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中高层完全被印度人把控,华人该如何突围?

倾国倾城沈骚年

这个话题其实早已老生常谈许久,尤其是当时谷歌、百事、微软迎来印度籍CEO时。我们与印度的各方面都会拿来比较,包括国民教育、国家人才培养、人的社会交际等方面。但公司和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只能简单谈谈总体的看法。

1、如果说单纯比较国人与印度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第一个可能就是语言。

很多人可能会将日本英语和咖喱英语视为世界上最难懂的小语种之一,但是殊不知我们国人在外出时,有多少次不用被人说Pardon(请再重复一次)。

在印度,无论你是否觉得印度人的英语带着一股浓浓的咖喱味,但不可否认的是,英语对于印度人而言是非常普及的。即使你进入街头的苍蝇馆子,可能没有印地语的菜单,但是有英文的单子。英孚教育发布的2016年英孚英语水平指数中,印度在72个国家中排名第22位。该指数给出了“中等熟练度”的57.30分,在19个亚洲公司中排名第四;而中国人的英语能力处在低级水平,排名39。在印度,英语程度的好坏也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目前英语依旧是印度的主流语言之一。可能很多人会问,那印度语么?北印的印地语在南部印度使用者是非常少的,人们宁愿选择讲英语。

而在我国,目前英文教育虽然已经非常普遍,但多少人是在为应试教育而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反复的英文学习到底有多少的输出?为什么有那么多从海外归来的人士纷纷抛弃原先的专业投入到英文教学与出国留学服务中?很明显的两个原因便是,有需求,有钱赚。目前在我国,找一个好的英文教师,每节课的收费是非常昂贵的,几千上万的价格才能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但是在印度,可以有更多优质且价廉的选择。语言运用的熟练不是根本,而更重要的是,英语学习背后更需要有英语思维,去思考、回答、辩论,赢得掌声。

2、印度社会环境与我国有很大差别

如果单纯从语言角度来说,印度人和白人相比,英语水平又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这需要比较社会环境的因素。

派思咨询在研究了2015年美国500强企业CEO国籍分布后发现,75家(15%)企业的CEO为外籍或外裔身份,而425家(85%)的企业还是由美国本土CEO领导,不过在这75位外裔(外籍)CEO中,人数最多的是印度裔(籍)(有10位),但中国大陆无人上榜。

不错,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无论是海归精英还是211、985的优秀学子可以在国内有更多机会就业或者创业,远方的游子时隔一年返家可能已惊叹于家乡的变化。但是在印度,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的变化确实需要漫长的时间。莫迪政府说道的修建厕所工程依旧是老样子,德里街头还是那么堵。试问如果从印度走出去的年轻人,习惯了现代发达的环境后,还有多少会为了满腔热血、理想与抱负返回印度?有能力有规划的印度年轻人何曾不想站稳脚跟,走向人生巅峰?

我们接触过的不少印度人都有良好的文化背景,更难得的是他们也会去认真学习MBA的内容。印度的社会环境便是多宗教、多民族混合的国家,连官方语言都有十多种。这就会去培养大批具备管理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强大的辩论能力的人。试问一个努力认真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华人与一个勤恳表现、工作积极、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人力的人,谁更适合做Leader ?

3、印度人的社交方式与我国有很多不同之处。

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扎根,印度人更会抱团取暖。如果在一个公司有一个印度高管,几乎可以肯定,这家公司肯定有不少印度籍员工。所以英特尔内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如果你请了一位印度管理人,他可能会把整个村子都带来。”

顶级企业里的华人比例并不低,尤其是在加州硅谷,但高比例并不代表华裔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华人精英是不少,但彼此之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助。中式的内涵、办公室文化与酒桌文化并没有告诉大家如何表现自己同时又获得老板的新人。印度人的社交会来自各个方面,喝茶、喝咖啡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机会。再者,可能印度人对于权力和地位有更多的向往,而国人更热衷于赚钱。

至于谈到华人如何突围?一朝一夕之间的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你好“,新一代的国人综合素质越来越好,随着视野的开阔、经济的腾飞,未来会有更多选择同时也会更好的融入到西方社会,并形成自己的声音。至于个体而言,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补充技能同时尝试真正融入到企业氛围中,在工作中多一些自我的担当与使命感,相信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感谢您的阅读~


至印Zhind

说的公司主要是指几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吧!客观的说印度人也好,华人也好,他们在西方世界的地位都差不多。在西方世界主要有两个经济圈,一个就是欧洲共同体,另一个就是美加经济体,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总体上看是非常统一的。

但是欧洲体系用人明显更保守一些,近乎所有公司高管都是白人或基督徒,美加用人其实也很保守,看一下美加的百年老字号就知道。只是因为在大部分白人眼里华人和印度人都缺乏协作精神,尤其是华人,一旦意愿得不到同僚和上司支持,就特别容易消极和起异心,所以一般不用华人做高管,只用他们做单独的项目负责人。

再来说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说是高科技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年轻公司,这些新型公司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运用新的思维与理念来经营,所以用印人与华人都是一种尝试与探索而已,不用大惊小怪。最终都是白人执掌终审权!至于说印人得到重用,我想那都是暂时的,华人的聪明才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忽略。


梦中人1977
唯一的出路是抛弃孔孟之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重新定义自己的处事原则。

这个孔孟之道,从人性上讲,是十分扭曲的。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子就要做老大,做不了老大老子就撒手不管,老子就隐忍、就奋发图强,直至自己能做成老大,完全没有积极的世界观和大局观。而且,就算发达了,开始兼济天下了,也是抱着居高临下的怜悯来兼济天下。也就是说,按照孔孟之道的这个观点,人始终无法做到与人的平等相处和相互尊重,更别提共同发展了。这就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不团结、不抱团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受到孔孟之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影响,从而使得国人一般都非常谦虚。而一旦得志,则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跋扈、超级自信、独断专行,表现出一股子土豪范儿。

这种独善其身论,无论在个人之间交往和国家之间相处,都危害无穷,给人的感受就是缺少担当、自私自利和没有团队精神。前几年奥巴马就曾抱怨中国应该在国际事务上应该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现在中国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和世界引领者的作用和趋势。

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勇于担当,才能逐渐具备服众力和领导力,不能等到自己发达了才去敢于担当,担当是需要一点点锻炼和积累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