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祖讲苗族:火塘边的婚恋与民俗

苗家的晚上,最迷人的是火塘,弹起那琵琶,琴声在火塘边飞扬。

阿祖讲苗族:火塘边的婚恋与民俗

跳动的火苗,伴随我们把歌唱。

迷人的火塘,迷人的火塘,啊,点燃了苗家欢乐的时光。

听着这乐曲,陶醉在苗族小伙动人的芦笙里,炫目于苗族姑娘旋转的倩影中,踏上苗疆,呼吸的每丝空气,都带着浓浓的苗乡民俗情。苗族社会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民族风俗习惯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一页。为什么郎情妾意要经过“踩妹脚”?什么是“聪明卡”?青年男女约会的暗号是什么?光是听到这些苗家民俗独有的词汇就已经深深地被吸引了。

阿祖讲苗族:火塘边的婚恋与民俗

苗族的婚恋极有特色,恋爱风气比较自由,男女双方可以相亲相爱定下婚约,但结婚要由家长做主,苗族男女的婚恋往往有“歌为媒”的说法。

阿祖讲苗族:火塘边的婚恋与民俗

阿祖讲苗族:火塘边的婚恋与民俗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男女初次交友,一般都不会告诉父母,等到恋爱关系确定后,便由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双方父母开始商议结婚条件,女子如无兄弟,男方必须来女方家入赘,直至二老丧终;如有兄弟,男方也必须入赘二、三年,因为在苗族人看来,女婿入赘是报恩,不能省免的。苗族的婚礼,分别在男女所在村寨分两次举行。般先在女方举行。新郎来到女方村寨时,往往要受到许多刁难。如女方村寨中的男女老少排队在村口和新郎对歌,对了歌才能通过。新郎还要向人们撒“开路钱”或散发喜烟,有的村寨的姑娘故意在村口拉起绳子,新郎必须向姑娘们]交“开寨费”才能进入。人们还会一路上向新郎敬酒,让他不胜酒力,出洋相取乐。进入村寨后,新郎一行人便选定村中一“落脚点”,等待举行迎亲仪式。傍晚时于分,女方家举行隆重热烈的迎亲仪式,村里的小伙子姑娘们身着盛装,夹道欢迎送亲队伍。在粉枪和鞭炮声中,新郎与送亲人员在媒人带领下,步行到女方家门口。而后,席地摆酒庆贺,这是婚礼的高潮。婚礼完毕,男方便到女方家入赘,女婿必须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阿祖讲苗族:火塘边的婚恋与民俗

湘西苗族的婚姻风俗又有所不同。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婚期临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称为“朋友饭”。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三四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新娘到婆家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举行“煮饭”仪式。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所以,也有苗族男女“恋爱自由圆房难”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