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石破天驚的《十日談》,居然是第一部反禁慾主義的著作

在當時石破天驚的《十日談》,居然是第一部反禁慾主義的著作

薄伽丘

薄伽丘( 1313-1375年)是歐洲14世紀著名的人文主義者和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相傳他是佛羅倫薩一位有名的商人的私生子,因此對小市民階層懷有很深的感情。他是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意大利學者,對拉丁文和當時流行俗語的認識也同樣深刻。初登文壇時,薄伽丘曾立志做一名優秀的詩人,並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愛情抒情詩和敘事長詩,如《愛情的幻影》、《菲埃索勒的女神》、《苔塞伊達》等,以及傳奇《亞梅託的女神們》, 《菲洛柯洛》,晚年還著有傳奇《大鴉》和學術著作《但丁傳》等。

薄伽丘最著名的作品是故事集《十日談》(創作於1348-1353年),這部文藝復興早期產生的名著,為作家贏得了“歐洲短篇小說之父”的不朽聲名。它像是一幅幅五光十色的風俗畫,散發著濃郁的市民生活氣息。《十日談》猛烈抨擊教會的神聖,並無情揭露教會僧侶的種種醜行。作品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提出了挑戰,並大力提倡個性解放。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石破天驚、洪水猛獸,即便是今天,看起來也依然充滿震撼。

《十日談》以1834年歐洲大瘟疫為背景,講述了七個美麗年輕的小姐和三個英俊熱情的青年結伴到郊外的一座山中別墅去躲避瘟疫的故事,他們在十天的避難時間中商定每人每天必須講一個動聽的故事,以此來度過難熬的時光,這一百個故事集成了《十日談》。

在當時石破天驚的《十日談》,居然是第一部反禁慾主義的著作

《十日談》中故事插畫

《十日談》的主旨在於抨擊禁慾主義,歌頌愛情,肯定人的自然慾望,不僅令人震驚,也同樣充滿了智慧與趣味。薄伽丘在《十日談》第四天的故事前講了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佛羅倫薩有一個名叫馬杜奇的男子,妻子死後萬念俱灰,帶著兩歲的兒子上山修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兒子長到18歲時,父親第一次帶他進城,兒子對許多東西都感到好奇,但他最感興趣的卻是路上那些漂亮的姑娘。他驚異地問父親那是什麼,父親騙他說那是毫無用處的綠鵝。兒子生平沒見過女人,更談不上對女人有什麼瞭解,然而在父親問他有什麼要求時,他卻很自然地說: “親愛的爸爸,讓我帶一隻綠鵝回去好麼? ”馬杜奇恍然大悟,終於認識到兩性相悅,男女相愛,乃是人的天性,他不該抗拒,也無法抗拒, 自然的力量比人為的教誨強大得多!

在當時石破天驚的《十日談》,居然是第一部反禁慾主義的著作

修女

《十日談》中第九天講到一個故事:某處有一所以虔誠、聖潔著稱的女修道院。修女當中有一位名叫伊莎貝拉的美麗姑娘,與一名青年男子相戀,時常在夜裡偷偷幽會。一天夜晚,伊涉貝拉正在與情人幽會,不小心被人發現。女修道院院長得知後立即帶人前來捉姦。她在全體修女面前痛斥伊莎貝拉淫亂無恥,一定要嚴懲不,。可這時修女們卻尷尬地發現女院長頭上戴的不是頭巾,而是一條男人的內褲。原來女院長正在陪著一位教士睡覺,修女們來報案時,她在黑暗中慌忙穿衣,竟把教士的褲衩當作了頭巾!《十日談》對禁慾主義的批判和人文主義的宣揚,使人們將其與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 。

正如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藝評論家桑克提斯所說: “但丁結束了一個時代,而薄伽丘開創了一個時代。”在思想啟蒙方面, 《十日談》同樣敢為時代之先,薄伽丘也因此被尊為“14世紀的伏爾泰"。

在當今我們生存的時代,依然是一個對“個性”不友善的年代,對於一些隱晦的話題人們避而不談,談之色變,卻又充滿好奇無法忘懷,這也導致社會上一些低俗新聞,明星出軌等等花邊新聞刷屏,對於有內涵,有深度的文章卻鮮有問津,這或許是我們該反思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