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主人公:韩熙载 (902年-970年8月31日)

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的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投奔吴国。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历事李升、李璟、李煜三主。

01

《合乐图》是不是《韩熙载夜宴图》的部分

事件起因:就是那位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芳千古的名句才子皇帝李煜,于政治上却是个庸才且气量狭小。当时南唐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敌国后周之进犯,李后主一面以财物媚悦敌国,换取片刻安宁;另一面排斥异己,“颇疑北人,多以死之”,将猜疑之心放在了那些由北入南的官员身上。

而官居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的韩熙载正巧是出身北方望族,他的名字自然列入了李煜的猜疑名单之中。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想提拔韩熙载做宰相,但有人说这个韩熙载整天在家听音乐,纵情声色。李煜不由得陷入恐惧:这伙人是不是阴谋串联?于是,李后主召见了自己所信任的画家顾闳中,授命他潜入韩熙载宅邸,把夜宴的情况如实地描绘下来。顾闳中幸不辱命,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留下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也说画家顾闳中与周文矩,授命同赴韩熙载宅邸)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一)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二)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三)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四)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事件经过:就和这幅画有关,因为当初可不止顾闳中一个人,偷窥过韩熙载的夜生活,事实上至少有三个画家以韩熙载夜宴为题材画过画,一个是顾闳中(以下称顾本),画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个是顾大中,相传是顾闳中亲戚,画过《韩熙载纵乐图》,还有一个是与顾闳中齐名的周文矩,他也曾画过韩熙载的夜生活(以下称周本)。

顾大中在历史上就是个炮灰,记载不多;他的《韩熙载纵乐图》早就无迹可考,但周本在元代时还在,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宋•汤垕《画鉴》都有记载,甚至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宫内府《石渠宝笈初编》也有著录,那么问题来了,周本到底去哪儿了???

有人说早就失传了,也有人说其实还在世。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树中先生就认为流失到美国的《合乐图》,就是周本《韩熙载夜宴图》的一部分。

《合乐图》局部(一)

《合乐图》局部(二)

五代 周文矩 《合乐图》绢本设色 纵41.9厘米,横184.2厘米,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藏

辩论:到底《合乐图》是不是周本《韩熙载夜宴图》部分?

正方观点:要想知道《合乐图》画的是不是韩熙载,只要和顾本做比较就可以了,两者都是画韩熙载,一定有相似之处。

一、都有一个大胡子主人公。画史上记载的韩熙载“小面美髯”,经常在家宴请宾客、纵情声色。

左:《合乐图》 右:《韩熙载夜宴图》

大胡子主人公对比

二、都有一群女子在演奏乐器。据记载,韩熙载不但妻妾众多,而且个个通晓音律。

《合乐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佐证,《合乐图》里的主人公可能是韩熙载,据《清异录·南唐拾遗记》记载,韩熙载常戴一种自制的轻纱帽,与画中的非常相似。

轻纱帽

反方观点:不是。理由只有一个,细节决定成败

因为《合乐图》根本就不是周文矩的作品,因为一幅五代时期的作品,却出现了明朝时的服饰元素,在画卷最左侧列席的宾客中,有一个男子的束带格外引人注意。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合乐图》左边局部

束带,又称腰带,自古有之。从材质到款式,风格多样。到明代永乐年间,腰带的形制因礼制需要,有了严格的规定。

明《正字通》记载:“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鉈尾),有辅弼两小方。后7枚,前大小13枚。”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卷》局部

很明显,画中人物的腰带,符合明代腰带特征,所以这幅画是不是周文矩作品

就有待存疑了。

所以直到现在,《合乐图》到底是不是《韩熙载夜宴图》(周本)的一部分,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这也就成了美术史上的一桩悬案。

02

夜宴是在门西还是南门外?

观点一:门西

在南京城南内桥以北至羊皮巷这片区域,曾是南唐的宫城所在地。南京历史学会名誉会长蒋赞初认为:“韩熙载歌舞升平的夜宴,应该就在门西的宅子里。”南唐建康城面积并不是特别大,而南京老城南在当时是比较繁华的,因此夜宴应该就发生在门西的宅子里。

因为当时南门外有些荒凉,而韩熙载是个喜好豪华之人,不大可能住在南门外的地方。

观点二:南门外

即中华门外雨花台的附近,一个叫作戚家山的地方。韩熙载应有两处住所,门西的宅子是他当官时下班常去的住所,而戚家山则像别墅一样,是韩熙载一处更加豪华的住宅,辞官后应该是住在这处别墅里。

戚家山这处宅子一开始应该是一处简单的庐。韩熙载曾为先人在此服丧,一开始只是间简单的小屋,但是后来他将此处改建成了一处豪宅。

多项史料也证实了戚家山一说。《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记载:“春秋六十有九,庚午岁秋七月二十七日,殁于京凤台里之官舍……即以其年九月某日,葬於某所,礼也。”北宋《江表志》则记载,韩熙载的官宅就在“城南戚家山南”。清《同治上江志》也记载:“戚家山,在江宁城南聚宝门外,南唐韩熙载居此。”

戚家山古代属于凤台里。当时,南京有座凤山,门西的凤凰台便是凤山的余脉,不过随历史的变迁,凤山早就没有了。但在明代,外郭有一城门就叫凤台门,这也证实了凤山的所在。

03

一幅画引发的韩熙载结局

韩熙载才华横溢,他的文章是进了《全唐文》的。他的才华大,毛病也多,其中一个对他当官来说是致命的,就是瞧不起人,谁都瞧不起。

《韩熙载夜宴图》可谓是皇帝“偷窥”的“情报图”。也有人说,当时韩熙载做出这样一个姿态来迷惑李煜,韩熙载是坚定的演技派,这些无从考察。但画后的历史也出现了两种传说,一说是,画家顾闳中给李煜后,后主提醒韩熙载,希望他振作起来,全力报效国家。但韩熙载看了此画后,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还有一说是,李后主细看长卷后,发现韩熙载的沉溺声色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抱负。

李煜对韩熙载的了解并不像顾闳中那样深入。而顾闳中只画不说,因为他只是一个画家,没有权利说三道四,但他在画中表明了一切,把该给李煜看到的都画出来了。李煜非常生气,决定把将他逐出京城。韩熙载慌了,立即上表请罪,奏称自己已年老力衰,请求从轻发落。李煜再三权衡,最后还是心软了。尽管如此,夜宴图事件后一两年,韩熙载还是死去了。

有人说韩熙载知道顾闳中来干什么,他实际上是在用反间计,通过顾闳中告诉李煜:我就是不想干了。

不管怎么说,以前韩熙载很有钱,又做官又写碑文挣外快,钱不少,但是挣得不如花得多,后来官不做了,只能坐吃山空。府中的歌舞伎遣散了,后来连饭都吃不上。上街要饭,有时候饭都要不着,穷愁潦倒。怎么办?韩熙载找他以前的家伎,敲人家的门,说赏顿饭吃。有时候人家正忙着,他就在门口等,等人家忙完了再给他俩钱,就这么惨。最后韩熙载贫病而亡,连一口棺材都没有。李煜感念韩熙载也为朝廷做了不少事,于是赏赐他一块墓地,葬在东晋宰相谢安的旁边。

04

更为传奇的身世

关于这幅暗藏玄机的夜宴图,它随后的身世也十分传奇。

随着南唐覆灭,李煜被宋朝俘虏,夜宴图也随诸多珍宝成了宋朝的战利品,而宋朝也历经动荡,使《韩熙载夜宴图》原作已经散佚不存,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清朝时,这幅画被名将年羹尧所得,还特意题了跋,被抄家后,夜宴图流进了皇宫,成了乾隆爷的掌上宝,并在上面题字盖章。清王朝土崩瓦解,夜宴图也再次流入民间。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乾隆题识

一直到1945年,张大千在琉璃厂街,发现了这幅传世巨作,毫不犹豫地舍弃了本应用来购豪宅的500两黄金,天价购入了此画,并视为无上珍宝。他还专为《夜宴图》刻了一枚印章,文曰“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

珍宝斋:一幅画引发的千年疑云

张大千章印

1951年,张大千移居海外,不得不筹措经费卖掉一部分藏品,于是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出售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过他还提出了个很特殊的要求——他不卖给外国人。

最后《韩熙载夜宴图》以开价2万美元的低价,转让给他的一位朋友,他为什么舍得低价割爱呢?这个谜底直到张大千逝世后才被披露出来。原来,张大千是怕自己寓居海外,万一国宝流失,自己将成千古罪人!于是他决定将画以低价转让的方式留在大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