態罷了。

至於三八大蓋,是日本專門為中國東北戰場而設計的,由於技術的原因,拼刺刀時必須退出子彈。說鬼子在淞滬會戰中被中國軍隊趕著跑,只是國人的臆想。


時過境遷08

不知這個所謂淞滬抗戰中國士兵在白刃戰中追著日軍士兵跑的說法出處是哪裡。

從武器、訓練和組織角度上看,白刃戰中中國士兵佔據優勢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首先白刃戰並不是腦子一熱就往外衝,任何一方發動白刃戰,都是基於一些考慮和戰場環境而做出的決斷。對日軍而言,在掌握技術兵器優勢的條件下,完全可以通過炮兵和航空兵來對中國軍隊展開單方面殺傷,唯有在判斷中國陣地的火力核心,例如機槍等已經被摧毀,且整個組織體系已被徹底削弱的情況下,才會主動發動白刃戰。而中國方面發動白刃戰則是考慮到日軍具備絕對火力優勢,如果通過白刃戰將戰鬥拖入混戰,那麼日軍的火炮和航空兵優勢很難得到有效發揮。但是,如果是中國方面主動發動白刃戰,那麼就必須與日軍接近到50米以內的距離,在沒有特殊地形,例如城鎮等掩護下,中國軍隊在火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如何一步步接近到50米是個巨大的問題。因此比較可能出現的是日軍主動發動白刃戰,中國方面應戰,此時中國部隊的防禦體系已經被打破,火力和士氣也會遭到削弱。

更糟糕的是,當時中國軍隊大多是缺乏白刃戰訓練的。我看有些人提到所謂德械,實際上德國人在白刃戰方面的研究不如日軍,跟蘇俄這樣喜歡打近戰的軍隊是不一樣的。而且中國方面步槍和刺刀也適合跟三八式加三零長刺刀去打白刃戰,身體素質、訓練、裝備都不如日軍,如何可能出現追著日軍的情況?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有過中國士兵在上海市民支援下在弄堂裡追殺日軍的記錄,但這個情況有著明確的前提,首先一二八中國方面追打的是上海特別陸戰隊,日本海軍的帶槍水兵,拼刺裝備都不如舊日本陸軍。而且城市巷戰,在熟悉環境的老百姓引導下的中國部隊進行滲透,是有備打無備,預先沒有遭到過日軍火力的削弱。這樣的條件在淞滬戰場上是很少出現的。


強武堂

凇滬會戰,抗戰史上又稱813會戰,是中日雙方戰爭史上第一次大型會戰。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滬會戰全面打響。當時國政府成立了第三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令長官、陳城任前敵總指揮。先後調集中央軍、兩廣軍、湘軍、川軍、貴軍、滇軍和稅警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兵力70多萬人。

日方投入9個師團和2個旅團,在飛機、軍艦、大炮護衛下,兵力22萬餘人。

會戰持續了3個月,日方傷亡4萬餘人;中方傷亡30萬人。最終中方慘敗,上海淪陷。但其根本的意義是:徹底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是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歷史轉折。併為中國沿海工業向內遷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誘導日軍從東向西的戰略方針。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枕。

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4名。可以肯定說:淞滬會戰是抗戰史最慘烈的會戰。淞滬會戰說明了兩個問題,1,落後就要埃打。2,一寸山河一寸血。這就是當時落後、分裂的中國無奈拚刺刀的選擇,堪稱抗戰史上的悲壯。””


曹委員長

我看過一些文章,淞滬會戰初期日軍出動的是海軍陸戰隊,陸軍很少。日軍海軍跟陸軍比還是很惜命的,畢竟海軍總是看不起陸軍。所以淞滬會戰期間有一些日軍被中國軍隊逼的向租界英法軍隊投降的事也有。


風雲88680971

淞滬會戰分三個階段,最後以國民黨軍撤退結束,具體的不說了,國家黨德械師,輕武器數量和性能確實優於對手,但是缺乏重武器,維一的十幾門德國150重炮炮彈數量少只能老蔣點頭才能打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