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人穿日本服上街?

Dominattions

穿衣吃饭,这是人的自由。从道德和法律角度上来讲,一个人在穿衣服这件事上,只要能把该遮住的地方遮住,不至于春光外泄,并且衣服上没有违法乱纪的言论和图案,那么这个人无论穿着再另类,也是他的自由。



中国人穿日本服上街,这也是一种自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和服的历史,日本起步较晚,东汉末年,日本曾到中国学习,他们首先学习的就是中国的衣冠制度,日本人觉得中国南方当时的衣服特别好看,便传入日本,此地便是当时的吴国,因此和服又称“吴服”。


后来,经过隋唐时期,与中国传统服饰的融合和改良,日本的和服成了结合汉服、隋唐服饰和西方服饰的结合体,经过一千多年,慢慢的发展成了日本特有的传统服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和服是日本人对中国服饰的模仿和改进。

如今,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穿和服的,只是用于祭祀、婚礼等隆重场合,不像传统服饰,现代服饰已经逐步没有国界之分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另类,穿日本国旗上街,这样做虽然不违法,但是让人看到着实有点不舒服。毕竟,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灾难,虽然文化和服饰可以交融,但是不要忘了,国旗代表信仰。


历史密探

上周到玉渊潭公园赏樱花,遇到两位穿和服的女孩子,她们正扶着树枝照相。两位女孩子面色恬美,所穿的和服也很华丽。我听到有一位老太太经过时,悄悄说了一句:真不要脸,当年日本人在中国干什么都不知道吗?现在居然穿日本女人的衣服。

真是煞风景啊。不过,这也说明,中国女孩子穿和服出现在公共场合,是要随时面临这种尴尬。老太太的情绪我能理解,不过她可能不知道,玉渊潭的樱花其实也是日本种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赠送给北京市1000株樱花,就种在玉渊潭。玉渊潭樱花象征着中日两国友好,中国女孩穿和服,不也可以这样看待吗?

回归正题,如果中国女人穿和服上街,会遭遇什么呢?

她可能会被回头瞩目甚至被围观。这很正常,很大程度和她所穿的日本和服无关,而仅仅是因为“奇装异服”。中国人着装虽说没什么禁忌,却基本没有奇装异服、cosplay的文化。就连道士和尚在街上行走,也是很少见的存在。地铁里偶尔出现几个古装女子,都能上新闻。

这和日本有大大不同。日本影视动漫文化发达,少男少女奇装异服和cosplay很常见。

如果穿的是和服,对不起,可能有很大风险。

2009年春天,一对母女在武汉大学赏樱花,也是穿着和服拍照。引发学生和游客众怒,遭围骂驱逐,母女两人落荒而逃。这就是“武大和服事件”。当时评论虽说谴责学生游客无礼,却也有不少声音奚落那母女不知国耻。事实上,武汉大学的樱花多是日本人赠送栽种,其中还有不少是当年侵略者留下的。赏日本樱花可以,穿日本和服不行?道理上说不过去啊。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是没有讨论余地的。2010年,一位成都女孩在闹市餐厅就餐,她穿着的是汉服,被误以为是日本和服。她被一群年轻人围攻辱骂,直到当场逼她把衣服脱下,穿上别人借给她的衣服,这才罢休。在民族情感炽烈的城市,穿日本和服上街显然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她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从我个人的喜好说,我不觉得日本和服有多好看,更谈不上喜欢。和服最大的缺点是拘谨、不方便,所谓的好看,基本是布料华贵。我有朋友到日本旅游,她们也会租一套试穿拍照(买一套和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日元,实在太过昂贵),猎奇尝新而已,谈不上爱国不爱国。布料普通的和服我也见过,穿在身上,足以让漂亮女孩子的美貌黯然失色。许多中国人喜欢穿和服,穿起来好看,我想更多是她们本身美貌的缘故吧。

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中国女孩子有穿着和服上街的权利。不仅法律这样规定,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春天时,玉渊潭有很多穿和服的姑娘,她们没有受到攻击,我认为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值得赞赏。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在看待历史和现实关系时,理性一些,宽容一些,懂得尊重他人权利。

至于老太太的腹诽和私底评论,我也能理解。看待同一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观念,这很正常,没有必要强求。我认为那位老太太的做法没有问题。她没公开指责让两个女孩子难堪,这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菁城子

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分两方面来看。

第一,服饰往往透显出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特点,往往是某个民族或族群的标志性体现,尤其是传统的民族服装。中国历史悠久,照理应该有非常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朝代更迭,更由于有过几次非汉族的长期统治,传统服饰也几经变化,到了今天真的很难说是哪一种服饰典型地代表了汉民族的服饰,所谓的汉服,其实已经断绝久矣,现在只是在人为地复活,但这复活也体现了汉民族的年轻人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喜爱,这是好事。在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今天,如果只是出于爱美或是对对方民族服饰的喜爱和尊重,穿戴自己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服饰,本来不是一件会引起热烈众议的事情。我们的媒体在报道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情形时,经常会出现或者特意会抓住外国人穿旗袍或带有中国符号的服饰的图景,以表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事实上,我也认识或曾经见过有部分日本女士喜欢旗袍的情形,他们会在中国定制或购买旗袍,在一些重大的场合穿出来,好像并未遭到他们自己同胞的非议和谴责,更不会遭到武力袭击。我在京都的祗园一带,常常见到穿着和服的姑娘在街上行走,一听她们说的话语,几乎有90%以上都是中国话,大家也都很坦然,甚至在京都等地带动了出借、穿戴和服的生意。顺便说一下,传统的和服店或卖做和服布料的商店,以前都叫吴服屋,江户时代的吴服屋,当然主要是指出售和服布料或制作和服的商店,但吴服这一词语,追根溯源,是指来自于中国古代吴国一带、也就是江南一带的中国式的服饰,和服在形成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由此看来,服饰文化,本来也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所穿的衣服样式,都是近代以后从欧美传过来的,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人出于爱美的目的穿着和服,无可厚非,他与精日之类,完全是两回事。

第二,刚才说到了服饰尤其是传统服饰在很大程度上显现了某一民族的特色。而日本人在近代以来,曾经有过多年的对中国的武力扩张的历史,曾有过残暴的侵略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和损害,也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非常痛苦的痕迹。有些人看到和服,或许就会联想到过去日本人的形象,本能地会产生反感和抵制,这也是很当然的,这是过去的历史所造成的,首先是日本人应该对此表示忏悔和反省。从这一角度为而言,有人对穿着和服的中国姑娘表示出不快甚至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智地认识到,和服是整个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并不是侵略中国时代的日本人的专利,它本身与侵略行为是没有关系的。一些中国姑娘只是出于爱美的心理穿出来,其行为本身与肯定侵略战争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再说了,和服本身确实具有它独特的魅力,人们穿着它,只是求美,并非一定是媚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持宽容、包容的态度。试想,如果穿着传统中国服饰的日本人在日本遭到攻击或者殴打,你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一直在说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我们应该具有大国的气派,理解并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


复旦大学徐静波

看提问,应该是指的日本和服,也就是日本人口中的“着物”。 本人旅居日本已久,偶尔回国也是来去匆匆,因此也就没有在国内看到过国人穿和服的情景。不过在日本,随着近些年来国人大批的来日购物旅游,倒是经常看到身穿和服的国人徜徉在东京、京都街头。


说实在的,单纯的作为一个游客,来到一个新的国度,那么,穿上该国的民族服饰,体验一下该国的风情文化以作纪念,乃是人皆有之的正常想法。但由于当年日本侵华给我们带来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造成的伤痛,还是让国人咋一看到和服或者是日本军装,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看到国人穿和服,骂其汉奸、忘本者更是甚众。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从单纯的追求美感和纪念的角度来看,实在是无可厚非,男士和服暂不说了,单说女式和服,来日观光的国人女性们,穿上那些或艳丽、或素雅、或庄重、或活泼的各式和服,脚踏木屐,碎步红伞,袅袅婷婷的走在京都古都的充满了唐韵的老街上,那就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足资纪念了,怎能不让那些爱美的女性心动呢?


其次,我们口中的日本和服,日本人即叫它“着物”,也称它为“吴服”。何谓“吴服”,即和服的原型是来自于汉魏时期的吴国,正是当时的倭王遣使来朝,才把我们的汉服带回了日本,然后经过历代不断的融合、改进,才最终形成了今天这种既隐约能看出汉服的影子,又充分体现出了日本国风文化的“着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穿日本和服还有着怀中国之古的意象含在其中,又有何不可呢?


第三,即使从爱国的角度出发,难道一个人仅仅穿了和服,我们就能断定他或她 不爱国了吗?那么,当年的诸如鲁迅、郁达夫、李大钊、巴金等无数名人甚至爱国志士都穿过和服,能说他们不爱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日本当年侵华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伤痛确是巨大的,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但这毕竟已是21世纪,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不思自拔,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抱着理解、包容的心态看待现在喜欢日本文化的所谓的“哈日族”、“日粉”等。


听说国内现在又在流行一个叫做“精日”的词,即“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据有人举例说,如果一个人站在红绿灯前,红灯亮时,在前后左右均无汽车通过的情况下,如果此人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在那儿等绿灯亮了才过马路,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冠以“精日”之称了。仔细想想,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儿,在那些指责、嘲笑遵纪守法的人的概念里,红灯但没车就应该过,如果等绿灯,就是“精日”,毋庸置疑,这“精日”二字是一个蔑称或贬称。也就是说,依这些人的思维,正确的反而被嘲笑,违规者才算正常,这种心态,细思一下难道不感觉到极恐吗?这和认为穿和服就是不爱国其实骨子里都是一样的思维在做怪。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对于穿和服拍照、逛街等,根本用不着上纲上线,因为只因为某人穿和服了,就断定他不爱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有穿和服的自由,只是把握住场合、时机就好了。比如穿着和服跑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招摇,那就有问题了,在纪念抗日战争活动中穿和服也是脑子进水的表现,除此,管他作甚。


万景路聊日本

首先要分清楚自己看走眼了没有,中国汉服和日本和服有很多相同之处,不要冤枉了别人,也惹出了笑话,可能笑得最大声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切切实实的日本人。



表面看腰带汉服腰带细,是用作束腰用的,多余的自然下垂,和服的腰带又大又宽,束腰且打结,有些后面还有个包包。


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所以很多都不做长袖子和宽大的下摆,汉服的衣领有口缘袖子也有,和服则没有这些。如果真的有中国人穿和服上街现世,那表明这些人已经道德沦丧了,可以选择警告和报警处理。


愚人也会笑

虽然说现在爱好自由,言论自由、穿着自由。但我希望人更加应该有自尊。如果是漫展上穿一些和服,可以说是对动漫里服装的一种爱好。但如果是把和服当做日常服装来装,这真的感觉太“崇媚洋外”了。


汉服一点不比和服差

可能是大家对中国的文化了解不深,其实我国的汉服比和服更加好看。汉服老白虽然了解不是很多,但见还是见过的,衣服上的花纹很好看,一点不比和服差。如果在街上看到穿汉服的人,我们第一感觉就是'哇,好好看”,毕竟我们从小都是看着武侠片长大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


穿和服的大多受日剧影响

穿和服的其实大多是受到日本的电视影响,比如::日剧、动漫等。老白是个特别喜欢看动漫的人,也出过日本动漫里的人物,不过和服真没买过。但在漫展上也看到一些人穿。漫展上穿和服其实真没什么,这个不需去指责,毕竟他们的爱好只在漫展上展示出来。但如果这种爱好延伸到生活上,比如什么都是买日品,穿着家用全部都是,甚至出门都是和服,这样的人已经彻底把自己当做日本人。


爱好不受限,但要分清场合

爱好在如今时代是不受限的,但更多的要分清场合,如果不分清场合,被指责也是在所难免。我们要知道哪些能做哪里不能做,如果自己不注重这个,那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老白与动漫

中国人穿日本人的服装,如果中日关系好,日本承认侵略中国的罪行,是无可厚非的事,关键是日本根本不认罪,反而日本成二战的受害国,这问题就严重了。并且处处与中国作对,。在这种情况下,竞然还有人穿日本服装,不合时宜,伤害国人的心,,是不得人心的。做任何事情要考虑到影响,是对还是错,由其穿日本服装,在大街上走,特别显眼,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这又何苦呢。不要以为,在穿着上独具特色,与众不同,能吸引眼球,突出个性美,其实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至少是个糊涂人,大脑不清醒。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人要认日本人作干爹干妈也没法。这些就是那副德性,:我行我素亳无顾忌。一句话,是没文化没思想的人。


吴定律

1978年该革开放,到今年快40年了。我78年生人,可以说是看着祖国发展,壮大,再到强盛。我们青少年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祖国,爱人民,不忘国耻,像英烈学习。

现在的下一代崇尚自由,个性的生活。影视剧中的抗日神剧严重歪曲历史,把一段沉痛史变的诙谐,搞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历史观,人生观。

做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明白,在什么场合,你的一言一行会刺痛中国人民那根敏感的神经。你的脑袋在脖子上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让你看的更高,看的更远,要你想事用的。


一路风尘一路景

中日两国的仇恨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痛,不说别的,就单单的南京大屠杀,这就是中国人永远都不能释怀的事情。

中国人可以喜欢日本的诗词歌赋、可以学习日本的先进工业理念、可以学习人家的素质和很多东西,但是绝对不可以穿着日本人的服装!

2006年,著名的影视明星赵薇穿着着日本国旗的服饰,最后得到了国人的原谅,而她最后的所作所为呢?诈骗了中国多少股民的血汗钱?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用善良和仁慈原谅一个混蛋,而混蛋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恩将仇报,以德报怨!

更为荒唐的是它还是,中国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行委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

再就是去年的广西两个小伙子为了拍视频成为网红,在网络购买日本军服,招摇过市、引人注目,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从而把自己推向了招人谩骂的的舆论风口,最后受到法律制裁!

更为让人恶心、懊恼的是,去年武汉一个办婚礼的,伴娘全部是日本艺妓的打扮,新郎和伴郎是日本军官的打扮,还有侦缉队(汉奸)打扮的接亲队伍。这是不是恶作剧、这是认祖归宗。 武汉沦陷到抗战胜利,三镇人民在日寇铁蹄下,整整遭受了7年的蹂躏和苦难。

而这些人却以穿着日本军服为荣不以为耻,我想到的不是指责他们,而是他们的父母长辈,那些经受过战乱年代人,没有人去制止,而是面笑桃花的合不拢嘴!

虽说日本和服是从汉服演变过去的,但是那毕竟是日本人的文化。

这类事情为何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处罚太轻。甚至没有处罚,都是简简单单的隔靴挠痒,民族气节,这四个字早已经丢失殆尽! 我们严重缺乏对待这类事情和人的一套完整的法律!这简直就是的耻辱。

两则新闻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先是2名中国游客因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拍照时行纳粹礼,被柏林警方逮捕,并将面临刑事诉讼;随后网上爆出,有4名中国男子在上海四行仓库前,身穿日本侵华时期的军装合影。舆论感慨:在德国,展示纳粹标识,是明确的违法行为,可依法处置;在中国,却尚无此类立法,以致难以对4名男子做出相应处罚。


这就是区别呀!


陕西憨厚娃

今天是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隆重节日,也是我们青少年扫墓祭祖,对革命先烈一种缅怀、悼念、寄托哀思的日子。

我们中国十三亿同胞可能对南京大屠杀有个深深的记忆吧!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同胞们,可能看到日本人残害中国同胞30万的画面,感到触目惊心,对30万遇难的同胞们感到寒心和凄凉,同时对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犯下的滔天罪行(杀光、烧光、抢光)感到无比愤怒,强烈不满。今天是清明节,我们的青少年更应该了解历史,更应该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遇难同胞们扫墓,缅怀、悼念、寄托哀思吧!




自从中日建交四十余年,日本的经济发生了翻天復地变化,如今位居世界第三。日本的经济主要来源是日系车在中国的销售发展和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观光的消费。近几年来,正因为中国同胞们仁慈善良,宽宏大量,才导致今天的日本人嚣张气焰。

如今日本人在广岛纪念活动上,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强征中国慰安妇,沫去历史和悔改历史资料,从而钓鱼岛争端持续升温。

由于历史的原因,同胞们若不去日本旅游消费,把去日本消费的钱用在本国领土上是件光荣的事,不会遭到同胞们的咒骂谴责。毕竟有一颗爱国的心和民族道德尊严吧!

当然同胞们非要去日本旅游观光,那是Ta们的自由选择,我们无权干涉。但是今天是清明节,是沉重哀悼的日子,你们悄悄去日本旅游没有人知道。可是你们大张旗鼓穿上日本服上街晒图,网上视频流传,岂不是丢中国人的脸吗?打自己的脸吗?简直令人恶心,得一身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