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開放的互聯網時代,不可忽視背後的隱匿空間

信息開放的互聯網時代,不可忽視背後的隱匿空間

在信息時代,輿論生態和格局不斷髮生顛覆性的變化,輿情分析開始成為產業,輿論控制和引導更是一門高深的戰略藝術。

在信息時代,技術進步使得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正逐漸擺脫工業時代的生產關係,代之以互聯網時代的邏輯與規則。正如網民所言,時空壓縮、槓桿原理、蝴蝶效應等,這些曾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名詞現已真實存在於虛擬與現實世界當中。新型的傳播技術迅速更新換代,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雲計算,技術推動傳播行為,傳播行為又對現實提出下一步的要求,一個新的世界就在傳播技術與傳播行為的互動中逐漸形成。

有學者提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演化最迅速、最喧鬧、最複雜的場域,是輿論主陣地,是各種力量的博弈場。互聯網本身已經變得越來越現實化,現實和虛擬的聯動從未如此頻繁。社群的高速成長和聚合的便利性,使得社會不斷出現無數時聚時散的亞文化群體。

就國家而言,在今天新媒體、泛媒體高度發達的年代,能否掌控網絡輿情,將成為國家建設成敗的關鍵。

這是我在《信息時代:正在變革的世界》一書中的一個重要判斷。當今世界,網絡輿論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網絡傳播的交互性,各種力量的較量幾乎是面對面展開。雙方必然會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技術手段投入對抗,這都將使網絡輿論對抗在一定時期出現白熱化的局面。如何及時有效地收集和分析網絡信息,採取各種合適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宣揚己方的立場和政策,把國家意志轉化為群眾意志,從而主導社會輿論,影響民意歸屬,保持話語主導權,充分利用網絡輿論進行科學合理的政治決策,是對國家政治智慧的重要考驗。

在西方社會,新聞背後是財團的身影。對國際壟斷資本來說,不僅要購買軍隊和警察的安全保護,也需要操縱輿論實現自己的利益。現在美國又開始總統大選了,熱熱鬧鬧打的是輿論博弈戰,背後是大把大把的金錢。

有網民感言:互聯網越來越開放,信息流動越來越自由,但它後臺的隱匿空間卻越來越大,有時候讓人感覺很恐怖。斯諾登事件也好,阿桑奇事件也好,信息的流動和控制其實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後臺,且越來越難觀察到。如果原來說新聞是商品、報紙是商品的話,那麼現在所有的輿論都變成了商品。越來越多的輿論調查公司開始出現,做很多輿情調查和刪帖的生意。這個龐大的後臺操作體系,許多人根本觀察不到。

在互聯網時代,媒體時間變得更短,政治參與的可能性變得更低,自由民主議會制度越來越失去活力,公關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所以新媒體的發展、眼球邏輯的擴張,對原來的政治參與模式衝擊非常大,舊的東西垮掉了,但是新的東西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摘自《從工業文明到信息文明》

洪鼎芝 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

信息開放的互聯網時代,不可忽視背後的隱匿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