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寒瘀堵是万病之源吗?

ljm李建明

说得正确,但有点过了!


这是从中医的角度考虑的,湿寒瘀堵确是常见致病的主要因素,俗话说“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可以看出严重时能引起各种疾病,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但我们要客观实际的看待这个问题。

一是人的一生整个过程就是和“湿寒瘀堵”斗争的过程。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接受了外界对身体的影响,小时候身体好元气足湿寒较轻,随着年纪的增长元气慢慢减弱,湿寒气逐渐占据我们的身体,年老的时候湿寒气占据比例逐渐增大,便形成了各种病症,直到影响到我们的死亡。我们可以看出“湿寒气”其实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这是一个“正常”的普遍现象。

二是湿寒之气是我们身体不可避免的。当“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平衡时,也就是“正”可以压“邪”时,身体是不会出什么大毛病的。并不是只要有寒湿身体就会生病,只要是在身体的可控范围内,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三、放松心情、协调饮食、合理锻炼是我们增强“正气”,驱走“邪气”的保健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还是得靠我们自己,药物只是辅助而已。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


传统内功养生太极

是,但这个说法没说到根上,就像供养好--植物吸收多--植物茁壮长大,你不能说是植物吸收多导致的植物茁壮长大,根上还是供养好。所以弄清前因才能更好的了解后果如何。关于湿寒瘀堵,软组织外科学角度分析如下:

(病理分析烧脑,没耐心的读者就绕过吧)


湿寒瘀堵何来?

在人体的软组织中,发力单位是肌肉,骨骼只是做为传导力度的硬件之用。

久坐久站或重复劳动姿势等持久持续一个动作,就会劳累为维持这个动作的相关肌肉,使得肌肉排泄不及而导致代谢废物浓度暂时性超标,一次两次没事,日久多次如此劳累,使得肌肉排泄废物能力下降,导致肌肉需要更长时间休息才能排泄完毕。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肌肉代谢废物排泄不及又开始劳累产生代谢废物,从而使得肌肉内代谢废物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基础浓度,进而导致肌肉根附着的骨面产生无菌性炎症,从此开始肌肉劳损的病理损害,这个炎症就是肌肉病损的物质基础。

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疼度在人体感受阈值之下时人体感受为酸胀困乏等),疼痛刺激肌肉痉挛缩短。这个疼痛就是慢性劳损的疼痛来源,是炎症刺激神经末梢,而非压迫神经产生的。

一块肌肉痉挛缩短,就会牵拉其所附着的骨头,该骨头上附着的其他肌肉就会被动牵拉,日久也进入劳损的病理损害流程。如此,首发一块肌肉病态,逐渐蔓延至二级肌肉病态,再三级、四级.....直至远端,从而形成一条或多条明显的病理发展路线。肌肉病态后肉根骨面处炎症的多寡,决定疼痛程度和肌肉痉挛程度,在病理发展路线上,有的部位不疼,该一级肌肉耐抗,病态轻微产生症状就轻微或者没有形成病态就没有症状,但可以传导上一级病肌的病态牵拉力度。

大面积肌肉病态痉挛,肌肉缩短僵硬,除了可以导致肌肉本身内部的微循环变差,还可以导致病肌周边各组织受到夹持而微循环变差,微循环提供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从而导致这些组织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从而加速老化或病态。

血液带着养分和氧气遍布周身,有大血管分布于小血管中,在微循环中,动脉毛细血管附着供给氧养,滋养各级组织,受阻后会减缓滋养,降低热量产生,组织饥饿抗逆性下降,宏观上表现为人体的病肌局部温度下降

,肌肉萎缩趋势中耐力不足,易疲劳;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毛细管负责回收失养氧的血液也就是静脉血液和体液,以及排泄代谢废物作用,当受到夹持受阻之后,静脉血液和体液不能正常回收,代谢废物就会累积,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水肿和肌肉酸困感。在这个循环中,哪个环节表现重,其症状就相对明显。

在病理发展线路中,一级一级肌肉痉挛牵拉缩短僵硬,除了疼痛,可明显感受到一条紧束带发凉牵扯感。类似中医经络,这就是中医上所讲的湿寒瘀堵来源。


湿寒瘀堵怎么表现?

1、微循环变差,肌肉不受滋养,还废物累积,导致炎症累积,表现为疼痛渐重,病肌温度低,有萎缩趋势,肌力不耐,易疲劳,酸困乏疼。

2、多条肌肉病态后,痉挛僵硬可明显改变人体该处局部的压力状态,局部非肌肉组织受压,微循环变差,滋养不及,加速老化或加速病态改变。如腰疼日久腹痛,腹痛包括肠胃不佳,就是因为腰部肌肉病态痉挛改变微循环,使穿行其间的神经受到干扰,神经下辖腹腔器官功能就会出现紊乱,消弱这些器官的抗逆性,假设这些器官健康状态下可抵抗十级使用的刺激,但现在只能忍受五六级的使用刺激,负荷不起原有的使用力度。日久,这些器官就会发生器质性病变。


湿寒瘀堵何去?

随着病态演变进展,病肌范围扩大疼痛范围扩大,人体大面积肌肉病态痉挛压迫,进而影响到其他组织微循环,使得其他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开始失常,失常日久开始器质性病变。如下图:


按摩,主要是采用压揉动作,来按摩病肌根骨面。摆好姿势松弛目标肌肉,这样便于压揉到肉根骨面,尤其是深层肌肉不松弛下来就压揉不到。就像洗一块脏抹布一样,压到位揉搓要比抚慰牵拉更有力度更有效果,肌肉根骨面处的炎症,人为助力的帮助其微循环,经过挤压,挤走老血带走炎症,换入新血营养病点,才能有效的修复肌肉病点,为肌肉复健打下坚实基础。


后结:

病理分析短了说不明白,长了累人,我尽量简述还这么长。涉及理论,比较烧脑,无耐性的读者看不到这里,有缘的读者认真看了必有所获,最起码心中有数了,这就达到这篇科普文的最低目的了。


太原疼痛科学

湿乃万病之源!现代人可以说是“十人九湿”,这也跟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吃的食物有污染,吃肉类比较多,然后久坐不运动,熬夜,等等这些不好的习惯都可能导致湿气入侵。

湿气在人体内,最初的表现,可能是在皮肤,有的人容易得湿疹,长痘,这些都是湿气引起的,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体形肥胖,头脸油腻,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肌肉酸痛,困乏无力,颈椎病,关节炎等问题,如果身体长期受湿寒影响,湿气再严重的就入侵到内脏,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所以,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我们平时在生活饮食上需要注意,少吃寒凉食物,多吃健脾利尿的,做到不熬夜,按时休息,每天适当运动,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尽量把湿气排出体外。如果湿气太重,也可以去看中医,合理健康的调理,去除湿气。



叶子

不是。造成身体湿寒瘀堵是有诸多因素的,按中医来讲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自己的不良情绪-心里的压力、过食肥厚腻味、不正常的饮食与睡眠另处还有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身体某些方面的伤害,因此万病之源不是湿寒瘀堵,它反映了身体某一部分已经失调'而造成这一原因是人们违背养生规律逆行其道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