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种地的时候人们用农家粪肥变少了?

花开陇上

化肥的优势是农家肥所不能比的。

问:为何用农家肥种地的农民少了?

答:农家肥没有化肥优点多。

农家肥,是农民利用畜禽粪便自己秸秆堆肥腐熟而生产的有机肥料。农家肥在传统农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直以来始终是农业不可或缺的,如果缺少了农家肥,紧靠土地的肥力是生产不出粮食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农家肥用得少了呢?

一、化学肥料的冲击

化肥更有针对性地补充允许所需的养分,具有省时省力、便捷、高效的特点,许多农民习惯了使用化肥。



二、农家肥制作麻烦

农家肥的制作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根据制作原料的不同,堆肥发酵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三、农家肥施肥不便

农家肥制作好之后需要运送到农田耕地里,用量大,还比较脏,运输极其不便。

就简单回答这么多吧。


刺楸

为什么现在种地的时候人们用农家粪肥变少了?作为媒体工作者,结合我的采访和工作经验总结为下面几个方面,投入产出比 、种子上 、时间成本上、化肥的优点太强大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投入产出比上,相较于化肥,农家粪肥肥效低,费时费力产出低,一袋化肥能解决的事,可能就要一车粪肥才能达到相同肥效。


其次是种子上,这个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次跟农科院的一位专家聊天时,他说现在培育的很多种子都是适应化肥的高产品种,这样的种子离开了化肥也不能达到高产。

试想中国现在施用化肥有50年以上的历史,我们的现在种子也适应了这种大肥大水的生活,顿顿“大鱼大肉”,你现在突然让他去农家肥这种素食,它怎么会有高的产出,这与农民普遍追求的高产出是背道而驰的,农民怎么会放弃化肥的。就算袁隆平的亩产超千公斤的超级稻也不是农家粪肥种出来的吧。

第三,时间成本上农家肥是不能直接施用到地里的,要经过几个月的

堆肥发酵,记得以前在老家我把曾从养鸡场,买过鸡粪,虽然经过发酵,但刺鼻的味道让人很难忍受,而且粪便中的抗生素经过发酵是不能去除的,这对农作物的产量是有很大影响的,后来我爸还是选用化肥,用他的说,就是既省时又省力。此外,现在化肥的分销渠道已经比较完善,在村镇零售商店都可以买到,有的还进村推销,家门口就可以买到,这比农家肥寻找不便,运输不便等要好。

第四,不得不“夸”一下肥料了,现在肥料从单质肥到复合肥再到缓控释肥,增效肥,水溶肥,叶面肥,bb肥,微生物菌肥等各类新型品种,整个产品体系比较健全,功能可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再加上肥料厂商铺天盖地的广告,早已让化肥使用理念深入人心。我没见过哪个哪个农场为农家肥做广告的,大家说是不是?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现在国家提出减肥增效,提倡使用有机肥、农家肥代替化肥,这是未来的农业用肥的趋势,农家肥现在虽然有种种问题,但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相关的科研院所和有先见的肥料厂商会积极解决难题,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一大批人在这方面开始了探索。

我是一位关注三农领域的媒体人,欢迎大家多多提问,我也愿意将自己的所学和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请关注【三农观察小武】再次谢谢大家。


三农观察小武

近些年,经常有人抱怨市场买来的水果蔬菜,“菜没菜味”,“水果也没以前甜脆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家那里种地施肥主要是以农家土杂肥为主,用的基本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积攒的人粪和猪牛羊等动物粪,再不济也是家里烧柴剩下的草木灰等。那时候地很肥,不论是庄稼作物还是瓜果蔬菜,长得又好、病害也少,地里的菜很鲜很嫩,园里的水果个顶个的又脆又甜!


近20年以来,从单质化肥再到复合肥,农民种地施肥基本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化肥,农家肥基本不见了踪影。长期偏施或者过施化肥,不仅使地里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减少,而且使团粒结构遭到破坏,耕地酸碱度失衡、土壤板结一年比一年严重,甚至地里连蚯蚓都成为难以看见的稀罕物。这样的土地土壤状况,又怎么能长出好作物? 作物又哪里来的口感和品质呢?

据数据显示,当下我国很多地区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足0.05%,而在日本,只有有机质含量高于3%的土地种出的农产品才仅仅被允许上市销售!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差距?!


大家都知道,经过腐熟发酵的农家粪肥其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优质有机肥,磷、钾、硼、锌、钼、钙等大中微量营养元素既全面又丰富,尤其其中富含的腐殖质和有益微生物菌群,对疏松土壤、增加土地通透性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可能你也许存在疑问:既然作为有机肥的农家粪肥具有这么大好处,为什么现在的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少见了呢?

以我的认识来看,不外乎以下四个原因:

一、农村环保治理的原因

近些年来,国家对环保的治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农村也不例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一系列工作的实施推进,各级层面对农村环保问题都加大了管控力度,恶臭熏天、蝇蚊纷飞的人畜粪堆更是管控的重点,在这一点上确实极大的限制了农家肥的生产和使用。


二、农家粪肥来源大幅减少

二十多年前,每家每户都是瓦房土院,基本家家户户多多少少的都会养殖一些猪牛羊鸡等家禽牲畜,它们的粪便一般都被作为肥料用到地里使用。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大平房、小洋楼,里里外外不是水泥就是瓷砖, 为了干净没有人原因再搞养殖,除了专门搞养殖的有粪便来源,其他农家粪肥的来源基本断绝。



三、使用化肥经济上更划算

农家粪肥的发酵腐熟过程既繁琐又麻烦,虽然肥效长但见效慢,而化肥购买后即可使用,同时入地肥效也快,在用工成本越来越贵的今天,大部分农村的壮劳力都在外打工,无人也没有人在愿意去费工费力的弄农家肥,而且农村留守的也基本是无劳动力的老弱妇幼,与化肥相比,农家肥显然失去了性价比,几乎所有的农户在种地施肥上都选择了直接使用化肥。

四、使用成本高是根本因素

在农民不愿用农家粪肥的众多原因中,成本问题是个根本。现在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农家粪肥抛开腐熟发酵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不算,即便有现成的农家粪肥,需要用三轮车或者拖拉机往地里运转,仅一车的运转费用最低也得七八十元,如果加上运输和撒施入地的费用,使用一车农家粪肥的费用就要过百元。这成本账算下来,其实不比使用化肥便宜多少,而且还既操心、又肥力,谁还愿意用。


农技小背篓


农农乡土情

农家肥,才是好肥料,可是现在却越来越少了。

一、牲畜减少

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荒废,灌木丛生,草料减少,剩余留守的人没精力再喂养牲口。

二、稻草减少

土地荒废或流转,多数变成发展经济作物,不再种植水稻,稻草骤减,农家肥大部分是稻草跟玉米杆。

三、劳动力

农家肥需要一挑一挑的挑到地里,现在的人不愿再挑粪,一包化肥可以解决几十挑农家肥的面积。

其实,农家肥才是好肥料,施用农家肥的土地疏松不结块,化肥一年不用,土地就变得贫瘠,但是农村现状决定了农家肥的减少。


地印小子

农家肥指的是猪,牛,鸡,羊等家禽家畜的粪肥。



过去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养鸡,养羊等所积聚的粪肥都用来肥田,再加上过去化学肥料供应量少,农民千方百计积聚各种肥料用来肥田。我们年少时都经历过,挖河溏泥和着挖来的青草等沤制肥料的过程。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另星养猪,养羊等的减少,加上化肥的大量普及,农作物普遍都使用化肥来肥田了,因为农家肥下田是繁重的体力活,青壮劳力才能操作,农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是无法胜任的。化学肥料轻便简单,妇女和老人都可操作,只才是农家田减少使用的原因。

农家肥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有机肥,用农家肥种出来的瓜果蔬菜是和用化肥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口味,甜度等是无法比拟的,有机肥种出来的西瓜,桃梨,葡萄等水果甜度高,口味甘甜,化肥种出来的酸涩,甜度不足。这就是现在超市有机瓜果蔬菜价格高,但俏量好的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也偏向有机瓜果蔬菜,农家肥,有机肥会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北飞的雁3

大田作物现在基本没有多少用农家肥的了,大部分都是是化学合成的化学肥料,三大肥、复合肥、复混肥等。可能也就自己家的那点菜园子还在用农家肥,为了让自己家吃的安全点。

1、大田作物种子的变化。育种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高产的杂交种子。与以往的农家品种不同的是,这些杂交种无一不是吃肥大户。化肥用量少了,营养生长根不上、产量上不去。总而言之,杂交种的产量一半是靠杂交育种技术,一半是靠化肥催出来的。

2、农机的发展。农用机械的发展极大的解放了劳动力,也让在中国农业史上承担重要作用的耕牛成为了餐桌的美食。耕牛和牲口少了,农家肥的来源也少了。自家养的那点鸡、鸭、猪一年的粪便量能沤多少农家肥。

3、农家肥与化肥的效果及时性。农家肥富含有机质,可提高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由于常年耕做和施用化肥引起的板结的状况。但是农家肥里氮磷钾的含量比化学肥料少的多。现在黑龙江垦区水稻种植区平均亩施化肥25-30公斤,如果是施用农家肥呢,可能要几百公斤。这里说的农家肥是以前用的牛粪、秸秆等堆放腐熟的农家肥,不是豆粕类的。就现在的家畜饲养状况,一年能凑够几亩地的农家肥。再者,化学肥料的肥料效应表现迅速,可以多次施肥或者分段施肥来弥补化学肥料效应持续时间段的弊端。因此,农家肥用的也就少了,都用化学肥料来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这里是我对这个题目的一点看法。我是黑龙江垦区的一名基层水稻研发人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种田人都知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而现在的农村人种田不施用农家粪肥是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

首先,现在积造农家肥的成本高。在以前,由于工业及经济的落后,农村不可能有更多的人外出打工,他们常年呆在农村专注种植粮食,同时国家也没有化肥的供应,农家肥自然就是粮食生产的主要来源,生产的粮食只能利用自家养殖的牲畜粪便、铲草皮沤制的土杂肥及冬季挑挖池塘地来施用,因而,那时候粮食的产量都很低;


其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化学肥料的生产和供应,从早先紧俏的氨水和碳铵单一供应,到现在的尿素、复(混)合肥、生物菌肥、叶面液体肥等应有尽有,而这些肥料有见效快且施用量少的优势,撒施也省心省力和方便,并且粮食产量高,自然受到农民的推崇和喜爱;

再说,现在农村中有能力的中、青年都外出去打工,同时,养猪饲料等养殖成本的提高、养猪等不赚钱,农村养殖少,有机肥源的来源少甚至断绝,又怎能有更多的农家粪肥来施用于农田呢?

而怎样面对和改变农家肥施用少,我认为,各地应结合国家现形推行的休耕轮作农业政策,抓好秸秆还田,提倡和鼓励种植紫云英、苜蓿等绿肥种植,以此培养地力,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和风细雨言

不是用的少了,而是你看到的少了。我们家种地用的都还是农家粪肥。
像你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的使用农家粪肥,我想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化肥普及的越来越广。以前种地没化肥就只能用农家肥了,但是现在化肥又不是很贵,价格更多的种地的人也都能接受,而且比农家肥更方便。

第二:家养的牲口少了。农家肥都是养牲口才能出来的,现在养殖利润小,吃肉也都在养殖场去买,就算要使用,也没有那么多的粪肥。

第三:累。农家粪肥还要发酵,还要一担一担的挑到地里去,很累。而且现在留下来种地的都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谁还想受这份苦。还不如一袋化肥来的实在。


阿涛当家

为什么现在种地的时候人们用农家粪肥变少了?

卫龙来回答这个问题。以前老农有一句俗语叫:庄家一枝花全凭粪当家。这个俗语家形象的说明了,农家粪肥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在农业合作社的时候没有化肥,种地要想多打点粮食,就只能靠农家土粪肥了。当时生产队养着许多牲口,农民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羊,鸡鸭成群。那时冬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拉运粪肥,除此之外,生产队长还带领社员打锅头、换土炕、掀老房、挖老墙,千方百计搜集土肥,为的就是想多打点粮食。



既然农家土粪肥那么重要,为什么现在人们种地的时候很少用了呢?首先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化肥的问世,逐步让农家土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



化肥开始施用于农业生产时,所带来的显著成效,让农民非常惊讶。化肥用量少,省时省力,施用方便,效果显著。但是那时化肥品种单一数量少,人们想方设法争抢着购买化肥。随着社会、科技、工业的不断进步,现在化肥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的了:单质的、复合的、复混的,速效的、缓控的、专用的,还有大中微量的、生物的、叶面的等等应有尽有,农民想用什么肥就有什么肥。



化肥的轻便、快捷、高效以及大量普及,让人们逐渐嫌弃了费时费力、低效的农家土粪肥,也不再重视饲养猪羊,促使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之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种地的都是老年人,所以人们在种地的时候就很少用到农家土粪肥了。

以上是卫龙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评论,点评必复。

图片来之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